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

首页 > 专栏 > 光头猴 > 战海浮云 > >
大本原文化 铁马冰河 沉思录 舞雩集 贴吧风云战海浮云

光头猴|鬼谷探幽(5)

作者:光头猴点击:评论:0

本站提供广告及绘画定制服务 微信:wenyijiaoliu

时间:2019-03-12来源:未知责编:caian
第四章
第一节 反应术——征服人心的大法

所谓战术,就是在实际操作中总结出的经验,这种经验升华为一种盖然性的艺术,它就变为了战术。对于鬼谷术而云,其基本的战术只有三样:反应术、飞钳术与抵隙术。本节所要讨论的内容,就是反应术。

天地之间的道理,说到最根本之处,无非就是阴阳相生与阴阳转化。从阴阳相生的角度而言,决定了人应用二个因素来思考问题,而不是用一个因素来思考问题。片面与极端都是由一个因素思考问题的行为习惯所致。从阴阳转化的角度而言,决定了无论是从哪个因素而论,它们之间必然有一个共同的法则,这共同的法则是它们之间统一的基础。没有这个共同的法则,有着不同利益的人是不可能合作共事的,因为他们没有共同的利益。一个有着大智慧的人,他的眼睛看的是大同,而不是如庸人那般,看到的都是差异。中国人性格中的自私,中国社会日益分裂的趋势,从根本原因来说,根源于他们不懂自身的传统原本是让他们看到大同,而不是让他们看到差异。

人与人的交往也是如此,二者之间的交流首先是一个阴阳共生的关系,我与你是一个绝然不同的个体,这就是阴阳的对立:我是阳,你是阴,我了解我自己,但我不一定了解你,所以我们之间需要交流。你对于我而言是阴性的,我不了解一个真正的你,所以我需要把这阴性转变为阳性——从不了解你到了解你。而对于我自身来说,我给你的是假阳而不是真阳,我永远对你而言是阴性的,你也永远也不可能了解我。这就是阴阳对立与阴阳转化在人际交往中的体现。反应术的目的,就是给予别人假阳而得其别人真阳的权术。 “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鬼谷术·反应术》)。”

上述所论及的精髓就在于一个“反”字:阳性的自我需求把阴性的他人或者阴性的事物转化为阳性。未来的事情我们不能预测,但是未来与过去遵循共同的自然法则而演变,我们知道了过去也就能预测未来;今天的事情复杂多变,人身处其中多有迷惑,但今天的事情与历史之间也遵循一个共同的法则,我们从历史中找到这样的自然法则我们就能明晰今天所发生的事情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人对于我们而言是阴性的,我们多半是不能了解的,但是他人与自我都从属于人的范畴,是人就有人的共同之处,我们知道人性的共同之处我们就能反过来了解别人灵魂中的真实。反的真意,无非就是把阴性转变为阳性。他人的阳性与自我的阳性从属性来说是一个共同性,对于自身而言所求的也只不过是最终的一个共性。这个共性包括了思维的共性与现实的共性。

从思维的共性而言,了解他人的基础不是自我,而是他我:自我思维是用一个因素来思考问题,这种人与其说是在与他人交流,不如说是把他人幻化进自我的世界。在自我的世界里,为了符合自己的观念,他会不断地扭曲他人的本真。他与别人之间,本质上而言并没有一个共性,因为别人对于他而言都是不存在的,这个世界上真正存在的人只有他自己。而在他我的世界里,必须有一个共性:你的灵魂应该短暂地脱离你的肉体,不被你肉体内的欲望所羁绊。就好像恐怖电影常演的那样,一个实际上死去的人,他的灵魂脱离肉体之后看着他自己的肉体在与他人说话。他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也审视他人,他用一双不带情绪的眼睛,去看待自己,去看待他人。这个时候,仿佛是自己与他人成为了同一个人——我就是你,你也就是我。我们本为同体,所以你内心的秘密对于我而言注定是一览无余的。一切的阴霾,都会被阳光驱散,在阳光之下,我们共同的名字叫人类。

从现实的共性而言,人与人之间虽有利益纠纷,但利益纠纷如若脱离了人的私欲,它就极为渺小。在分裂的表面下,都隐藏了一个共同利益。没有共同利益,人与人之间是没有任何合作基础的,但又为什么在人类社会中合作是主流,分裂反倒是末节呢?为什么人类是群居动物,而不是单居动物呢?这就说明了人群关系中也必然遵循一个共同的自然法则,这个共同的自然法则成为人与人合作与统一的基础,它也决定了从大的方面来看,人与人之间有着共同利益。高明的嘴巴就是要告诉别人,我与你之间有着共同利益,所以你我之间不能争斗而是应该合作。低劣的嘴巴才反过来说,我与你之间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你我永远是对立与竞争的。中国社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就是因为在近代中国思想界里,到处都充斥着低劣的嘴巴,而没有一个是高明的嘴巴!那些伪思想大师告诉人民的“真理”又是怎样的呢?他们告诉人民的“真理”是人与人之间是相互斗争而不是相互合作的关系,我与你之间是绝然没有共性的。他们倒是跟外人有许多共性,所以也就是产生了一大批洋奴!

高明的嘴巴去征服人心,其方法各式各样,这些不同的方法就是不同的偶然性;但从这些偶然性出发,去总结经常运用到的常用方法,这些常用方法在概率上趋向于胜率,我们就称这些常用方法为盖然性。反应术中,同样有盖然性,它的盖然法主要包括动静法、象比法与反求法。鬼谷子在论及反应术时,曾说要设置钓网,钓网所指就是要在这三个常用方法上做文章,只不过在具体运用中,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以下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具体分析这三个方法。

(一) 动静法

从交流经验中我们可以得知,一个人不可能总是时刻不停地说话,在表达过程中,它总有一个间歇期。聪明的人,其表达过程中的间歇期比较大;而愚笨的人,其表达过程中的间歇期比较小。一个不间断说话的人,他是不会去观察别人的,他也没有观察别人的习惯。这就表明他是一个自我的人,在他的世界里只有自己,而不会给他人留有任何空间。说话,它首先要在间歇期上表现出艺术性,它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去把握间歇期的大小快慢,要对间隙期有一个最基本的节奏感。这样说出来的语言,才赋有诗意,充满了音乐般的动感,而不再是野蛮人的咆哮。正如鬼谷子所云的那样: “人言者,动也;已默者,静也(《鬼谷子·反应术》)。”

