游客 !

首页 > 史哲 > 人物春秋 > 东方人物 > 民国 > >
先秦 汉晋六朝 隋唐五代 宋朝 蒙据时期 明朝 满据时期民国
于右任的最后岁月 于右任的最后岁月… 李叔同——从风华才子到水云高僧 李叔同——从风华才子到水云高僧… 张爱玲,一个俗世烟火的旁观者 张爱玲,一个俗世烟火的旁观者… 章太炎逸闻 章太炎逸闻… 真实的黎元洪 真实的黎元洪… 美文|沧桑在眼,实难遮掩 美文|沧桑在眼,实难遮掩 “满洲国”缔造者爱新觉罗·熙洽的罪恶人生 “满洲国”缔造者爱新觉罗·熙洽… 蒋碧薇|旧时光 蒋碧薇|旧时光… 林徽因39段美文,至真至纯! 林徽因39段美文,至真至纯!… 黄宾虹视日伪北平美术馆馆长如粪土! 黄宾虹视日伪北平美术馆馆长如粪…

陈思和:张爱玲的浅薄

作者:陈思和点击:评论:0

本站提供广告及绘画定制服务 微信:wenyijiaoliu

时间:2021-05-26来源:精神小憩责编:caian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有一批知识分子,从外国学来一套套理论,引进一套套模式。他们的理论有一个前提:东方文化是野蛮的、落后的,是要被摧毁的;西方文明才是先进的,是我们必须要跟上的。这个模式到今天还存在,其实这是非常可疑的。

经常有人讨论,比如婚姻、家庭的观念,东方人的家庭,过去是妻妾成群,这种男权在西方人看来是野蛮的,这种家庭不可能有爱,因为女子完全依附在男子身上。但我就不知道,19世纪以前的西方国家的女子,即使是一夫一妻制,又何曾独立过?否则20世纪的女权主义运动怎么会如火如荼地展开?我们看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小说里的女人出嫁,不都是考虑男方的家里是否有钱?哪个不是想嫁出一个好价钱?这在东西方国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在女人没有独立、没有充分获得社会地位的时候,东方西方都一样的,婚姻就是财产的结合,就是遗产的分割,婚姻制度说到底也就是一个家庭财产再分配。

可是我们很多留学生到外面去转了一圈回来,就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西方人有爱情,中国人没有爱情。他从西方引进了一套半生不熟的理念,然后把理念灌输给中国,就是说,中国人做得不对,中国五千年历史生了这么多人,这都不是爱情的结晶,爱情是西方来的,然后介绍一下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才叫爱情。

这就把“五四”一代青年人哄得稀里糊涂,似懂非懂,对人生没有什么体会,就活在一些理念里。鲁迅在《伤逝》里写涓生就是这种情况。鲁迅要告诉大家,有那么一些“小资”(涓生),学了几句易卜生啊雪莱啊,就在那儿大谈爱情,大谈人生价值,可都是从外国书本上抄来的,一旦让他真的面对子君求爱,他只能无师自通地学着电影里的样子单腿跪了下来。这样的爱情一碰到现实马上就崩溃了。子君就是被涓生“骗”出来的,教了她一些什么诺拉出走之类的故事,她就觉得“我是我自己的”,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了。其实现实生活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生活还是回到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回到养几只鸡,最后涓生放弃她,爱就崩溃了。

鲁迅就说了一句很冷酷的话:“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鲁迅这句话是很煞风景的。但这句话对“五四”那种制造理念来引导人生的现象,是非常严厉的指责。子君就是被理念所害,最后就成了理念的牺牲品。《伤逝》里,涓生对子君的厌倦是从那几只鸡开始的,而子君对涓生的失望是从丢弃小狗开始的,都是日常生活稀释了爱的浓度。

“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这种思维习惯,导致了脱离现实环境,非常看不起日常生活,把自己停留在概念制造的层面上。我并不否认这些概念,概念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它能教导人们更重视精神性的东西,以此来贯穿自己的生命。可是,那时那么多知识分子,他们的人生只是一个理念:我是为了思想解放,我是为了个性解放,我是为了爱情,等等,而别人则什么都不是。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寻欢作乐而为所欲为,可以随便来伤害弱者、牺牲别人的终身幸福。那么,这些观念在多大成分上对现实生活有意义呢?

