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李退山文集  |  高级搜索  |  TAG标签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汉泊客文化网

汉泊客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六艺 > 礼仪 >

中国的城隍信仰

时间:2017-09-14 09:38来源:汉服复兴 作者:低调的蛆 责编:caian 点击: 小字中字大字汉典
城隍信仰,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信仰之一,今天我们就从多个方面介绍一下城隍信仰及其相关的民俗。一、城隍信仰的由来1、什么是城隍?《说文解字》曰:“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可见,城隍原意是保护城市的城墙和壕沟。“……

城隍信仰,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信仰之一,今天我们就从多个方面介绍一下城隍信仰及其相关的民俗。

一、城隍信仰的由来

1、什么是城隍?

《说文解字》曰:“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可见,城隍原意是保护城市的城墙和壕沟。“城隍”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太卦》:“城复于隍,勿用师。”

一般认为,城隍信仰来源于古代对水庸的祭祀。所谓水庸,就是沟渠(通俗点说就是水沟啦)。

《礼记·郊特性》:“天子大蜡八。祭坊与水庸,事也。”郑玄注:“天子蜡祭八神,水庸居七。即谓尧时始祭水庸之神。”

据周礼记载,周代岁末有“腊祀”,祭祀先啬(即神农氏)、司啬(即后稷)、农(即田畯)、邮表畷、猫虎、坊(即蓄水池)、水庸、昆虫。所谓八腊,就是指祭祀的这八个神灵。在八腊中,第七位是“水庸”。《周礼》所记载的八蜡之神,都是直接与农业相关的神,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墉就是蓄水、灌溉的沟渠,属于农田水利范畴。据说祭祀水庸神是从尧时期开始的。

那么,为什么对水庸神的祭祀会演变为城隍信仰呢?很可能是由于城隍是没有水(护城河)保护的城,水庸一方面有灌溉的作用,一方面也有消防之类护城的作用,人们祭祀神灵本来就是为了寻求神灵的庇佑,水庸神原本就是保护农业的神,再加上水庸保护城隍安全的作用,久而久之水庸神就变成了保护城隍的城隍神。

二、城隍信仰的发展

从汉代开始,城隍信仰的政治地位和民间普及度不断提高。

1、汉代:初步形成

据郑土有、王贤淼《中国城隍信仰》一书中考证,认为城隍信仰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应是汉代。汉代仙道气氛浓厚,信神活跃,同时新神学体系也从思想观念上刺激了汉代人崇神的心态,新的造神运动不断。应助《风俗通义》中就有不少典型的造神例子。在此大气候影响下,许多生前为名人名士的人死后都有可能被塑造成神成仙。汉代开始出现封人为城隍神的记载,如:

嘉靖《建阳县志》卷六《重建城陛庙记》云“说文曰城以域民,隍即城池也。城隍之祀,三代盛时未之有闻。至汉以纪侯初平江南有功,因祀之,为城隍神,南唐进封辅德候。今天郡邑,皆立庙以祀之。”

嘉靖《宿州志》卷六“《事物记原》云秦功臣冯尚梦感于汉高祖曰奉天帝命,与王领城隍阴事。故自汉以来,遂为天下通祀,加以爵号。”

元国吴澄《江州城隍庙后殿记》载江州城隍神:“相传以为汉丞相颖阴侯灌婴。郡志言高帝六年,侯筑湓口城,即今州地,则侯之配城隍也宜。”

虽然城隍信仰的形成当是在汉代,但以上记载距汉代已经很久了,而汉代并无祭祀城隍的确证,故《明史·礼志》云:“城隍之祀,莫详其始。”

2、魏晋南北朝:出现城隍庙和城隍神祭祀

有记载的最早城隍庙,是建于公元239年的芜湖城隍庙。宋代赵与时《宾退录》:“芜湖城隍祠,建于吴赤乌二年(239),高齐慕容俨、梁武陵王祀城隍神,皆书于史。”

由此可见,有确证的城隍庙和祭祀城隍神的时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一些祭祀城隍神的确切记载如下:

《北齐书·慕容俨传》:“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于是顺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请,冀获冥佑。须臾,冲风数起,惊涛涌激,漂断荻洪,约复以铁锁连治,防御弥切。俨还共祈请,风浪夜惊,复以断绝,如此者再三。城人大喜,以为神功。”这是北齐天保六年(555)慕容俨镇守郢城,南朝梁军围城,以荻洪截断水路供应,郢城危在旦夕时求助城隍获救的事迹。

《南史·邵陵携王纶传》亦有记载:大宝元年(550),王纶据邹州时,因“数有变怪,祭城隍神,将烹牛,有赤蛇绕牛口出”。

3、唐代

唐代城隍神信仰已盛行于江南。《太平广记》卷三百零三“宣州司户”条引《纪闻》称“吴俗畏鬼,每州县必有城隍神”。晚唐时期,城隍神信仰已扩大到北方。在唐代,城隍信仰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祭城隍文

唐代张说、张九龄、韩愈、李商隐、杜牧、许远等在出任地方守宰期间,皆撰写祭城煌文。杜甫、羊士谔还有赛城隍诗。最早的祭城隍文是开元五年(717)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张说撰写的《祭城隍文》:“城隍以积阴为德,致和产物,助天育人。人之仰恩,是关祀典。说恭承朝命,纲纪南邦,式崇荐礼,以展勤敬。庶降福四氓,登我百谷,猛兽不搏,毒虫不噬。”唐代祭城隍文,多为淫雨乞晴、天早乞雨之作,地方守宰为民请命,祈求城隍神显灵弭灾,保佑地方安泰。唐代城隍之祀已成风俗,“水早疾疫必祷焉”。(李阳冰《缙云县城隍神记》)

(2)城隍神跃升为冥官

城隍神最初的职掌是保护城池,冥佑地方民物。凡守土之臣,莫不斋素严事之,平时则水寒疾疫祈禳,有事则卫民御敌请祷。城隍神可以说是城市和人民的守护神,这职权已经不小了。到了唐朝,城隍神进一步“升级”,职权范围从人间伸到了冥界!正如唐代段全纬《城隍庙记》所言:“阳之理化任乎人,阴之宰司在乎神。”我们看几个例子:

《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宣州司户”引《纪闻》载:开元末,宣州司户卒,引见城隍神。神所居重深,殿宇崇峻,侍卫甲杖严肃。司户既入,府君(注:即城隍神)问其生平行事,司户自陈无罪,枉见录。府君曰:“然,当令君去。君颇相识否?”司户曰:“鄙人贱陋,实未识。”府君曰:“吾即晋宣城内史桓彝也,为是神管郡耳。”司户既苏言之。

《太平广记》卷一二四“王简易”引《报应录》载:唐洪州司马王简易得暴疾,梦鬼使丁郢执符牒,奉城隍神命来追,至城隍庙,“城隍神命左右将簿书来,检毕,谓简易曰:‘犹合得五年活,且放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城隍神俨然是阴间的地方官,不仅有气派的办公衙署,还有下属,和阳间几乎一模一样。人死后会被带去见城隍神审判,如果你比较清白城隍神还会给你续命。

(3)城隍祭祀由地方官掌握,不包括在国家祀典内。

虽然不少地方官都会进行城隍神祭祀,但唐代国家礼制中并不包括这一祭祀。而且,也不是所有地方官都对城隍神祭祀表示支持,比如李白《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大水灭郭,洪霖注川。人见忧于雨鳖,岸不辨于牛马。公乃抗辞正色,言于城隍曰:‘若三日雨不歇,吾当伐乔木,焚清祠。’精心感动,其应如响。无何,中使衔命,遍祈名山,广征牲牢,骤欲致祭,公又吁衡而称曰:‘今主上明圣,怀于百灵,此淫昏之鬼,不载祀典,若烦国礼,是荒巫风。’其秉心达识,皆此类也。”当中使奉敕准备向城隍庙献牲牢致祭时,韦公却说城隍神是“淫昏之鬼”因而加以制止。对城隍神严厉打击的例子也有不少,但在许多地方政府进行祭祀的推动下,实际上赋予了城隍官方的性质。