静,是仔细观察对方的动作表情,倾听对方的声调语言,得知对方的真实意图与主要欲望;动,是在对方沉默时,反诘对方曾说过的话,从而让对方暴露出想要掩饰的真实意图与主要欲望。也就是说,静是调动你的接受器官,而动是调动你的表达器官。但无论是调动接受器官还是发挥表达器官,所遵循的共同法则就是掌握对方的真实意图与主要欲望,即把对方的阴性转化为己方的阳性。如果用比喻来形容,沉默是你的盾,保护你自己的真实意图;而表达却是你的剑,刺开别人的内心,使他内心的盾无法防御自身的真实意图。掩饰住自己的真实意图,掌握住别人的真实意图,你从智力上就获取了驾驭人心的资本。

社会地位低的人,他们的语言充满着情绪,你所要听的却不是情绪,而是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真实意图。所以,你不能反被他的情绪所牵制,与他变地一样的情绪化。当然,在这里,要区分感情与情绪:感情根源于人对自然权利的需求,正义的愤怒,它本身就体现了理性精神;而情绪则根源于人的私欲,是人的私欲得不到满足所表现出来的发泄心理,它本身并不具备任何力量,而感情却深具力量,难道说人在面对邪恶时所表现出的愤怒,他不具备力量?现在中国人的思维误区就是把感情与理性截然对立,说没有感情的理性就是理性精神。但当事情涉及到他们自身私欲时,他们却表现出狗被人拿走骨头后的疯狂。这就是自民国后,中国文人所谓的文质彬彬,这两种极端表现足以说明他们对动静的理解,其本身是不得其本的。我的静看到了一个社会现实,在中国人的情绪中,所表达出的真实意图:自我与孤独,分裂与渺小,自卑与恐惧。并且,他们此种情绪表达得越是强烈,就越能表现出他们国际地位的低下。我的动就是准备改变这一现实,而不知你们的动又想改变什么样的现实呢?

(二) 象比法

象比法是因人的差异而产生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所从事的事业不同而产生的空间上的差异与因人的能力不同而产生的深度上的差距。从空间上的差异来说,这种差异一般不是深度上的差距,而是所从事的事业不同,从而形成知识结构与看问题角度不同的一种差异。而因个人能力的不同所形成的深度上的差距,则是人与人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差距,这种差距的本质就是理解形象与理解本质之间的差距。这是认识差异在社会现实当中的总的表现,解决这些差异的方法就在于象比法。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事。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鬼谷子·反应术》)。”

“言有象”说的是语言只是含义的形象,这种形象可以表现出含义,但它不是本质,只是通向本质的途径。“事有比”说的是事与事之间所存在的不同,但小的不同都统一于大的相同,从事不同事业的人,他们都在自然的范畴内服从于这一大的相同——最大的相同就是凡事都要服从自然法则。那么对从事于不同事业的人,提出一个最基本的自然法则,本身就是运用了类比法。

人类社会的本质是一个统一的社会,而并不是如庸人那般认为,人类社会的本质是一个分裂的社会。但这统一的社会,它又包含了分裂因素,这些分裂因素是人类不得幸福的根源。人类要得其真正的幸福,就必须抑制住这些癌细胞。因为只有统一与联系,才能让这个社会发挥出总体的功能。总体功能的发挥才是功能效用的发挥,这就好比高考,进入大学校门依靠的是均衡,而不是依靠极端。

前面已然论述,因为二种差异,反应术中形成了象比法:象比法中的类比法解决的是空间上的差异,用一个共同的道理跨越事业与知识之间的藩篱;象比法中的形象法解决的是能力上的差距,用形象的方法让能力低的人感知到你语言的正确性。从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象比之法的本质就是用对方熟知的事理或者形象去让对方趋同于你的意见。

萨克斯说服罗斯福总统下令研制原子弹,就是用了类比法: 萨克斯深知责任重大,丝毫不敢大意。萨克斯等了两个多月,才有了进入白宫的机会。他向罗斯福面呈了爱因斯坦的联名信,并读了科学家们的备忘录。然后,开始讲述原子弹的科学原理和巨大威力。可是“隔行如隔山”,罗斯福如堕雾中,他听不懂那些艰深生涩的科学,根本无法理解那些艰深晦涩的核理论。萨克斯还在慷慨陈词,口若悬河,罗斯福却早已不胜其烦,哈欠连天,反应十分冷淡。最后,总统说:“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就干预此事,看来还为时过早。”

萨克斯心都凉了。幸亏,当他告别的时候,总统为了表示歉意,邀请他第二天共进早餐。萨克斯喜出望外,这是一个必须抓住的机会啊!总统对物理一窍不通,跟他讲看不见、摸不着的核技术,无异于对牛弹琴,怎样才能说服总统呢?萨克斯彻夜未眠,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第二天早晨,他如约坐在总统面前。想不到他还未开口,罗斯福先发制人:“又有了什么绝妙的想法?你究竟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话说完?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许谈,明白吗?”萨克斯早有预料,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说的是,一句也不谈,不过,我想谈一点历史。当年,拿破仑横扫欧洲大陆,惟独没有征服英伦三岛,知道为什么吗?”

显然,这个话题激起总统的兴致,罗斯福不由得身体略微前倾,两眼注视萨克斯,示意他说下去。萨克斯眼见总统情绪不错,随即单刀直入,直奔主题。“英法战争期间,在欧洲大陆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海上却屡战屡败。这时,一位年轻的美国发明家富尔顿来到这位法国皇帝面前,建议法国战舰砍断桅杆,撤去风帆,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海军战斗力。拿破伦听完后,脸色一沉,把富尔顿当成疯子,轰了出去。他想:‘没有帆的船怎么能航行?把木板换成钢板,船还不沉到海底去?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历史学家们在评述这段历史时认为,这是由于拿破仑缺乏见识,拒绝了富尔顿的建议,才使英国得以幸免于难。”

说到这儿,萨克斯停了一下,此时,罗斯福神色凝重,沉默不语。萨克斯趁热打铁,提高声音说:“总统先生,如果拿破仑稍稍多动些脑子,认真考虑富尔顿的建议,那么结果会怎样呢?我敢肯定,十九世纪欧洲历史必将重写。”罗斯福眉头紧锁,陷入沉思。几分钟后,他拿出一瓶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白兰地,斟上一杯,递给萨克斯,说出了那句足以回响百年,震动世界的话:“你胜利了,我决不做拿破仑第二。”

萨克斯满眼都是泪水。这是“曼哈顿工程”开始的第一天,这句话揭开了美国制造原子弹的第一页,终于在1945年研制成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后来人们回忆这段历史时,都会称赞萨克斯的智慧。