正因为我对这个问题有怀疑,我才相信范柳原和白流苏是有爱情的,我才相信张爱玲笔下的其实是一种非常朴素的小人物的爱情。张爱玲把人生分作飞扬和安稳,她说:

强调人生飞扬的一面,多少有点超人的气质。超人是生在一个时代里的。而人生安稳的一面则有着永恒的意味,虽然这种安稳常是不完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时候就要破坏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它存在于一切时代。它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说是妇人性。

文学史上素朴地歌咏人生的安稳的作品很少,倒是强调人生的飞扬的作品多,但好的作品,还是在于它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的。没有这底子,飞扬只是浮沫。许多强有力的作品只予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就是失败在不知道把握这底子。(张爱玲《自己的文章》,《流言》)

张爱玲

其实每个人都离不开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我是知青一代人,虽然我没有下过乡,但大多数知青的生活是知道的。当年他们下乡在农村非常痛苦,下地去劳动很辛苦,男孩子下地回来就顾不得做自己的事情,女孩子就帮他洗衣服啊,帮他做饭啊,女孩子有时候挑水挑不动,重体力活做不了,男孩子说我来做,你去休息,这样一来二去最后就成家了。

这里面有多少大家想象的浪漫成分呢?确实有浪漫,浪漫是一种精神,精神性的东西只有在日常生活当中爆发出来才是真正的浪漫。真正精神性的东西不是从书本上、从理念上学的,真正的爱情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产生的,它赋予了日常生活一种神性的光环。为什么我要说这个问题?这恰恰是“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不相信的,为什么傅雷要指责这个作品?傅雷相信的爱都是观念上的爱,像约翰•克里斯多夫的爱,最后就是爱基督去了,他不能相信还有一个人间的普通的爱。

但反过来,张爱玲也不相信普通人的爱。张爱玲的好处是她解构了“五四”时期的这样一种理念上的爱,这是张爱玲了不起的地方,张爱玲的创作的价值也是在民间的层面上,张爱玲看到了民间有它自己的世界,有它自己的一种生命状态。

张爱玲的母亲相信的是“五四”那套东西,所以她就走出家庭,到西方去学画画。她的一生非常坎坷,而这样的坎坷是以牺牲自己的家庭,牺牲对女儿的爱,牺牲对丈夫的爱等等很多东西,才争取了这样一个自己的独立存在。

这对张爱玲母亲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但这些都在张爱玲的心里烙下了创伤,这种从小失去母爱的心理创伤,最后导致了张爱玲的背叛,张爱玲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文化成果,对新文学的主流,拒绝得非常彻底:你们要提倡新女性,她偏要写个《“五四”遗事》,让离婚离出个三美图;你们崇尚西方文化,她偏要推崇传统小说;你们喜欢西装洋服,她偏要设计奇装异服。

她就是什么东西都来个反叛。张爱玲这种反叛,最后就慢慢产生出一种意义,她看到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看不到的民间文化形态,看到了被“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所鄙视、所漠视、所批判的中国市民阶级,或者说中国老百姓的普通生活状态,这样,她才创作出了《倾城之恋》。

如果她看不到、意识不到普通市民的悲欢喜乐的意义,她跟他们毫无关系,她就不可能把《倾城之恋》里的这两个人写得那么丰满、那么细腻。小说里描写两人讨论《诗经》里的话,两人在战争中一起回家,一起收拾住房,一起做家务。这些刹那的片断就是爱。爱就是一刹那的现象。你不能问:白流苏以后生了孩子还会不会有爱?范柳原以后会不会爱上其他人?这是没法讨论的。你只能讨论在那一刹那,在战争的炮火下,他们是真爱,由真爱他们看到了永恒。

永恒就在一刹那之间,有的人可能就爱了几个小时,一生都忘不掉,这是人的心灵中非常崇高的东西。

张爱玲就看到了,她才会非常自负又坚定地说:“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又如,他们多是注重人生的斗争,而忽略和谐的一面。其实,人是为了要求和谐的一面才斗争的。”这是对“五四”的那种主流的爱情理念的一种反拨。

