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

首页 > 专栏 > 李退山 > 字疏 > >
艺术 文史 正心 治鉴字疏

正字疏【三画子部】

作者:彩岸画室点击:评论:0

本站提供广告及绘画定制服务 微信:wenyijiaoliu

时间:2019-08-01来源:未知责编:caian

子部
细说汉字

“子”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主要刻画了小孩的最典型部位——一个大大的脑袋。小孩脑袋上长了三根头发,真像《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这就是甲骨文的“子”。金文②重新刻画了“子”的形象: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上部是头,左右是两臂,两腿是用小被子裹在一起的样子。由于金文是以陶范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故而笔画较甲骨文和后来的小篆为粗,这样一来,婴儿之形反而更象了。小篆③也同于金文的形体。④是楷书的写法,与金文和小篆一脉相承。

“子”的本义就是“婴儿”,如《荀子·劝学》:“干、越、夷、貉(貉:hé,本为狗獾,借以谓蛮夷之族,古同貊[mò]。)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意思是:干、越、夷、貉等民族的婴儿,刚出生时哭的声音都一样,可是长大后风俗习惯就不同了。从“婴儿”的本义又可以引申为“儿子”,如《列子·汤问》:“子又生孙,孙又生子。”那么《韩非子·说林上》中所说的“卫人嫁其子”,又是什么意思呢?若理解为“卫国人出嫁儿子”那就闹笑话了,这里的“子”是指女儿。

另外,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尊称亦可称“子”,如“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这里的“子”是美称。《左传·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也就是说:“我过去没有用您,今天有急难之事前来求您。”这里的“子”是尊称。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为“子”,即公、侯、伯、子、男中的“子”。这五等爵位直到中国满据时期还在被满酋殖民者借用。

“子息”一词在古书中经常见到,一般当“儿子”讲。可是贾思勰《齐民要术序》:“乃畜牛羊、子息万计。”这里的“子息”不是指“儿子”,而是用作动词用,为“孶(zī)养生息”之义。

“子”是个部首字,凡由“子”所组成的字,大都与小孩有关,如“孕”、“孩”、“孫(孙)”、“孝”、“學(学)”等。


细说汉字

“怀孕”的“孕”是个会意字。甲骨文①的外部是面朝左侧立的一个人,腹中有“子",诚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样子。②是小篆的形体,其上讹变为“乃”字,下部的“子”还依然存在。③是楷书的写法,直接由小篆演变而来。

“孕”字的本义是“怀胎”,如:“孕妇十月生子。"(《庄子·天运》)也可当“胎”讲,如“怀孕”、“有孕”等。至于“包孕”一词那是用其比喻义,是指像胎儿一样被裹在其中,如在语法中,大句子里面又包有小句子,语法学家往往称为“包孕句”。“孕育”,一般是指在母体中孳养胎儿,有时也比喻从既存事物中培养出新事物。


细说汉字

这是“笑看老翁又增孫(伪作“孙”)”的“孫”,是个会意字。甲骨文①的左边是小儿形——“子”;右边是绳索形——“ㄠ”,绳索有系联之义,也即“系于‘子’下者为‘孫’”。金文②的左上部是“子”,右下部的绳索之形“糹”增加了三条须,更形象了。③是小篆的形体,其右的绳索之形变成了“系”字。“系”也是绳索之形,表示系联。小孩联系着小孩,就是传宗接代,香火不息,子子孫孫无穷匮也。④是楷书正体字,依小篆而来。⑤是今人自造的伪体字,把表示系联的“系”改成了“子”,笔画是变少了,但却说明不了字义了。因为“子”与“孫”的区别在辈分,而不在年龄!不管是“子小”也好,还是“小子”也罢,都是儿子,“子”不会因年龄小就变为“孫”。

“孫(伪作“孙”)”字的本义是“儿子的儿子”,由此引申和类推,就有“孫”、“曾孫”、“玄孫”等。“笑看老翁又增孫”,那是喜事。在古代如此,在今天依然这样。别看一些人年轻时候不在乎,真儿大女成人,若儿媳肚子一天不见动静,心里就一天不得安宁。这倒未必是为香火计,实在是人的天性、本能。年轻时半夜过坟地都不带吹口哨的人,胡子一白,拐杖一拄,看见别人孫子在爷爷头上撒尿,老泪哗就下来了。

孫子是小辈,小两辈,让人喜爱的同时,也难免被人轻视。人有同情弱小的习惯,但也有欺凌弱小的毛病。所以骂人都骂:“孫子,你等着!”骂人孙子,其实就是占人辈分上的便宜。