萨克斯与罗斯福之间,首先都有一个共同的利益,那就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当时美国的国家利益重点体现在获得战争的胜利。但是,因其有思维在空间上的差异,身为政治家的罗斯福总统对于科学的认知是很肤浅的,对于原子弹的重要性的理解也是很隔膜的。萨克斯第一谈话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注意到这空间上的差异性,他没有用罗斯福总统所熟悉的语言去与罗斯福对话——政治语言与历史语言的差异性。第二次谈话,萨克斯改变策略,直接用罗斯福总统所熟悉的话去与罗斯福总统交心,那么这种空间上的差异性也就不存在了。空间上的差异性不存在了,他们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共同的利益,萨克斯自然能说服罗斯福总统。有的时候,有着共同利益的人为什么一样也会争斗?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解决这种空间上的差异性。不要小看这个空间上的差异性,它会让原本可能成为朋友的人变为敌人;一个民族,其总体智力就表现在是否有人出来解决这空间上的差异性所带来的不必要的分裂,也体现在民族成员中对这个差异性的基本认识。那你们告诉我,你们认为中国人现在其总体上的民族智力水平,是高还是低呢?

另外一种差异性,是思维深度上的差距,这种差异是能力上的差异,体现在对于本质把握能力的强弱不等:对本质把握能力强的人,他们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而对本质把握能力弱的人,也许只能把眼光停留在事物的表面。那么形象法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这种由思维深度所造成的差距尽量拉近——思维深度高的人应该主动走上来,用形象化的语言告诉思维深度低的人什么是真理!而不是把自己关在象牙塔之内。

基督教为什么能兴旺发达,就在于他们的传教技术十分发达,这其中就包含了运用形象的技巧:早期的基督教形成于以色列下层平民中,若不用形象化的语言而去说高深的哲理,请问以色列的平民大众是否能听懂?

基督教的第一教义是全身心的信仰上帝,这第一教义与回教的第一教义如出一辙,只不过回教把上帝改为了真主。信仰上帝,这就是一个本质;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如何让他们来理解他们所不能见之事呢?信仰是什么?上帝又是谁,谁看见过?这就是本质与形象之间的距离,也是士人与百姓之间的距离。

耶稣为了让百姓知道什么是信仰,上帝又是谁,就用了形象化的言辞:

太二十一28-32:又说,一 个 人 有 两 个 儿 子 , 他 来 对 大 儿 子 说 , 我 儿 , 你 今 天 到 葡 萄 园 里 去 作 工 。 他 回 答 说 , 我 不 去 。 以 后 自 己 懊 悔 就 去 了 。 又 来 对 小 儿 子 也 是 这 样 说 , 他 回 答 说 , 父 阿 , 我 去 。 他 却 不 去 。你 们 想 这 两 个 儿 子 , 是 那 一 个 遵 行 父 命 呢 ? 他 们 说 , 大 儿 子 。 耶 稣 说 , 我 实 在 告 诉 你 们 , 税 吏 和 娼 妓 , 倒 比 你 们 先 进 神 的 国 。 因 为 约 翰 遵 着 义 路 到 你 们 这 里 来 , 你 们 却 不 信 他 。 税 吏 和 娼 妓 倒 信 他 。 你 们 看 见 了 , 后 来 还 是 不 懊 悔 去 信 他 。

父亲代表了权威,儿子对于父亲的态度应该是服从,每个人在现实中都有父亲,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的。那么更大能的上帝,他是什么样子的?群众就可以去想象了,你连父亲都必须服从,难道说你不应该服从更大能的上帝吗?这就很清楚告诉了群众,上帝是一种权威,这种权威决定你必须服从他的意志,而且是无条件的服从。

大儿子一开始不服从父亲的命令,后来懊悔违抗父命,遵从父命去作工,这就是改悔,遵从信仰的表现。小儿子表面上说遵从父命,但他却抱怨大儿子不去作工。那么,对于你的内心,你的信仰在哪里呢?如果父亲代表了信仰,你却去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到底别人是你的行动指南,还是父命是你的行动指南呢?这就很好的说明了,所谓信仰是遵从天上的父,而不是去看人世间的兄弟。人世的人可以抛弃父命,你依然要遵从父命,这就是信仰。

兴汉之路任重而道远,但这却不能成为愚昧所致曲折的借口:对于士人而言,我们并没有缩短空间上的距离,让他们感觉到兴汉代表了他们自身的基本利益。你们说,连历史与现实都不能联系起来,那么非历史专业的士人们,他们怎么会清楚兴汉代表了他们的自身利益?对于百姓而言,我们一样没有用形象性的方法让他们清楚兴汉同样代表了他们的基本利益,他们的大脑一片空白,他们又怎么会起来支持你?所以,我以前预言,兴汉之路上会出现一批大文豪,这并不是随口乱说,而是看到了这一短板。倒是我们民族的敌人——那些各式各样的敌人,他们用类比法与形象法,用私欲观念作指导,不断引诱士人与百姓反对我们,同时也让他们逐渐放弃自己的权利而去满足或是个人,或是集团的私利。难道说,我们可以对我们战术上的无能再找借口吗,难道说战略是不需要战术去实现的吗?所以,兴汉事业如果没有谋略大师的谋划,它又怎么可能在现实中走向成功呢?

(三)反求法

在掌握反求法之前,我们先看一下鬼谷先生对反求法的解释:

“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鬼谷子·反应术》)。”

求,是获取利益;反,是与正常的方法相反的方法去求取利益。人说话,多多少少都是一种获取利益的表示。最起码,只从语言的表面而言,必然存在意图他人倾听我方观点并且趋同于我方观点的欲望。人性中,都喜欢他人赞同我方的观点而厌恶他人反对我方的观点,只有战胜私欲的人,才会去接受相对立的观点——那是他有更大的需求,小小的反对意见,已经不能刺激起他的好恶。但能战胜自我欲望的人,请问又有几个?