(4)城隍受封

张瑀《华州城隍神新庙记》记载: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华州城隍现身,喝退了想刺杀昭宗的华州刺史韩建,救了昭宗。唐光化元年(898),昭宗封华州城隍为济安侯,以报答他的救命之恩,这是城隍受封之始。

(5)城隍信仰与道教结合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大量吸收了各种中国传统信仰,其中也包括城隍信仰。唐代杜光庭删定的《道门科范大全集》卷十二至十七之祈求雨雪斋翼中,启请神灵之一即为城隍社令。此为道书中有关城隍的最早记载,由此可知城隍信仰受道教崇祀约始于唐代。至少从宋代开始,城隍祭祀已多由道士主持,城隍庙的管理者也多为道士,可见道教与城隍信仰结合之紧密。

4、五代十国:给城隍神上封号开始流行

五代十国时期,给城隍神上封号开始流行。如:《册府元龟》卷三十四《帝王部崇祀》载:清泰元年(934),后唐末帝诏杭州护国庙,改封崇德王,城隍神改封顺义保宁王,湖州城隍神封阜俗安成王,越州城隍神封兴德保闉(yīn)王。后汉隐帝乾佑三年(950),海贼攻蒙州,州人祷于神,城得不陷,故封蒙州城隍神为灵感王。

《铸鼎余闻》卷三载:吴越肃王于梁开平二年(908)封会稽城隍庞玉为崇福侯,吴越王封赤城城隍屈坦为兴圣永安王。

这体现出城隍信仰逐渐被统治者所重视。五代十国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统治者显然希望城隍神能护佑政权长治久安,这为后世城隍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乃至纳入国家祭祀做了铺垫。

5、宋代:城隍祭祀开始列入国家祀典

到了宋代,城隍信仰的普及度更加提高,也更受官方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官到任三日内必谒城隍庙

宋廷规定新官到任三日内必须谒城隍庙。范仲淹还曾向程颐请教有关城隍庙的问题,明代叶盛《水东日记》卷三十“城隍神”记曰:“范文甫尝问于程伊川,到官三日例谒庙。伊川曰:‘正如社稷先圣,又如古贤哲谒之。’又问城隍如何,曰:‘城隍不与土地之神,社稷而已。’”程颐将城隍视同社稷,可见其对城隍的重视,也反映出城隍在民间的普及,已经引起一些著名学者的关注。

(2)城隍神祭祀上升为国家祀典

宋代城隍神更受朝廷重视,如宋太祖赵匡胤就很重视城隍祭祀。《宋史》曰:“建隆元年六月,太祖平泽潞,仍祭......城隍。征扬州河东,并用此礼。”宋代赵与时《宾退录》卷八记载城隍神说:“今其祀几遍天下,朝家或赐庙额,或颁封爵。”

部分地区的城隍甚至列入国家祀典,影响甚广。《宋史·礼志八》载:“自开宝、皇佑以来,凡天下名在地志,功及生民,宫观陵庙,名山大川,能兴云雨者,并加崇饰,增入祀典。......其他州县城隍,......皆由祷祈感应,而封赐之多,不能尽录云。”

6、蒙据时期:都城隍与城隍夫人之首创

元国亦崇祀城隍,至元四年(1267)兴建大都,立城隍庙,敕封大都城隍神为佑圣王,此为都城隍设置之始,亦为明朝及满据时期所承袭。天历二年(1329),加封大都城隍神为护国保宁王,夫人为护国保宁王妃,此为城隍夫人封赐之始。元国虞集《安庆城隍显忠灵佑王碑》记载了当时城隍信仰在天下的流行:“今自天子都邑,下逮郡县,至于山夷海峤、荒墟左里之内,无不有祠。”

