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

首页 > 专栏 > 李退山 > 字疏 > >
艺术 文史 正心 治鉴字疏

正字疏【二画刀部】

作者:李退山点击:评论:0

本站提供广告及绘画定制服务 微信:wenyijiaoliu

时间:2019-07-21来源:未知责编:caian

刀部
细说汉字

“大雪满弓刀”的“刀”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的上部是刀柄,下部是带刃的砍刀刀体部分。②是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相同。小篆③把刀柄写成了弯曲形,不过砍刀刀体的样子却更像了。楷书④沿袭了小篆的写法,不过把弯曲的刀柄拉直了而已。

“刀”字除了当“刀剑”的“刀”讲的本义之外,还有另外两个词义,比加《荀子・富国》:“厚刀布之敛”,这里的“刀布”其实是春秋战国时期一种金属货币,其形像刀,故称为“刀布(“布”是古代对钱币的称呼)”。所谓“厚刀布之敛”就是“加重货币税收”的意思。另外,在《诗经・卫风・河广》中有“谁谓河广?曾不容刀”的话,这里的“刀”则当“小船”讲,后世常写为“舠”,读dāo,刀形小船之谓,归于“舟”部。

“刀”字作偏旁用的时候,就写作“刂”,同样也是两画,均在一个汉字的右侧,称为“立刀旁”或“侧刀旁”。凡是从“刂”的字,大都与“刀”的作用有关,如:“列”、“刑”、“剁”、“利”、“割”、“剖”、“剥”等字。


细说汉字

“刀刃”的“刃”是个指事字,甲骨文①是刀口向右的一把刀,在其刃部加一个点儿作为指事符号,表明此处最锋利,即刃之所在。小篆②把刀口换了个方向,其义不变。③是楷书的写法,源于小篆。

“刃”字除了当“刀刃”讲之外,还能引申为刀的泛称,如王充《论衡》:“童子操刃与孟贲(孟贲:“孟”通“猛”。贲,音bēn,勇猛之谓。“孟贲”即“勇士”。)战,童子必不胜。”意思是一个小孩拿刀与一个勇士战,小孩一定不能取胜。这个“刃”字就当“刀”讲。“刃”字本为名词,但有时也当动词用,如:“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刃”字就当“杀”讲,意思是左右的人都想杀掉蔺相如。


细说汉字

“勿”字的甲骨文①是一把刃向左的刀,刃上的三点表示用刀割东西而沾附于刀上的物屑,这些物屑往往是无用之物,所以“勿”的本义就当“不要”讲。可见“勿”字是个会意字。金文②与甲骨文相同。③是小篆的写法,把附着在刃上的点变成撇。④是楷书的写法,是直接由小篆的曲笔变来的。

“勿”字的本义当“不要”讲,如《孙子兵法・军事》:“饵兵勿食。”所谓“饵兵”,就是用来诱敌的军队。大意是说,用来诱人上钩的军队,不要理它。从“不要”又引申为否定副词“不”,如《左传・庄公十二年》说:“卫人欲勿与。”也就是说卫国人想不给。

在古典文学中经常会见到“勿勿”一词,虽然也有“匆匆”的意思,但却不是“匆匆”二字之误,“勿勿”一词本身就有“匆匆忙忙”的意思。


细说汉字

“丁卯毋相杂。”这个“卯(mǎo)”字本为象形字。①是甲骨文的形体。吴其昌认为:“卯之始义,为双刀对植之形。”“刘”的正体字“劉”的左上部分就是“卯”,《尔雅・释诂》:“劉(伪作“刘”),杀也。”再者,古音“卯”与“劉”同部,可见“卯”字的本义亦应为“杀”。②是金文的形体。③为小篆的形体。④为楷体的写法。从甲、金、篆、楷的字形来看,“卯”的古今形体是一脉相承的。

《说文》:“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这是牵强附会的说法,不足信。在甲骨ト辞中经常有“卯几牢”、“卯几牛”、“卯几羊”的说法,这是用牲之名,杀牲祭祀等,所以“卯”字的本义应为“杀”,后来本义消失,被假借为地支的第四位,也是十二时辰之ー。“卯时”即上午五时至七时,因这个时间为旧时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所以上班点名、签到也称为“点卯”、“画卯”。早晨喝的酒也叫“卯酒”,如白居易《醉吟》:“心头卯酒末消时。”也就是说:心头的晨酒还没有消呢。