但问题是,鲁迅、巴金等看不到世俗生活中的爱,张爱玲也看不到,当然,他们站在了不一样的位置上。由于张爱玲没有能力解释普通人的爱的力量,她就感受不到普通人范柳原、白流苏的爱情表达。她把老百姓中间的爱的表达仅仅理解为调情和精刮。

中国“五四”一代知识分子骨子里对普通人的生活是不大关心的,鲁迅笔下那个女佣阿金的调情和偷情,是多么令人难堪,而巴金直到1940年代的《寒夜》才写到普通小人物的爱。这一代知识分子过于理想主义,看不到普通人的爱情;张爱玲虽然看到了,却不认为是爱情。张爱玲固然创造了一个都市民间的世界,但她是用一种比较差的眼光去看世俗,她看到的是世俗生活中不好的东西、浮浪油滑的东西,她看不到民间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由于这种能力的缺乏,张爱玲才会在小说最后让范柳原用非常虚无的态度说,“我们那时候太忙着谈恋爱,哪里还有工夫恋爱?”等等,否定了前面的爱的过程。这些说法实际上是张爱玲本身在爱情认识问题上的犹疑、动摇和虚无,而不是小说里的人物的虚无态度。

可是,这个东西为什么能够打动今天的年轻人呢?说白了,就是我们近二十年来的社会发展,整个人生的理念、信仰,包括对爱情的信念都散失了。“文革”当中搞阶级斗争,谈恋爱是小资产阶级的东西。“文革”以后,人性解放以后是欲望的大宣泄,把人性中丑陋的东西充分暴露了出来。这就使很多单亲家庭出生的人、看到长辈一代腐化堕落的年轻人,丧失了对爱的信念,丧失了对人生的意义、价值的追问的兴趣。这是年轻一代的问题。——当然人生也可以不要爱,人生也可以不要意义、价值,糊里糊涂也能过一辈子。

我们今天,在这样一个缺乏爱的教育,缺乏对信念、对人的价值的追求这样一种人文教育的情况下,要么拼命灌输虚假的东西,要么就让腐败的社会来进行反面教育,大多数人都会嘲笑比较严肃的东西,认为一切都是虚无的。这种倾向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很多年轻人都是在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已经被灌输了生活教育的恶果。生活告诉你,你别相信确定性的东西,这世界上并没有真爱,没有幸福,没有什么人生信念的,混混就可以了……

当这样一些说法变成一种哲学来影响大家的时候,张爱玲就显得深刻了,她就成为这一代虚无主义青年的精神保姆。这恰恰是张爱玲的浅薄。我们今天的人比张爱玲更浅薄,更浅薄的人就把次等浅薄、稍好一点的浅薄当成了深刻,而把人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看成一种虚无。这将会导致人对自我的不信任,对自我行为、自我人生的不信任。所以,张爱玲对我们今天的文学有正面因素,也有负面因素。(本文选自《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第二版)》之《人生的飞扬与安稳》,作者陈思和,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兼任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主编。)

(0)
0%
发表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感谢您的中肯建议和理性评价!
游客昵称: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最新头条

 当代真正的文人——陈丹青
当代真正的文人——陈丹青
我们这个泥沙俱下的时代,如果没有陈丹青这类人,我们会滑落向哪里...
发布时间:2018-01-19 17:37:45
点击数:227  好评度:10
 鲁迅与胡适,谁的精神更值得传扬?
鲁迅与胡适,谁的精神更值得传扬?
有人一直赞赏鲁迅,认为他不算20世纪文学第一人,也是思想第一人。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更需要鲁迅。 有人认为胡适才是真正的思想者,才...
发布时间:2017-10-22 06:38:37
点击数:126  好评度:8
 你们只看到张爱玲的凄然,却没看到她的高级!
你们只看到张爱玲的凄然,却没看到她的高级!
你只看到张爱玲的悲惨,却不曾看懂她的高级...
发布时间:2017-08-17 07:18:10
点击数:171  好评度:4
 与秋瑾其名的民国女子吕碧城
与秋瑾其名的民国女子吕碧城
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吕碧城(1883~1943年1月2...
发布时间:2017-05-05 16:08:25
点击数:179  好评度:2
 康有为的黄昏恋
康有为的黄昏恋
在中国近代史上,亲满人士康有为是致力于通过变法维新挽救清国危亡的改良派,公车上书、戊戌变法都离不开他的主导。而生活中的康有为,...
发布时间:2017-02-26 19:07:19
点击数:271  好评度:0
 康有为四姨太鹤子的哀婉人生
康有为四姨太鹤子的哀婉人生
日本女孩鹤子出生于1897年,家境清苦。16岁那年,经熟人介绍来到了康家当女佣。当时康家有康有为、三夫人何金兰,和一个年幼的儿子。鹤...
发布时间:2017-02-26 10:07:57
点击数:147  好评度:0