7、明朝:城隍神庙完全纳入国家祀典并系统化

在明代,由于明太祖大力倡导,城隍信仰可谓盛极一时,城隍庙遍布全国。洪武元年(1368)封开封、临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为王,职位正一品,与人间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和左右丞相平级,又封各府、州、县城隍为公、侯、伯,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与当地官署衙门完全一样。规定凡五月十一日神诞及重要节庆日,均须派遣礼官举行祭祀仪礼,国家和各地有灾祸,应及时祈祷于城隍庙,“在王国者王亲自祭之,在各府、州、县者守令主之。”洪武三年(1370)整顿祀典,诏去城隍封号,只称“某府或某县城隍之神,又令各地城隍庙不得杂祀其他之神。”这样,建立起上下统属的城隍神祀系统,这又是城隍信仰发展史上一大创举。

8、满据时期:继承中国明朝城隍祭祀制度,进一步发展

清国继承了中国明朝的府-州-县城隍体系,但也有两个新特点:

(1)城隍庙内的陈设也开始统一起来。城隍庙里的塑像与配神一般是:正殿之中祀奉城隍大神,两旁分列八大将、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钟鼓神以及十殿阎王、十八司等地狱塑像。府城隍庙里则有更多的配神。城隍庙里挂有“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节义文章”、“发扬正气”等匾额,还有“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等楹联。这些匾额、楹联主要起到劝恶扬善的作用。

(2)城隍神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志怪小说之中,并且增加了城隍神与老百姓的互动性。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袁枚《子不语》记载了大量城隍神人格化的故事。城隍神不再高高在上,而是逐渐地“平易近人”了。城隍的“人格化”使得城隍信仰更加深入民心。

9、近现代:严重破坏,顽强生存

民国时期,由于外来新思想的冲击、列强入侵、国内革命等因素影响,许多民俗活动被迫终止,城隍信仰也不能幸免。 辛亥革命时期,常州军政府派兵将府县城隍庙“所有城隍夫妇、公子及十八阎罗、刀山、剑树,种种迷信时代之怪象一律扑击殆尽,旁及龙王三殿散茅宫等。”(《常州大打城隍》,《申报》1912年2月25日)安徽都督柏文蔚将省府城隍庙“两厢泥塑偶像投诸水火,后殿亦改为学堂”,并准备将中殿主神城隍像摧毁,受到守旧人士极力反对而作罢。柏文蔚说:“城为城垣,隍为城壕,安得有神为之主宰......岂有任听存在留此障碍物,以阻进化之理。”(《柏都督论废城隍祠之理由》,申报1912年11月1日)

192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神祠存废标准》,城隍庙在废止之列。大多数城隍庙被改为机关、军营、学堂等。1929年,广州市风俗改革委员会作出了禁止市民在城隍庙中“打地气(所谓“打地气”,是指无论男女若于农历七月二十四日晚上在城隍庙内席地度宿,当晚可以在梦中得知一年的祸福的习俗)”的决定,试图以此来扫清所谓“革命障碍”。

近代以来,城隍信仰遭遇严重破坏,一蹶不振,但仍没有完全消失。毕竟,城隍信仰已在民间扎根了上千年,其生命力之顽强超乎想象。近些年来,城隍庙在一些城市重新得到重视,城隍信仰有了新的发展。

三、城隍信仰与民俗

城隍信仰属于民间信仰,自然和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城隍庙的赛会、三巡会、庙会都是隆重的民俗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

1、赛会

城隍赛会既是一种祭神活动,又是一种娱乐活动,人们在赛会时既可以祭神祈福,又能得到放松。

在唐代就有了赛城隍文、赛城隍诗,宋代已有城隍赛会的明确记载,《夷坚志》载鄱阳城隍诞辰,士女多集庙下。陆游《镇江府城隍庙记》说“祈禳报赛,独城隍而已。”元国余阙《安庆城隍显忠灵佑王碑》曰:“五月之望,里俗相传,以神生之日也。民无贫富,男女旖旎,空巷闾出乐神,吹箫伐鼓,张百戏游像舆于国中,如是者尽三日而后止。”可见城隍赛会至迟在蒙据时期已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社会活动,影响很大。清国杨恩寿《坦园日记》卷二记载满据时期湖南城隍赛会曰:“五月廿六日,……长沙城隍赛会,珠玉仗,轰动一时。五月廿九日,……善化城隍赛会,其热闹较胜长沙。”