细说汉字

这个“刑罚”的“刑”字非常形象,你看甲骨文①的形体,像一个人被关在水牢,或阱中。金文②则把“人”移到了“井”外。小篆③发生了伪变,将金文右边的“人”变成了“刀”,表明以“刀”加刑;井内又加上了一点作为指事符号,表示人在其中。楷书④又发生了一次伪变,把“井”错变为“开”,“刀”变成了立刀旁“刂”。倘若不了解“刑”的这个演变过程,那就无法得知“刑”字的字形与字义有什么联系。

“刑”的本义是“刑罚”,从其本义又可引申为“治理”,如《周礼・秋官・序官》:“以佐王刑邦国。”就是“用来帮助国君治理国家”的意思。此外,由“刑”的本义还可引申为“杀”,如《战国策・魏策》里有“刑白马以盟于洹水之上”的话,这里的“刑”就是“杀”的意思,“刑白马”就是“杀白马”。


细说汉字

这个“刖(刖:yuè,断足之刑,异体做“跀”,示“足”而无“刀”,不足以明刑罚之意,故不取。)”字本为象形字。你看甲骨文①的形体多么形象!是正面站立的一个人,只有一只左脚,其右是把锯子,表示把右脚锯掉了。“刖”就是断足之刑。小篆②则变成了会意字,其左是“月(实为“肉”形)”,其右是“刂(立刀旁)”割去脚,也有以刀割肉之意。有人认为“刖”字是个左声(月)右形(刀)的形声字,其实这是个误解,因为其左边根本不是“月亮”之“月”,而是“肉旁(“肉”字单独使用的时候是和“月”字有区别的,但当部首用的时候和“月”的写法相同。)”。③是楷书形体,是由小篆直接变来的。

“刖”的本义就是砍掉脚的一种酷刑,在上古亦称“剕(剕:feì,断足之刑。)刑”,如:“王以和为诳(诳:kuáng,动词,欺骗、迷惑之谓。)布刖其左足。(《韩非子・和氏》)“和”就是“和氏",人名;“诳”就是骗。大意是:王认为和氏在搞欺骗,所以就砍掉了和氏的左脚。由这个本义又可引申为“截断”,如《易林・艮之需》:“根刖残树,花叶落去。”“根刖”就是把根截断的意思。

“刖”亦有“削”的意思。“削足适履”也可写做“刖趾适屦(屦:jù,正体作“屨”,名词,以麻、葛等制作的鞋。)”,此成语出自《魏略》。“趾”就是脚趾,“屦”就是麻鞋。这仍然是“削足适履”的意思。


细说汉字

“列星随旋。”这个“列”字本为象形字,与“歹”同字。甲骨文①的上部像枯骨破碎的裂纹,下部像死人的空骨,所以“歹”亦有“列”义。②是小篆的形体,枯骨有变形,并在其右増加了“刀”,表示用以刀裂之。③是楷书的写法。

《说文》:“列,分解也。”这是对的。可见“列”正是“裂”字的初文,是“分解”、“割裂”的意思,如《荀子・大略》:“古者列地建国。”所谓“列地”,就是“裂地”。“裂”乃“割”之谓也。由“分割”又可以引申为“行列”、“位次”等,如《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既济,而未成列。”这是说:已经渡过了大河,但还没有来得及排成行列。由“行列”又可引申为“排列”,如《晋书・宣帝纪》:“帝列阵以待之。”意思是宣帝(司马懿)排列阵式等待着。

“列席”一词今义是指参加会议而无表决权。但古代的“列席”却是“设席列坐”的意思,如王勃《圣泉宴》:“列席俯春泉。” “列”还可以作“烈”的通假字,如“烈风淫雨”在古籍中多写作“列风淫雨”。


细说汉字

“金就砺則(伪作“则”)利”,这个“則”字本为会意字。①是金文的形体,左为“鼎”右为“刀",表示在“鼎”上刻画。②是小篆的写法,将金文的“鼎”讹变为“貝(伪作“贝”)”。③是楷书正体字,由小篆演变而来。④是伪体字。

《说文》:“則(伪作“则”),等画物也。从刀从貝(伪作“贝”)。”许慎所说的“等画物”就是比照样子刻画器物的意思,近于本义。但认为“从刀从貝”则不妥,因为“則”字的金文左边为“鼎”,并非“从貝”。实际上,在上古多将刑书、律法铸于大鼎,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见《左传・昭公元年》的记载)。所以“則”的本义为“法則”、“准則”,如屈原《离骚》:“愿依彭成(殷贤大夫)之遗則。”也就是说:愿意依照贤人彭成留下来的准则行事。成语“以身作則”也正是这个意思。由“准则”又能引申为“效法”,如《史记・周本纪》:“则古公、公季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效法古公、公季(均为人名)之法。