正是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是沉迷私欲的人,眼中只存在利益,那么我们在说话时就不能用正求法而应该用反求法:正求法,你让别人看清楚你的利益,当你的利益与别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你们两者的关系必然是一种斗争的关系;反求法,你说话是让人感觉你舍弃自己的一点利益与别人产生一个妥协关系,或者是你完全站在别人的利益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这个时候,在别人的印象中,你不是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倒是花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帮助别人获取利益——因人有获取利益的倾向,他必然会接近你。你做不到这点,最起码要做到一个妥协,即你可以舍弃自己的一点利益与别人的利益发生趋同关系。但必须注意,无论是何种表现,何种具体的方法,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别人获取了他们观念上的利益甚至是根本得不利益,反而失去了自己的根本利益,你必须得到一个根本利益——别人得到他们观念上的利益,你得到的却是现实中的利益。你必须得到利益,最起码也要得到一个共同利益。就是看上去无比高尚与伟大的兴汉,其最终结果也是为了获得巨大利益——一个环境,一种文明,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你们与你们后代的总体利益。

对于反求法,我完全可以用形象法来加以说明:

一女士:“你看我穿这件裙子漂亮吗?”

一男士:“我感觉是太漂亮了,你穿上,就仿佛是飞天的仙女。”

女士:“哪里有这样夸张啊!”

男士:“绝非夸张,你知道我这个人向来是很理性的,可以说理性到一种病态的程度。但面对你,你居然能让我这个非常不浪漫的人,说出那么浪漫的话。你说你是真美还是假美?假美之人能让我这个书虫说出如此动听的话吗?”

女士:“你真坏!”

说女人美,女人得其观念中的利益——她们对美的恒久不懈的追求。但真正得到利益的人又是谁?还不是我这个说漂亮话的所谓的书呆子吗?说女人美,任何男人都会说,但在我的赞美之辞中,它的水平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还不是体现在一个反求法上吗?这个反求法可以完全击溃女性的多疑心理。男人说女人美,只用美字,女人内心都会认为这只是一句恭维话,虽然高兴,但此种喜悦只是淡茶;现在用反求法,我本书虫,是不可能说出如此甘谀之词的,现在居然因为你的美说出我原本不能说出的话,这就是一种反常现象。这种反常现象,是必然会让女人相信的,因为她们根本不会反过来思考问题。她们只会想:“如果我不美,一个书呆子能说出这样动听的赞美之辞吗?”好吧,先生们,就让她们自恋去吧!不久之后你就可以得到她们的热与吻了。她们是不是真美,这不重要,这只是一个观念上的利益,你根本不必为此花费一分钱;但她们现实中的热与吻,必然会让你得到现实中的满足,从而让你得到你想得到的现实之利。让你能得到这个利益的,不正是反求法的智慧吗?

兴汉从道上来论,是必然能得到人民支持的,但在现实中为什么少有人民支持?是因为第一,没有让人民真正认识到兴汉代表了他们的自身利益;第二,是因为被敌人用了反求法,从而让人民以为私欲才是他们的根本利益。别以为人民有多聪明,说的不好听点,谁能骗骗,谁能动用暴力,他们就倒向谁。历史有的时候就是对立的精英在玩牌。所不同的是,邪恶的人玩的是私牌,而义人玩的却是公牌。公牌要打赢私牌,没有谋略行吗,没有权术行吗?

所以你们必须记住一句话,你们必须在实战中运用反应术,它的精髓就是——让别人的阴性成为自己的阳性,尔后再用动静法、象比法与反求法去征服人心,此三把利剑,将在皇汉的政治演说中,把皇汉雄辩涛涛的声音,载入史册!

第二节 飞钳术——如何制服人的灵魂

人性之中有那么一个共同的弱点:都喜欢别人过来夸赞自己。别人夸赞自己,内心就会感到高兴,并且把这种夸赞当成是事实;别人不夸赞自己,而是说出事实的真相,内心就会感到愤懑,并且认为他说的并不是事实。越是情绪化的人,就越是有着这样的弱点。假如一位男士称赞一位女士长的漂亮,哪怕她的长相实在是令人无法恭维,她也会感到愉快;与此相反,如果一位男子根据真实状况说她长的并不漂亮,她就会感觉到生气并且质问那位男子——“我哪里长得不漂亮?”这种心理在丑陋女子身上都存在,就更别提寻常女子对美貌的强烈执念了:寻常,意味着普通;普通是一种中间状态,中间状态意味着模糊。你可以说她漂亮,也可以说她不漂亮,但若你说她漂亮她一定会感觉非常高兴。

基于这共同的人性弱点,只从表面上而言,人们自然认为夸讲他人是人缘之本:对于普通人需给他们戴上高帽,对于上级领导需对他们溜须拍马。做到这两点,庸人也就自认为掌握了人缘之本。就连鬼谷术里也说过这一手法:“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鬼谷术·飞钳术》)。”飞,是夸赞的意思;钳,是钳制的意思。飞钳术从字面上去解释就是把夸赞之语变成铁钩,用这把铁钩钳制住人的灵魂。这种权术,就是飞钳术。

飞钳术就是用谀词夸赞别人,从而让他人内心产生愉悦之情。既然如此,又为什么有许多人拍马屁时,却拍到了对方的马蹄子上呢?夸赞别人的目的是为了从别人那里获取一定的利益,如果不能从别人那里获取一定的利益,那么违心地去夸赞一个人对于自身又有什么好处呢?更何况,如果人人一动尊口就能做到的事,飞钳术又怎么会成为一种权术,并且是鬼谷术中极为重要的一术呢?这种存在于现实当中并与庸人观念悖反的事实,很好地说明了飞钳术绝非只是单纯地夸赞别人,飞钳术远没有庸人们痴想的那么简单。

有人会说:“人都有尊严,所以尊严感的满足是一种天然的欲求。”说这种话的人,他没有搞清楚一个基本事实:自然权利它从来不是欲望,正如一个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与死亡一样。真正的欲望只有一个,就是幸福权的扩张。尊严,是一种自然权利,人不会把自己的同类当成是动物加以对待,这是由自然法则决定的。不把人当成动物一般对待,就是人尊严感的体现。但有人为什么会把自己的同类当成动物一般看对待?并且剥夺掉人天生的尊严权?是因为这样的人需要满足自己的仇恨欲;同时,某一类人又为什么喜欢别人去夸赞自己?是因为别人夸赞自己,其内心会感到快乐。快乐,就是幸福;希望更加的快乐,就是幸福权的扩张。