2、三巡会

三巡会就是每年的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举行全城性的城隍神出巡活动。最早的三巡会是《明史》卷 50 所记载的三巡会:

泰厉坛祭无祀鬼神。《春秋传》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此其义也。《祭法》:王祭泰厉,诸侯祭公厉,大夫祭族厉。《士丧礼》:“疾病祷于厉’,《郑注》谓“汉时民间皆秋祠厉”,则此祀达于上下矣,然后世皆不举行。洪武三年(1370)定制,京都祭泰厉,设坛玄武湖中,岁以清明及十月朔日遣官致祭。前期七日,檄京都城隍。祭日,设京省城隍神位于坛上,无祀鬼神等位于坛下之东西,羊三,豕三,饭米三石。王国祭国厉,府州祭郡厉,县祭邑厉,皆设坛城北,一年二祭如京师。里社则祭乡厉。后定郡邑厉、乡厉,皆以清明日、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十月朔日。

三巡会是一种全城性的大规模集体活动,盛况空前。郭朝华《忆看城隍庙大出会》写道:“万人空巷,如痴如醉。”《1947年上海城隍神的一次出巡》写道:“……分工缜密,组织严密,规模巨大,人员众多,也仅见此一次。”三巡会是城隍信仰中规模最大的活动,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随着各种反封建反迷信的革命运动开展,三巡会在我国逐渐消失。但三巡会的风俗在台湾仍然保留了下来,现台北市霞海城隍庙每年五月十日的三巡会仍是轰动全城的活动。

3、庙会

祭祀城隍期间,各地都会以城隍庙为中心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庙会。从文献资料所反映的情况来看,这种大规模的庙会明代已经出现。嘉靖《广平府志》卷十六《风俗志》曰:“庙之会,国初未有,自正德之初,始有此俗。”由此可知,明代以前城隍庙会尚且没有这种利用庙会进行商品交流的方式。这种新型庙会一般有两个内容:商业交流和民间表演。

中国明朝和满据时期,天津和北京的城隍庙会就颇为著名,列举一些记载如下:

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四《城隍庙市》记北京城隍庙市:“月朔、望、廿五日,东弼教坊,西逮庙墀庑,列肆三里……市之日族族,行而观者六,贸迁者三,谒于庙者一。”

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庙市日期》载北京城隍庙市:“陈设甚颗,人生日用所需,精粗必备,羁旅之客,但持阿堵入市,顷刻富有完美。”

清国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都城隍庙:“惟于五月朔至八日设庙,百货充集,拜香络绎。”

清国张焘《津门杂记》载:“初六、初八日,天津府县城庙会。自朔日起至初十日,香火纷繁,而灯棚之盛,历有年所,尤为大观。各所分段,搭造席棚,或三或五,两庙相联,灯彩陈设,备极华丽,文玩字画,鼎彝尊罍,相映生辉,俱系大家所藏者,皆能借用壮观。两庙戏台,纯用灯嵌,晚间请有十番会同人,在县庙戏台山,奏古乐数曲,随有昆曲相唱和……正会之此日。有祝寿会,演戏一天,为神祝寿。”

在满据时期、民国的地方志中,风俗部分必载祭城隍神之民俗活动,可见其在民间的重要性。城隍庙会至今仍然是重要的民俗活动。

四、一些著名的城隍神

历史上的城隍神,有相当部分都是有名有姓。北宋赵与时《宾退录》记载了很多城隍神的姓名:城隍神之姓名具者,……绍兴府为庞玉,实庞坚四世祖,事具《唐书·忠义传》,盖尝历越州总管;鄂州为焦明,《南史》焦度之父也;台州屈坦,吴尚书仆射晃之子,今州治其故治;筠州应智顼,唐初州为靖州时刺史;南丰游茂洪,开元间尝县镇;溧水白季唐,唐县令也……