细说汉字

这是“創(伪作“创”)巨痛深”的“創”字,本为象形字。①是金文的形体,马叙伦认为“象伤物所著之血”。这是指“刀”割过后,刀上还沾了两滴血。②是小篆的写法,基本上同于金文。③是楷书正体字,由原来的象形字变为左声右形的形声字了。④为伪体字。

《说文》:“創(伪作“创”),伤也。”其实,“創”的本义应为“割”,而“伤”只能算是引申义,如《后汉书・华佗传》:“四五日創愈。”这是说四五天伤口就好了。“創”有“突破”义,所以凡事有所突破也可以称为“創”,比如“創举”、“开創”等。不过这些词中的“創”字必须读为 chuàng,而不应读作 chuāng。

请注意:王充《论衡・书虚》中有“吾君背有疽創”句,这里的“疽(jū)”是一种毒疮,所以“疽創”也就是“疽瘡(伪作“疮”)”。可见,“創”字是“瘡”字的假借字,在“瘡疖(疖:jiē,正体为“癤”,名词,一种皮肤病。)”、“生瘡”等意义上“創”可代“瘡”。


细说汉字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个“色”字本为会意字。甲骨文①的左边是“刀”,右边是一个跪着的人。唐兰先生认为“色”是“断绝之义也”。②是小篆的形体,“刀”讹变为“人”。③是楷书的写法。

《说文》:“色,颜气也。”恐不妥。“色”的本义为“断绝”,实际上也正是“绝”字的初文。《说文》释“绝”为“断丝也”。后世“色”字的本义由“绝”字来代替,而“色”被借为“颜色”义,如《后汉书・仲长统传》:“目能辨色。”由“颜色”引申为“怒色”,如《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之色少解。”也就是说赵太后的怒色稍稍缓解了一些。至于“去声色,禁嗜欲”(《准南子・时则训》)中的“色”,那是“颜色”的另一引申义——“女色”。原话的大意是要远离音乐和女色,禁止嗜好和贪欲。

请注意:在现代汉语里,“色”有时也可以读为shǎi,如“掉色”、“退色”。另外,有一种赌具叫“色子”,如“掷色子”、“打色子”等,也应读作shǎi。


细说汉字

这是“删除”的“删”字,是个会意字。①是甲骨文的形体,其上部为“册”,下部为“口”(在甲骨文中,“口”常作装饰符号)。在卜辞中,该字常用为“砍”义,也就是“除掉”的意思。②是小篆的形体,其右増“刀”,表示用“刀”删除。③是楷书异体字。④为楷书的写法。

《说文》:“删,剟(duō)也。”“剟”为“刊”义,也就是“砍除"、“删除”意思,如《汉书・律历志上》:“删其伪辞,取正义,著于篇。”凡有“删除”,必有“节取”,所以“删”又可以引申为“节取”的意思,如《汉书・艺文志》:“今删其要,以备篇籍。”所谓“删其要”,就是“节取其要”的意思,若理解为将重要的东西都删掉那就错了。

请注意:“芟(shān)”本为“割草”的意思,“芟夷”就是削除。可是后世将“芟夷”写作“删夷”,如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


细说汉字

这是“风满利剑平胡虏”的“利”字,这个字是个会意字。①是甲骨文的写法,其左是成熟了的庄稼,穗子向左边下垂;右边是一把“刀”,就是用刀割庄稼,“禾”与“刀”之间的三个点就是在收割时谷粒脱落的样子,用“刀”割“禾”,说明“刀”的锋利。可见“锋利”之义也正是“利”字的本义。金文②左边的“禾”与右边的“刀”均未变,只是掉下来的谷粒排列得更规整了。小篆③同于金文的形体,仅把金文中的两个点儿去掉了。楷书④把“刀”字变为“立刀旁”了,这也符合汉字结构合理的要求。