所以,所谓尊严感得到满足,其实就是幸福权扩张的欲望得以满足,只不过它是通过尊严的形式表现出来——真正的尊严它不会因赞誉的增多而增多,亦不会因虚荣的减少而减少,因为无论是赞扬也好,还是侮辱也罢,他人都改变不了你属于人的性质。只有幸福感,它会因他人的认同,发生相应的增多或者减少。这就表明,只从表面出发看问题的人,认为“同己”心理根源于人的自然权利,是一种错误的论调,并且是一种极其有害的论调——它抹杀了自然权利与人的私欲之间本质的不同,把脱离事实的夸赞变为一种正当合理的处事原则。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需求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价值,本身就是在利观念形成后所产生的一个概念。我对他人、对社会的作用是什么?我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一个人等。这就表明,西方人的思维根本就没有走出利观念的泥沼,包括他们的天道观,一样是利观念的神学学说——我对上帝是何作用?上帝对我是何作用?所以他们并不知道,价值——它有观念价值与现实价值的区别。现代中国人所理解的价值,其实就是一种观念价值而并非是现实价值。

现实价值它必须符合自然法则的要求,它才能成其为一种价值,并帮助人获取真正的幸福。而观念价值它完全可以抛弃自然法则,妄想拥有幸福。前者让人看到幸福的真谛,而后者则让人在疯狂之中挥霍掉自己所有的幸福。有的人会说在这挥霍的过程中人一样会感到幸福,但当你真正挥霍完幸福时,你又为什么会感到极其痛苦?难道说事后的极其痛苦也是真正幸福的体现?这就证明了,观念的幸福不一定是现实的幸福;同理,观念上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一定是现实当中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两者之间同样会呈现出分裂性态势。

正是因为有这种分裂性性态势,使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看法产生了智力上的差异。知道自然法则的人,他看问题远比一般人要深刻长远:深刻体现在对本质的把握,长远体现在对时势的把握。这样的人,如果想从对方身上谋取利益,他必然会用自己的观念价值去换取对方身上的现实价值。也就是说,他让对方更加迷信自己的观念价值就是现实价值,从而把自己手里真正的现实价值转让给满足他观念价值的人。用一句最精炼的话来概括,就是用观念价值去交换现实价值。飞钳术真正的精髓,恰好就体现在这句话中:

“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鬼谷子·飞钳术》)。”

“空”,是指空泛的语言;“实”,是指现实价值。用空泛的语言去换取现实价值,难道不是在说利用他人观念价值去谋取自身现实价值吗?

观念上的价值它不是现实中的价值,那么观念价值放到现实当中,它不就是显的空虚无力吗?违背自然法则的所谓的自我价值,它怎么可能在现实中产生真正的力量呢?但是,它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掌握现实价值的人可以在把观念价值当成现实价值的人那里谋取现实的利益。马屁为什么有的时候会拍到马蹄子上?是因为施计者没有成功地让对方认为自己所说的观念价值就是现实价值,别人感觉可笑的同时还会认为你在欺骗他,非但不会用自己现实价值来交换你所给的观念价值,而且还会上来重重地踢你一脚——“你怎么敢把我当成是一个蠢货,妄图欺骗我这样一个聪明人呢?”

如果读者不相信有这种交易关系,那我完全可以拿历史上的一个案例来分析。

七年战争时期的欧洲,它主要存在着两个主要矛盾:一是英国和法国因为争夺海外殖民地而发生冲突,二是奥地利想要收回被普鲁士枪走的西里西亚。各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导致整个欧洲变成了英国首相老皮特和奥地利首相考尼茨亲王的棋盘。

英国的老皮特构思,只要稳固英国和奥地利、俄国的盟友关系,再把法国的盟友普鲁士拉拢过来,大家一起把法国打垮,到时候英国就可以取代法国成为欧洲第一强国。考尼茨亲王则另有打算,为了能够夺回西里西亚,他们需要的是陆军的力量,但是,远在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肯定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考尼茨亲王想出了一个大胆的方针:联合俄国,拆散普法同盟,拉拢宿敌法国为盟友,围剿普鲁士。

法国的选择将会至关重要,到底是要巩固和普鲁士的关系,和他们一起对抗英、奥,还是果断卖掉队友,和奥地利、俄国联手,对抗英国?这让路易十五非常纠结,这个时候蓬巴杜夫人吹的“枕头风”直接影响了法国的命运。蓬巴杜夫人已经认识路易十五许多年了,她知道自己终究会比不过那些年轻貌美的小女孩。但是她有一个办法可以令路易十五继续死心塌地地围着自己团团转,那就是令法国陷入麻烦之中。

蓬巴杜夫人和法国的警部、邮政部的大臣都很熟,她有办法也有耐心去获得很多消息。掌握了这些信息后,蓬巴杜夫人还很会分析,对时政颇有自己的见解。每当路易十五烦恼的时候,她都会给出一些很合理的建议。这也是路易十五一直迷恋她的重要原因。假如蓬巴杜夫人令法国陷入战争,到时候繁重的军国事务一定会令路易十五没时间去泡妞,而且他一定会频繁地咨询自己。

又因为以前普鲁士国王曾经辱骂过蓬巴杜夫人,所以这个女人就决定让整个法国为自己报仇,背弃盟友普鲁士,与奥地利联盟。

路易十五还不是一个十足的蠢人,他虽然委任蓬巴杜夫人负责和奥地利结盟的事宜,但并没有出兵普鲁士。奥地利见法国并不情愿出兵普鲁士,就使用了两个计谋:第一个计谋是让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先动手,逼法国履行盟国义务——出兵普鲁士;第二个是奥地利女王送给蓬巴杜夫人一些很名贵的礼物,继续加强对路易十五的“枕头效应”。结果法国被迫卷入对普鲁士的战争当中。

法国当时真正的国家利益是什么?其真正的国家利益就是解决英国的危险,确保自身在欧洲大陆上的地位。这一国家利益就决定了它应该巩固与普鲁士的关系而并不是主动背叛普法同盟,因为普奥矛盾决定了普鲁士可以分担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麻烦,从而让法国集中精力对付英国。假如奥地利与俄国成为盟友,从地理上来说,普鲁士就可以替法国阻挡俄奥联军西进的兵锋。这是路易十五在外交上的现实利益。

蓬巴杜夫人也有她自己的现实利益,她的现实利益不是国家利益,而是她的个人利益:对于她自身而言,她存在着这样三点现实利益:第一,让国王继续宠爱她;第二,让法国为自己的私恨报仇;第三,继续为奥地利女王做事以拉近她们之间的关系。她内心不但清楚自己的现实利益,她更清楚优柔寡断的路易十五,他的观念利益是什么——蓬巴杜夫人需要我,所以她肯定会维护我的利益。她这女人还比我聪明,我又何必费心下判断?就让她当我的参谋,如此,我岂不是更省心?所以,蓬巴杜夫人抛出了路易十五观念上的价值,换取了自己现实中的价值;而愚蠢的路易十五,用自身现实中的价值去换取自身观念上的价值——法国输掉了七年战争,但路易十五在输掉战争之前,有段时间,活的还是很逍遥快活的。写到这里,读者完全可以自己去感觉,飞钳术是不是真如庸人们所说的那般,只是简单而又纯粹地去夸赞别人?