最新文章

 夏志清:张爱玲到底高明在哪?
夏志清:张爱玲到底高明在哪?
对于一个研究现代中国文学的人来说,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仅以短篇小说而论,她的成就堪与英美现代女文豪如曼殊菲儿 (...
发布时间:2021-05-26 14:03:29
点击数:187  好评度:0
 陈思和:张爱玲的浅薄
陈思和:张爱玲的浅薄
我们今天的人比张爱玲更浅薄,更浅薄的人就把次等浅...
发布时间:2021-05-26 12:28:12
点击数:219  好评度:0
 中国空军轰炸日本第一人——徐焕升
中国空军轰炸日本第一人——徐焕升
1950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飞行员,这十大飞行员无一不是飞行员中精英中的精英、王牌中的王牌,这里面有大家非常熟悉...
发布时间:2021-05-25 21:17:23
点击数:259  好评度:0
 秋瑾:《我此番赴死》
秋瑾:《我此番赴死》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 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
发布时间:2020-08-25 15:47:24
点击数:652  好评度:6
 林觉民堂兄,林徽因之父——林长民
林觉民堂兄,林徽因之父——林长民
林长民(18761925),字宗孟、则泽,汉族,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林徽因之父,林觉民烈士之堂兄,福建政法专门学校(福建师范大学前身...
发布时间:2019-10-14 12:23:26
点击数:772  好评度:0
 林觉民《与妻书》
林觉民《与妻书》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
发布时间:2019-10-14 12:07:21
点击数:353  好评度:0

推荐文章

 傅雷与所藏黄宾虹画作的文革岁月
傅雷与所藏黄宾虹画作的文革岁月
翻译家傅雷与画家黄宾虹是忘年交。1955年黄宾虹去世,傅雷为妥善处理他的画作与收藏而四处奔走,不遗余力地张大他的声名——黄宾虹在国...
发布时间:2015-08-31 13:28:06
点击数:158  好评度:0

图文资讯

 于右任的最后岁月
于右任的最后岁月
【1953年,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大会时于右任、高仲渔、赵作栋在台北国民代表大会合影。】 于右任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报人、政...
发布时间:2017-11-27 09:34:08
点击数:265  好评度:0
 李叔同——从风华才子到水云高僧
李叔同——从风华才子到水云高僧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别》这首...
发布时间:2017-02-19 18:56:03
点击数:216  好评度:-1
 张爱玲,一个俗世烟火的旁观者
张爱玲,一个俗世烟火的旁观者
世纪80年代,张爱玲的生活几乎与世隔绝。搬家之频繁程度令人咂舌。用她自己给夏志清信中的话说,“我这几年是上午忙着搬家,下午忙着看...
发布时间:2017-02-19 09:06:52
点击数:200  好评度:6
 章太炎逸闻
章太炎逸闻
在同时代学人中,章太炎(18691936)是最难定位的一个。时人多称赞章太炎的学问,章太炎十分不满,自认为政治胜于学术。他的弟子周作人...
发布时间:2017-02-19 09:06:06
点击数:313  好评度:2
 真实的黎元洪
真实的黎元洪
民国风云人物黎元洪,在武昌首义之后被革命党人推举为中华民国中央第一大都督,管理外交事宜。而在民国大总统未选出以前,他又作为陆、...
发布时间:2017-02-19 09:05:58
点击数:303  好评度:4
 美文|沧桑在眼,实难遮掩
美文|沧桑在眼,实难遮掩
这几天天太热,干脆宅在家看去年的一部电视剧《红高粱》。 因为周迅。40岁的她出演19岁少女,很好奇会是什么样。 一弯溪水引出远景,身...
发布时间:2017-02-02 20:29:27
点击数:257  好评度:2

关 注 微 信打 赏 本 站
分享到QQ空间 打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