“利”在上古多作“锋利”义,如《韩非子・难一》:“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这就是说:“矛的锐利,任何东西都能被戳穿。”《论衡・物势》有“辩口利舌”的话,“舌头”也能“锋 利”吗?这就讲不通了。这里的“利”字是指说话干净利落、语言“锋利”,使对方无法招架。当然,这也是从“枪刀”之“锋利”引申出来的。至于“利益”之“利”,那是从“收禾而得利”中引申出来的,如《商君书・算地》:“利出于地,则民尽力。”此“利”即指“利益”。那么《史记・越世家》中“逐什一之利”的“利”则不当“利益”讲。这个“利”是“利润”的意思。这句话是说:“追求十分之一的利润。”


细说汉字

“到”本为会意字。①是金文的形体,左边为“至”,右边为“人”,“人至为到”。②是小篆的形体,讹变为“从至刀声”的形声字了。③是楷书的写法。

《说文》:“到,至也。从至刀声。”许慎认为“到”字的本义为“至”,这是对的。但其形体分析不妥,因为“到”字最初并不从“刀”,在金文中是从“人”。“到”的本义为“到达”,如《论语・宪问》:“民到于今受其赐。”也就是说老百姓到今天还得到他的好处。《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蒙到,二郡皆服。”这是说吕蒙到达以后,二郡都服了。

《庄子・外物》:“草木之到植者过半,而不知其然。”这里的“到植”就是“倒植”。可见“到”可作“倒”的通假字,是“颠倒”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到”、“倒”二字有明确分工,不可混淆。


细说汉字

这是“千刀万剮(伪作剐)”的“剮”字,读guǎ。①是甲骨文,左为“刀”形,右为“骨”形,以刀剔骨即为“剮”。这是个形声兼会意的字。说它是形声,那是左形右声;说它是会意,就是用刀剮骨。②是小篆的形体。③是楷书正体字。④是伪体字。

《说文》中的“剮”作“冎”,训其义为“剔人肉置其骨也”。其实,“冎”是“骨”字的本字。古代有一种残酷的死刑,这种刑罚也叫“凌迟(“凌迟”二字最早出现在《辽史・刑法志》,是起源于草原民族的一种习惯法。萧规曹随,辽国传至金国;金国传至元国;中国明朝承续后,又传至清国。凌迟之刑在汉地最早见于北宋,但宋太祖建隆四年,即963年,时任工部尚书判大理寺窦仪主持立法,是年7月制定完成,并由宋太祖诏令颁行全国的《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仍然不见“凌迟”的名目,它仅是用以对抗流血叛乱的紧急措施。“凌迟”从来不曾编入宋朝的法典,因此用于惩治叛国罪中的叛变、共谋之罪仍属有限。蒙元正式将“凌迟”明定为刑法的一种死刑,他们将它视为蛮族对汉人宣扬威权的工具。元国初年,凌迟不再成为暴动镇压、危险宗派的一种极端手段,而成为特殊犯罪的常见刑罚。在中国明朝,这种刑法主要用于处罚那些十恶不赦的犯罪,如谋反、大逆等,属非常态刑法,且极为少见。而清国入主中国之后,先后实行了圈地、投充、逃人、剃发易服、屠城、文字狱多项残酷政策,汉人反抗此起彼伏,因此凌迟之刑被大量使用,以威慑反抗者,这在清国中前期尤为突出。到了清国爱新觉罗・弘历时期,除了“谋反大逆”之罪外,对触犯伦理道德的罪犯和不按时交纳赋税的罪犯也要处以凌迟刑,施刑范围进一步扩大,实际将此刑变成了一种常态刑法。)”,如陶宗仪《说郛(郛:fú,名词,外城。)》:“遂擒赪(赪:chēng,名词,红色。此为人名。),钉于车上,将剮之。大意是:于是捉住了赪,把他钉在车上,将要剐死他。关汉卿《窦娥冤》:“剮一百二十刀处死。”这都是用了“剮”字的本义。


细说汉字

这是“劍(伪作“剑”)拔弩张”的“劍”字,本为形声字。①是金文的形体,左(金)表义,右(僉)表音。②是小篆的形体,将金文的义符“金”换成了义符“刃”,变成了右形左声的形声字了。③是楷书正体,基本与小篆相同,只是把“刃”换成了“刀”,其义不变。此外,“劍”还有如下几种写法:“劎”,“劒”,“劔”。④是伪体字。

《说文》:“劍,人所带兵也。”即人所经常佩带在身上的兵器。剑有两面长刃,中间有脊,柄很短。《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劍,又不成。”这里的“劍”字是指“劍术”。

请注意:在古籍中常见到“劍首”一词,是指镶嵌在剑柄上端的装饰品,常以玉或金属制成,扁圆形,其上镂有美丽的花纹。比如《庄子・则阳》中所说的“劍首”,即剑柄上端与剑身连接处的两边突出部分。