可见,各地的城隍神姓名不一,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城隍神,他们都曾经是本地的地方官。综合各地的遗迹和风俗来看,城隍神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城隍神原型大抵都与与当地历史有关(当然也有例外);第二,城隍神原型大抵都是忠君爱民的榜样。我们来看看一些著名的城隍神吧。(注:一个城市不一定只有一个城隍。)

宣州(今安徽宣城)——桓彝。据《晋书·桓彝传》记载:桓彝任宣城内史。“在郡有惠政,为百姓所怀。”苏峻作乱之时,桓彝率领城中军民征讨乱军,壮烈殉国,“宣城人纪世和率义故葬之”,故宣城人尊桓彝为城隍神。

邕州(今广西南宁)——苏缄。1075年,越南李朝入侵宋朝,连下钦州、廉州,进军邕州,时任邕州知州苏缄坚守孤城四十二日,城破后“缄犹领伤卒驰骑战愈厉,而力不敌,乃曰:‘吾义不死贼手。’亟还州治,杀其家三十六人,藏于坎,纵火自焚。”苏缄率军守城,城破殉国,因此被邕州人立为城隍神,号苏城隍。

苏州——黄歇。黄歇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申君,因在苏州参与抗击吴国和治水有功,被封为苏州府城隍神。

平和——王维。今天的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的城隍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据说是由平和县“县父”王阳明决定的。王阳明于正德十二年(1517)上书请求设置平和县(王阳明最初定的县名是“清平”,第二年改为“平和”),获批准。正德十四年(1519)王阳明创建平和城隍庙。

上海——秦裕伯。秦裕伯相传是宋代秦观的后代,祖籍扬州。明代为了躲避战乱,曾经住在上海,对上海人民很有感情。后来他到陕西省当官,殁于陕西。清国顺治年间(1653)日本海盗进攻上海县城,负责守城的王总兵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竟然诬赖上海人民勾结海盗,里应外合。城里的大官周巡抚听信王总兵的诬告,下令在第二天拂晓,以鸡叫头遍为信号,屠杀全城百姓。不料当天晚上,周巡抚梦见秦裕伯再三警告他,不许这样干。周巡抚惊醒过来,吓出一身冷汗,赶忙下令,取消了屠杀计划。这件事情传开之后,上海人民为了感谢秦裕伯的恩情,就把他立为上海的城隍神。(桂国强《上海城隍庙大观》)

杭州——周新。周新是明初著名清官。任监察御史期间,因铁面无私,贵戚震惧,称他为“冷面寒铁”。后来任浙江按察使,在任上发奸擿伏,断案公正,深受百姓爱戴,名闻天下。永乐十一年(1413)因得罪锦衣卫指挥史纪纲而被诬陷,冤死。后来明成祖后悔,也为了安抚民心,封周新为浙江省城隍,立庙杭州。

北京——杨继盛(杨椒山)。杨继盛,号椒山,是明代著名谏臣,因弹劾奸臣严嵩,遭陷害而死。临刑赋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全天下的人都涕泣传颂之。北京士民为了纪念他,以杨继盛故居改为庙以奉祀,尊为城隍。

有一些名人实在太有名,乃至很多城市都以他作为城隍神,比如随汉高帝起兵的将军纪信,为保护刘邦,欺骗项羽,最终被项羽所杀。纪信的忠烈义举世人敬仰,历代王朝都有追封。郑州、兰州、镇江、天水、襄阳、浏阳等地的城隍神都是纪信。

又比如民族英雄文天祥,明代以前他一直是北京的城隍神,甘肃天水、浙江杭州也尊他为城隍神(文天祥薨,南宋王朝临时首都杭州的人民对他无比崇敬,就立文天祥为“都城隍”,并建庙祭礼)。