不过话说回来,叫“孫子,你给我等着”的人,一般都是已经被人打得头破血流的人,别人已经打累了不想打了,这时候,他才趁机爬起来,抹一把脸上的血,站在三里开外,喊:“孫子,你等着”。电影里常有这镜头。他嘴上叫人站那儿别动,真实的意思是含蓄地宣告自己要跑了。所以你真在那儿站着傻等,就真成孫子了。

给没有血源关系的人当孫子是丢脸的事,是卖祖求荣。但有人就愿意给人当孫子,所以人对利益的追逐达到极致的时候,就没脸没颜,没祖没宗了。

古书中,常有“孫竹”一词,这是指用“孫竹”做成的管乐器,如“孫竹之管”(《周礼·春官·大司乐》)。所谓“孫竹”就是竹的枝根(即竹鞭)末端新生的竹。

请注意当“孫”字读xùn时,那是当遜(伪作“逊”)字用了。这有两个义项,第一是“恭顺”义,如“朕不孫。"(《史记·晋世家》)也就是国君自己说:我不恭顺。第二是“逃跑”义,如“孫子齐。"(《左传·庄公九年》)也就是逃到齐国去的意思。


细说汉字

这是“朝气蓬勃”的“勃”的本字“孛”,读作bèi,又读bó,本为象形字。甲骨文①的下部是“子(小孩)”,上部是长发,表示小孩生长迅速,寓有“蓬勃兴盛”之意。(上部也可解作“丰”字,《说文》:“丰,草盛丰丰也。”“丰”古音读如“蓬”。“孛”与“蓬”为双声字。)②是帛书的写法,类似于甲骨文。③是小篆的形体,上部发生了讹变。④是楷书的形体。

《说文》在分析“孛”字的形体时说:“人色也,故从子。”这是根据《论语·乡党》中的“色孛如也”得出“人色也”的结论。其实“孛”字的本义应为“蓬勃”或“旺盛”,所以后世也多用“勃”字来代替,如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滇(滇:diān,云南省简称。)游日记》:“烟气郁勃。”也就是说:烟气很浓又很盛。“孛”字由“盛”义又可引申为星芒四出扫射的现象,所以彗星的别名也叫“孛星”,如《尔雅·释天》:“孛星,星旁气孛孛然也。”


细说汉字

这个“孝”字也挺有意思。甲骨文①像长着长头发的“子”,与“孛”的甲骨文写法一致。金文②发生了变化,其上部是面朝左长着长头发的驼背“老人”之形,“老人”之下有“子”(小孩),他的的手按着小孩的头,是小孩用头扶持老人行走,寓“孝”之意。小篆③也基本上同于金文,只是老人手上的三个手指,即“爪”被省略了。④是楷书的写法,将小篆中老人的象形写作“耂”。

“孝”的本义是对老人“孝顺”,如许慎的《说文解字·老部》:“孝,善事父母者。”这就是说:善于侍奉父母就称为“孝”。

在古书中有“孝鸟”一词。据说乌鸦能够反哺,小乌鸦能独立生活之后,就觅食给老乌鸦吃,所以崔豹的《古今注·鸟兽》中说:“乌,一名孝鸟。”


细说汉字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个“乳”字本为象形字。甲骨文①就像一个母亲面朝左跽(跽:jì,长跪而坐。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腰伸直,就是跽。)坐着,两手环抱一个“子(婴儿之形)”,胸前的一点为乳房,表示给婴儿喂奶。②是小篆的形体,其右边的曲笔是“女”形之讹变。③是楷书的写法。

《说文》:“人及鸟生子曰乳,兽曰产。”许慎的说法不妥。其实,“乳”字的本义应为“喂奶”、“吃奶”,是动词,“生子”只能算引申义,如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羊》:“羊羔乳食其母。”这是说:小羊羔从母羊那儿得到奶吃。李商隐《行次西郊作》:“皇子弃不乳。”大意是不给皇子奶吃,而且把他扔掉了。从“吃奶”可以引申为“乳房”,如魏学洢(洢:yī,即洢河。《集韵》:“水名,在河南陆浑山入河。通作‘洢’。”)《核舟记》:“袒胸露乳。”由此又可以引申为“生子”,如王充《论衡?气寿》:“妇人疏字(生手)者子活,数乳者子死。”大意是:妇女生的孩子稀,则孩子容易活;孩子密,则容易死。