细说汉字

这个“栔(栔:qì,别做“契”。)”字本为象形字。甲骨文①的左边是三横一竖,右边是“刀”,这是用刀契刻之形。②是小篆的形体,同于甲骨文。③是楷书的写法,因为“栔(栔:qì,别做“契”。)”是指刻“木”,所以下面加上了个“木”字。后来楷书④又发生了伪变,下部变成了个“大”字,这是没有道理的,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反动,本应该废除,但仅仅因为“契”比正体“栔”笔画少,就被今人定为通用字(即伪体字)。

“栔(栔:qì,别做“契”。)”字的本义就是“刻”。《六书正伪》说:“象刀刻画竹木以记事者。别作契,契为后人所加。”这话是对的。另外,当“刻”字用的“栔”,有时还加“金” 字旁,表示用金属刀雕刻之意,写为“锲”。

“栔(栔:qì,别做“契”。)”字从“刻”这个本义引申为“栔约”,如《韩非子》中所说的“符栔之所合”,就是指“栔约”或“凭证”。古代符栔刻字之后,剖为两半,双方各收存一半以作凭证。古代国君传达命令或调遭兵将时常用“符栔”。 “栔(栔:qì,别做“契”。)”字到了今天,人们往往把右上方的“刀”字写为“刃”字,其实,那是不对的。“契”字从“刀”而决不从“刃”。这正如有的人偏偏要把“染”字里面的“九”错写成“丸”一样,非要误添一个点儿不可。这些都要引起我们注意的。


细说汉字

“罚以劓刑。”这个“劓”字读作yì,本为会意字。①是甲骨文的形体,左为鼻形——“自”,右为“刀”形,表示用刀割鼻子。②是金文的形体,“自”讹变为“臬”,但意义未变。③是小篆的形体,由金文直接变来。④为楷书的形体,从鼻从刀,比金文、小篆更为合理。

《说文》:“劓,刑鼻也。”此说甚是。“劓”的本义就是“割去鼻子”。“劓刑”是古代五刑之ー,如《尚书·吕刑》:“劓罚之属千”。“属”是“条目”义,这是说:割鼻之刑的条目有一千条。《韩非子·内储说下》:“王怒日:‘劓之!’”意思是王发怒道:割去他的鼻子!由“割鼻”义可以引申为“割除”,如《尚书·多方》:“劓割夏邑。“邑”为“国都”义,但此处指“国家”。这句话的大意是:割除夏这个国家。

(0)
0%
发表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感谢您的中肯建议和理性评价!
游客昵称: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最新头条

最新文章

 正字疏【三画山部】
正字疏【三画山部】
山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里的山字就是个象形字。金文①是三个山峰组成一个山字。小篆②为了书写方便则将实心山变为单...
发布时间:2022-10-16 17:27:59
点击数:253  好评度:0
 正字疏【三画川部】
正字疏【三画川部】
川部 “百川灌河”的“川”字,甲骨文①弯弯曲曲的形状像一条河流,曲线中的五个点儿是指河流中的漩涡,可见“川”字是个象形字,其本...
发布时间:2022-10-16 17:27:44
点击数:133  好评度:0
 正字疏【三画口部】
正字疏【三画口部】
口部 “口”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和小篆②的形体都像人的嘴。③是楷书写法。 “口”字的本义就是“嘴”。由“嘴”之义又引申为“人ロ...
发布时间:2022-10-16 17:27:26
点击数:220  好评度:0
 正字疏【三画大部】
正字疏【三画大部】
“大”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金文②、小篆③都像“人”形。楷书④则把人的两臂伸平变成了一横,看起来还是人叉腿张臂而立的样子。“...
发布时间:2019-09-24 06:03:08
点击数:293  好评度:0
 正字疏【三画土部】
正字疏【三画土部】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这个“土壤”的“土”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表示从地面上突起来的一堆土。古人非常敬重土,有了土就有农...
发布时间:2019-09-21 07:15:35
点击数:129  好评度:0
 正字疏【三画工部】
正字疏【三画工部】
工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甲骨文①的形体看,“工”字就像斧头一样的工具,下部就是斧头锋利的刃部。金文②的下部更像斧头...
发布时间:2019-09-16 15:18:16
点击数:192  好评度:0

推荐文章

图文资讯

关 注 微 信打 赏 本 站
分享到QQ空间 打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