路易十五是一个十足的昏君,这本身就说明了臣子对君主不应该用飞钳术,因为昏君是真正君主的对立面,而不是他的统一面。真正的君主,其内心都在意国家利益,因为对于君主而言,国家利益就是他个人最大的利益——这是由事物性质决定的,而并非是由高尚情操决定的。从这一启发中我们就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特殊性:第一个特殊性是臣子对君主所使用的飞钳术是实现君主的现实价值;第二个特殊性是君主用臣子头脑中的观念价值去交换他们手中的现实价值。虽然这两个特殊性在现实生活中有重叠的时候,但是归根结底,我们应该看的是它的侧重点,而不应看的是它的重叠性。

因为看到了侧重点也就可以把握住重叠性,但是,只看到重叠性不一定就能代表抓住侧重点。抓不住侧重点,那么飞钳术的方向也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错误。

大多数君主,其内心多多少少都知道自己所统治的国家,他的国家利益在于哪里。他们因满足自身私欲的需要导致他们身边存在奸佞小人,但这不代表这些奸佞小人可以伤害到他根本性的国家利益,因为根本性的国家利益是他个人最大的利益。这就决定了,臣子应该实现君主的现实价值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如蓬巴杜夫人那样用国王的观念价值去换取国王的现实价值。如果有人认为可以用国王的观念价值去换取国王的现实价值的,那么就请你记住如下所说的二段话:

第一,蓬巴杜夫人她并不是臣子,而只是国王的情妇。

第二,在现实教训面前谁也不能保证路易十五从此之后不会对蓬巴杜夫人心存芥蒂。而真正聪明的臣子,应该如黎塞留那样,去实现国王的现实价值,正如他所说的名言——“使国王崇高,使王国荣耀!”难道说蓬巴杜夫人的情人身份比起大权独揽的法兰西首相身份而言不是过于渺小吗?难道说蓬巴杜夫人的后人能享受到黎塞留后人的公爵待遇吗?难道说路易十三是一位很英明的君主吗?

臣子实现君主的现实价值是不是在用最好的飞钳术,我们完全可以去看《鬼谷子》中所说的一段话:

“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险阻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勾其好,以钳求之(《鬼谷术.飞钳术》)。”

对天时、地利与人和的考察,都是对现实的客观考察。对现实的客观考察就是为了实现君主的现实价值。其所钩所钳的重点,在于君主的现实价值而并非在于君主的观念价值。商君与秦孝公三次谈话中的前两次谈话之所以不着边际,是因为他先须试探秦孝公内心的现实价值,然后再用排除法找出君主的现实价值。这无论从理论方面来说,还是从历史方面来说,都充分证明了臣子钩住君王的心在于帮助君王实现现实价值,而不是用君王的观念价值去换取自身的现实价值。只有一种情况下臣子可以用君王的观念价值去换取自身的现实价值,那就是我所服务的君王是我所游说的君王的对头,如张仪欺骗楚怀王那样。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么内心一定要记住这样一个更大的现实——君主对你而言是一种绝对力量。

情况反过来论,君主对臣子使用飞钳术,就是用观念上的价值去换取自身现实中的价值。

虽说君主在爵禄方面必须实现臣子的现实价值,但臣子的现实价值可以大于他自身的价值,也可以小于他自身的价值——他可以尽心尽力地为君主做事,他也可以循规蹈矩地为君主做事。那么你身为君主,你希望自己的手下是以何心态为你做事呢?正因为有这两种不同状态,也就决定了君主对臣子的飞钳术主要是用臣子的观念价值去换取自身的现实价值。

文人的脾性,都有那么一个共同的弱点:他们会夸大自身价值,从而把自己现实价值变为一种观念价值。这种脾性从孟子说“舍我其谁”时就体现出来了——孟子认为全天下人没有一个人能比的上自己,这就是一种观念上的价值。但放在现实中去看,天下怎么可能没有一个人比的上孟子的呢?别人在这个地方不如你孟子,也能代表别人在其他方面也不如你孟子吗?然而,文人就有那么一种强烈的观念价值——“我是大才,你必须尊重我,而且要比尊重他人更尊重我!”正因为这个群体有这样严重的人性弱点,君主就可以利用他们观念上虚假的尊严感去换取他们现实中尽力的做事的勤奋心——把虚荣给他们,把实利给自己。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态度,难道跟当年刘备三顾草庐没有一点关系吗?如果这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那么请问他《出师表》里写的字句又是何意?连诸葛亮这样的文臣都会用自己的现实价值去换取自己的观念价值,那其他等而下之之辈,不是更可以被君主所利用吗?

当然,君主想要征召的臣子,如果不为君主所用,君主也可以反其道行之——不但要毁灭他们的现实价值,更要毁灭他们的观念价值。正如鬼谷术中所说的那般:

“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毁为重累(《鬼谷术·飞钳术》)。”

“不可善者”,说的是不被自己所任用的文人;“累”,是让人去干很繁重的活,过度消耗他的现实价值;“毁”,是诋毁一个人的名誉,否定他的观念价值。对于不被自己所用的文人,君主的手法可以有两种:第一种手法是毁灭对方的现实价值,如姜太公杀那些不愿接受周王朝征召的隐士;第二种手法是否定对方的观念价值,如统治者从道德上诋毁不与自己合作的文人。这二种手法在现实当中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比如说满清的文字狱:既要用极残忍的手段消灭不顺从者的肉体,又要用极度卑劣的行为去抹黑受害者的名誉。满清统治要的就是那么一个效果——“还想流芳百世吗?我叫你遗臭万年!”有骨头的文人也许不怕自身肉体的消亡,但他们却十分惧怕自身精神的消亡。

所以,对于文人而言,最惨毒的手法莫过于让他们自认为他们的不顺从的行为,也许会让他们的观念价值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亡。但是,观念价值从这个世界上消亡的又是谁呢?是满清,还是那些有骨气的文人?历史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最正确的答案!但假如人身在其中,他们信的是自己观念上的价值,还是现实中的价值?这就很难说了。

因此,鬼谷术的精髓,就是用对方观念上的价值去换取自身现实中的价值。总的原理就是这一点,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必须根据现实当中不同的情况加以灵活运用——可以实现对方现实中的价值,也可以毁灭对方观念上的价值。特殊情况在任何地方都存在。如果遇见特殊情况还死搬原理,这就是书呆子,书呆子是成为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的!