细说汉字

这是“孟冬之月”的“孟”字,本为会意字。①是金文的形体,像器中有一个婴儿(子),表示给初生婴儿冲洗。②是小篆的形体,下部写作“皿”。③为楷书的写法。

《说文》:“孟,长也。”其实,其本义是“始”、“首先”,“长”只是“孟”字的引申义。也就是说,初生婴儿,首先就要洗个“降生澡”。由“始”之义可以引申为排行第一,如《史记·鲁周公世家》:“见孟女,说(悦)而爱之。”所谓“孟女”,就是第一个女儿。“第一”就有“老大”、“长”之义,如“孟兄”就是长兄。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也可以称“孟”,如 曹操《步出夏门行?冬十月》:“孟冬十月,北风徘徊。”所谓“孟冬”也就是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十月。

请注意:在《诗经·郑风·有女同车》中有“彼美孟姜”一句诗。若将“孟姜”理解为哭长城的“孟姜女”,那就错了。春秋时齐为大国,并且齐姓姜,所以“孟姜”是指齐国国君的长女。


细说汉字

这“學(伪作“学”)而不厌”的“學”字。甲骨文①据朱芳圃先生说,上部像左右两手结网之形,“结网为复杂之技能,非传授不能获得”。这个“获得”就是“學”的意思。金文②的下部加了“子”,这样就更明白了,就是教孩童學习之意。小篆③的形体同于金文。④是正体楷书。⑤是今人自造的伪体字,将“學”字最关键的会意部分,即左右两只手结网之形伪化成“”,这就完全丧失了这个字会意功能,是十分不可取的。

从以上的形体分析看,“學(伪作“学”)”是个会意字,其本义就是“學习”的意思。从“學习”引申为“學问”,如:“其學甚博。”(《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说“他的學问很渊博”。从“學习”这个动词,又引申为名词“學校”。比如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党皆有學。”是说古代天子诸侯自国都到乡(一万二千户)至党(五百户)都有學校。

另外,“學”字在上古还可以当“教”讲,凡当“教”讲的“學”字都应当读作xiào。后来为了从字形上加以区别,使文字分工更为明确和专业,便在“學”字的右边加上了一个“攴(攴:pū,“攴”又可写作“攵”。)”字,写作“斅(伪作“敩”)”。“攴”字下部的“又”为手爪张开的侧视形,上部的“ト”为枝丫之形,合起来会手持木叉之意,表示击打。因为教书先生有用戒尺惩戒學生的权力,所以加“學”+“攴”表示“斅”,就是“教”的意思。如《书·盘庚》:“盘庚斅于民。”即“盘庚教给老百姓”的意思。这个“斅”就应该读作xiào。

(0)
0%
发表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感谢您的中肯建议和理性评价!
游客昵称: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最新头条

最新文章

 正字疏【三画山部】
正字疏【三画山部】
山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里的山字就是个象形字。金文①是三个山峰组成一个山字。小篆②为了书写方便则将实心山变为单...
发布时间:2022-10-16 17:27:59
点击数:253  好评度:0
 正字疏【三画川部】
正字疏【三画川部】
川部 “百川灌河”的“川”字,甲骨文①弯弯曲曲的形状像一条河流,曲线中的五个点儿是指河流中的漩涡,可见“川”字是个象形字,其本...
发布时间:2022-10-16 17:27:44
点击数:133  好评度:0
 正字疏【三画口部】
正字疏【三画口部】
口部 “口”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和小篆②的形体都像人的嘴。③是楷书写法。 “口”字的本义就是“嘴”。由“嘴”之义又引申为“人ロ...
发布时间:2022-10-16 17:27:26
点击数:220  好评度:0
 正字疏【三画大部】
正字疏【三画大部】
“大”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金文②、小篆③都像“人”形。楷书④则把人的两臂伸平变成了一横,看起来还是人叉腿张臂而立的样子。“...
发布时间:2019-09-24 06:03:08
点击数:293  好评度:0
 正字疏【三画土部】
正字疏【三画土部】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这个“土壤”的“土”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表示从地面上突起来的一堆土。古人非常敬重土,有了土就有农...
发布时间:2019-09-21 07:15:35
点击数:129  好评度:0
 正字疏【三画工部】
正字疏【三画工部】
工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甲骨文①的形体看,“工”字就像斧头一样的工具,下部就是斧头锋利的刃部。金文②的下部更像斧头...
发布时间:2019-09-16 15:18:16
点击数:192  好评度:0

推荐文章

图文资讯

关 注 微 信打 赏 本 站
分享到QQ空间 打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