第三节 抵隙术— —群体的幸福在于统一

一块石头用来砸人,它会把人砸伤。可是,如果它风化了,变为一堆砂砾,用同样量的砂砾,它还能把人砸伤吗?一座大桥,它的坚固可以使人走过大江大河,可如果有蚂蚁啃咬它,让它崩塌了,人还能通行在大江大河上吗?一个有着众多人口的民族,人口多是力量大的象征,可如果它的人口数量是一个分裂的数量,它还能抵御外来侵略吗?这些显而易见的道理原本不用我来说,因为它是常识,但又有几个人能真正懂得这样的常识?正是因为绝大部分人不懂常识或者根本不尊重常识,历史的发展才是如此的曲折,这种曲折很悲剧地变为了一种规律——”物有自然,事有合离(《鬼谷子·抵隙术》)。“

民族的兴衰成败就跟那些石头一般:由砂砾凝聚而成,这是它崛起的开始;又分散为砂砾,这是它衰败的开始;没有从砂砾重新凝聚为石头的再生能力,这个民族的生命也将走到尽头,等待它的就是灭亡。如果我说石头的道理,这谁都能懂。可如果我转向说民族的道理,众人就未必能懂——因私欲而故意装作不知的,是绝大多数人。然而,哪怕他们假装到义愤填膺的地步,他们也许真不懂一个更深刻的道理: ”天下纷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鼠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戏罅(《鬼谷术·抵隙术》)。“

在上一句话中,它出现了三个关键词,分别是:”道德“、”贪利“与”父子“:道德的本质是符合自然法则与自然权利的行为规范;贪利的本质是人对自我利益一种追求;父子的本质是一种自然感情,这种感情连带着血缘,与生俱来。这三个关键词,已经说明了人群分裂的关键在于人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时会让人排挤自然道德,也会让人丢弃自然感情。道德,它是思想统一的起源;而感情,它则是正义统一的起源。一个没有统一思想基础与统一感情基础的社会,它必将成为一个分裂的社会。所以,利观念,它天生就起到分裂作用。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各种所谓的学说,它们所要宣扬的是不是利观念,已经无需要我来聒噪了。这些学说所达到的效果,更不用我来明说了,每个中国人都深有感触。但有一句话我必须明说,就是人人逐利的社会,就是人人相斗的社会——分裂带来争斗,争斗带来贫困,而贫困最终带来了屈辱。

自然界中的成与毁,社会学中的分与合,我说得已经十分清楚了,不需要再赘言。但是,形式之上的根本原理,我还有必要给读者总 结出来,成为人人心中的格言:

“隙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戏始有朕,可抵而塞, 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隙之理也(《鬼谷术·抵隙术》)。”

“罅”字的原义,是缝隙,引申为事情的漏洞;“涧”字的原义,是山间流水的沟。沟能成其为沟,是因为两物之间有承载水流的空隙。所以,抵隙术的真义,就是抵塞空隙的谋术。空隙,它代表了距离;距离,它意味着分裂。利益上的分裂必然带来感情上的疏远,这由事物的性质所决定。那么,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抵隙术的核心就是缩短人与人的距离,不断接近一个统一的状态——它要制止的是分裂,它要实现的是统一。统一,它就是一个无距离的状态。所以,你们内心要记住的格言是:“统一是真理,分裂是谬论。幸福的真谛在于无距离。”一旦利观念开始抬头,你们就要设法去制止,因为这是危害民族与社会的“兆萌牙孽”。

但是,内心有格言,它只能产生行动的欲望,并不能产生行动的方法。真理与现实之间,是存在一定距离的,怎么才能缩短这样的距离,这就需要方法。方法,它是一种实战的经验。那么,鬼谷子在对抵隙术的论述中,有没有论及此术的实战经验呢?我的回答是,有!

“圣人见萌牙戏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鬼谷子·抵隙术》)。”

上面的论断,告诉了人们面对不同的时势,存在着三种不同的选择:第一种选择是“抵而塞之”,第二种选择是“深隐待时”,第三种选择是“抵而得之”。

要清楚三种不同的选择,就必须知道正义力量对邪恶力量在社会上的对比关系。正义的根源是人的自然权利,邪恶的根源是人的私欲。那么这种对比关系在现实社会中的考察就是观察是自然权利的观念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还是私欲的观念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自然权利的观念使得社会产生真正统一的价值观念,同时也让社会成员之间的感情不断地接近;而私欲观则使社会缺少真正统一的价值观念,同时也让社会成员的感情不断地疏离。因此,清楚两者力量在时间上的对比关系,我们就可以从容地去选择:

第一种选择,假如社会的主导观念是自然权利的观念,但有私欲观念妄图破坏这种良好局面,我们就应该出来维护自然权利的观念,遏制私欲的观念。这就是“抵而塞之”。

第二种选择,假如社会的主导观念变为私欲观念,并且在力量上远强于正义的力量,那么我们就应该以不触及统治者直接的利益,在间接之处重构自然权利的观念。这就是“深隐待时”。

第三种选择,假如社会的主导观念是私欲观念,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已然无法继续生存,并且统治的主观愿望是竭力维护其私欲统治,我们就应该站起来推翻他们的统治。这就是“抵而得之”。清末时期那些改良派们在谋划中所发生的根本错误就在于该是“抵而得之”时,他们却愚蠢地选择了“深隐待时”。现在这种所谓的改良者也大有人在,这就是一种自以为是的聪明!他们也不看看,现今社会上绝大部分社会成员是否还能继续存活?统治的主观愿望是否真会走到维护人的自然权利的正路上去?

这里还必须指出一点,那些表面上的“统一观念”不是真正的统一观念,真正的统一观念是出于自然法则的统一观念,而并非是出于社会智慧的统一观念。正如基督教的统一它并不是真正的统一,千年以来的正教徒与异教徒之间的相互残杀已然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切;正如伊斯兰教所发出的地上天国的狂言,它并不是真正的统一,它在全世界所制造的混乱与仇恨,它内部的分崩离析也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正如大清皇帝所云的“朕即国家”,它并不是真正的统一,“天下二义”的社会现实让中国在近代史上连吃败仗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真正的统一,必然是出于自然天道的统一,也必然是以国家公权力为基础的统一!那些人为的、虚假的统一观念,从本质上而言,完全是一种分裂,亦是一种毁灭!

当你拿起剑,割去自己身上的毒瘤时,你也可以用这把剑割开别人的肉,让别人的创口发炎流脓。你把剑反过来去割开别人的肉体,再让他的伤口发霉发烂,这种方法就是抵隙术的反用。而抵隙术的反用,就是隙计。关于隙计,可以参阅本人拙作《三十六计新解》。这里,我只是提出隙计的一些基本原理:

因其利观念它有分裂的趋势,这种分裂趋势表现在群体之间的争斗与群体感情间的疏离,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利益与感情这两方面下手。在下手之前,我们必须知道对方利益分裂的分裂静点在哪里,这是一个重点,但感情因素也是一个相对因素:这个相对因素有时会导致虽其利益关系发生冲突,但感情因素会放缓其分裂的速度。一对小夫妻在利益上发生纠纷,但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他们会马上会离婚,因为他们的感情未疏离到破裂的地步。更何况,绝大部分人对于自身真正的利益并非知道的那么清楚,那么在某些时刻,感情因素就将成为主导因素。

要阐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可以用战争学上的知识做一个比喻:战区防御兵力所集中的地方,往往是决战的地点,它所形成的重心必然要求是重心打击重心。利益,就是分裂的重心;以利益的重心打击感情的重心,就是两者之间的根本利益发生了不可调和矛盾。因此,在利益方面,我们的努力方向是比较双方根本利益之间的分歧,并且把这种分歧扩大到不可调和的地步。这就是利益层面的重心打击法。

战争,它并不只有一场战役,它是由大小不同的战役所组成的。正因为它不是一次战役,所以在决战前,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要塞、阵地与交通线等)逐步消耗敌人的兵力,等战争均势发生改变并且有利于我方时,再发动决战。这样通过多次非决战的战役以消耗敌人兵力的方法,在战争学中被称之为逐次用兵。人的感情规律与人的利益规律是不同的两种规律,人的感情是一种逐渐消耗的规律,它必须通过许多次细微的破坏才能最终积累为一次真正的破裂。但感情一旦发生破裂,就很难再修复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是情绪化的人,就越是感情行事;绝大部分人都是情绪化的人,他们的行为也往往以感情行事。那么,在感情上,我们就应该以逐次用兵的方法,不间断并巧妙地破坏敌人阵营当中重要成员之间的感情。在破坏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给予争取对象一点小恩小惠——毕竟,利益可以为感情增光添彩。

所以,隙计的要点,总的来说就是两点,即利益上的重点打击与感情上的逐次用兵。拿我的这一结论来考察中国社会,就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发展趋势。

在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掀起了城乡之争;在新世纪初,掀起了地域之争;而如今,又掀起了一个更为恶心的时尚——两性之争。城乡之争是社会分裂,地域之争是地区分裂,两性之争是性别与家庭分裂。媒体有意无意之间释放出这些毒素,并且在背后推波助澜,这似乎很像感情上的逐次用兵。

社会财富的日益垄断必然导致财富总量在绝大部分人面前缩水的趋势,这种缩水的趋势会让绝大部分人的利益之间妥协的空间越来越小,那么在同等力量的状况下,就会让人民陷入争斗,且愈演愈烈。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利益层面的重点打击?

感情层面的逐次用兵与利益层面的重点打击,会使人民互相争斗且感情日渐疏远,导致社会上没有任何一支势力能反抗更为强大的国家私权力。因此,我不知道这阴谋的背后,是否是出于私欲统治的需要?

我只能说,这背后肯定隐藏着人所不知的巨大阴谋,并且这种隙计又是如此的恶毒,同样又是如此的猥琐。更让我不懂的是在这些人有术无道的大脑深处,在他们发出猥琐的狂笑时,会不会想到天下之势总有一天会发展到一个极点。等过了这个极点,无法生存下去的人民,他们是会选择“抵而塞之”,还是会选择“抵而得之”。

算了,对于这些国家大事来说,与众人去论,他们会感觉很遥远——哪怕绳索已经套在他们的脖子上,只要是没有踢掉刑场上的凳子,对于他们而言,最多也就是财梦已空而已。那么,既然想要实现自己的老板梦,是应该与员工同利呢,还是纯粹追求自身的独享呢?就算是做企业,到底是选择义观念呢?还是依然选择利观念呢?中国是否有真正的企业家,用十根手指来算,是否真能与人的手指数其鼓相当呢? 群体的幸福在于统一,而不是妄想独享下的自私与阴谋。人应该选择出于自然的大智慧,而并不是选择出于社会的小聪明。这就是我对中国企业家的忠告。

  • 共6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下一页
  • (0)
    0%
    发表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感谢您的中肯建议和理性评价!
    游客昵称: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最新头条

    最新文章

     光头猴|鬼谷探幽
    光头猴|鬼谷探幽
    《鬼谷子》是一本奇书,奇到什么程度?奇到许多人为了这本书不惜牺牲性命去探求。有那么一个传说:一千多年前,有十大高手听说鬼谷老头...
    发布时间:2019-03-12 15:14:45
    点击数:152  好评度:0
     光头猴|三十六计新解
    光头猴|三十六计新解
    前言 我说过要给某人送一份大礼,且我自信这礼物对于她而言是极为珍贵的——这由她的性情所决定,她的性情决定了她的爱好。在她看来,...
    发布时间:2019-02-16 17:15:52
    点击数:215  好评度:0
     光头猴|论兵丛议
    光头猴|论兵丛议
    第一章 什么是战争? 现代人都认为战争离自己很远,所以战争之学他们不会去读。在这些人里,有些许人单纯只是对战争感觉有兴趣,而一味...
    发布时间:2019-02-11 21:57:56
    点击数:138  好评度:2
     光头猴|鬼谷通论
    光头猴|鬼谷通论
    鬼谷其人是很神秘的,鬼谷先生所隐居的地方也是很神秘的。我们现在所能知道他的一点信息就是,这个老头曾经做过楚国的丞相,后辞官归隐...
    发布时间:2019-02-10 18:46:56
    点击数:124  好评度:0
     光头猴|《玉辞集》诗选
    光头猴|《玉辞集》诗选
    银镜自生光霜华繁露重舞刃于秋水竹篁消烟容梦冥洛神赋幻迷南浦冬蝶乱戏子路雨扑寒山拥中有过莲舟汲水玉不明点漆浮泪线线断珠无音情深奈...
    发布时间:2019-02-10 18:35:30
    点击数:144  好评度:0

    推荐文章

    图文资讯

    关 注 微 信打 赏 本 站
    分享到QQ空间 打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