总结

在当代,城隍庙进行了“转型”:部分城隍庙继续由道教管理,提供信仰服务,一部分由文物部门管理,成为旅游景点或商业区。旅游、商业的发展,庙会等民俗活动的举办使城隍信仰得以以新的形式重焕生机。城隍信仰起于民间、盛于民间,如今又回归于民间,这是城隍信仰发展的必然。虽然失去了国家崇祀的尊荣,但人民群众才是承载城隍信仰的根基。可叹的是,如今某教在中国大力进行文化入侵与渗透,各地动用政府财政建起了越来越多的阿拉伯风格洋葱头宗教寺庙,对于其他宗教来说很不公平,也有潜在的威胁。中国传统信仰(除了道教)不属于某个明确的宗教,没有相应的宗教事务部门管理,本身地位就不稳固,在当今某教紧逼的形势下更加危险,需要我们重视并进行力所能及的保护。

如今我们在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信仰的同时,也要知道,城隍信仰之所以在今天仍能继续存续和发展,正是由于褪去了礼教的外衣,革除了其中的一些落后思想。城隍信仰是汉民族的民间信仰,也属于各少数民族,我们的民间信仰虽然也有宗教,但都是十分世俗化的,对宗教也多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因此,城隍信仰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其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愿望和要求。让城隍信仰的职能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始终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相适应,才是对待传统信仰的正确态度,而不是像某些宗教的原教旨主义者一样总是向后看,走复古的歧途。传承传统文化,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民族乃至文明能够更好的前进。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感谢您的中肯建议和理性评价!
游客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头条更多...
  • [礼仪] 汉婚图赏——让传统回归正道,让婚礼回归本真! 日期:2019-03-21 08:40:00 点击:314 好评:4

    摘要:款款东南望,一曲凤求凰,佳偶天成天作合。一场婚礼惊动媒体,周围的人争相观看,听到很多围观群众说:这个婚礼创意真不错很有新意,却不知创意只是被遗忘的记忆。 还记得风尚君拍摄的焦作周王宫的汉婚照吗?因与新人志同道合而结缘,大婚当日也应邀前...

  • [礼仪] 着汉服行古礼 百名学子吟咏祭祀抗倭英雄唐荆川 日期:2018-05-15 19:02:17 点击:238 好评:2

    中国常州网讯(图文/费蕾) 迎神、进馔、上香、献帛......13日清早的荆川公园,在庄严肃穆的唐荆川墓前举行了一场古雅的祭祀活动。参与者们尊承古礼,身着明制祭服,射礼诵诗,祭奠亡灵,缅怀抗倭英雄唐荆川先生。 祭祀开始,众官行四拜礼 记者获悉,这是在唐...

  • [礼仪] 华夏有没有古代的旗帜?古旗帜是怎样的?今天打开古旗帜之谜 日期:2017-07-09 21:28:49 点击:1847 好评:8

    古代战场上为了区分敌我,都会打一个旗帜出来,否则容易误伤队友。那么华夏的古旗帜是怎样的呢?根据成书于战国...

  • [礼仪] 中国衣裳:那些你不知道的穿在身上的文化 日期:2017-03-25 07:42:37 点击:223 好评:2

    一名大学女生穿着汉服上街,却被人误解为是和服,女生被迫当场脱下,最后只能借同学的衣服换上才回到学校。 很多热播古装剧完全脱离历史,对服装随意想象。比如,武则天穿着一套通体明黄、绣着巨龙的龙袍登基。而事实上,武则天登基时只可能穿“上衣下裳”的...

  • [礼仪] 中国人为什么从分餐变成了合餐 日期:2017-03-15 09:07:49 点击:548 好评:0

    准确地讲,分餐制一直到民国都没有从中国社会中彻底消失,而合餐制也并非晚近时期的新事物。 早在周代,分餐制就已经在贵族阶层中广泛存在。但和西方的餐桌文化相比,“中式分餐制”和“西式分餐制”诞生的缘由却截然不同。 西式分餐制直至文艺复兴末期才开...

热点头条更多...
  • [礼仪] 华夏有没有古代的旗帜?古旗帜是怎样的?今天打开古旗帜之谜 日期:2017-07-09 21:28:49 点击:1847 好评:8

    古代战场上为了区分敌我,都会打一个旗帜出来,否则容易误伤队友。那么华夏的古旗帜是怎样的呢?根据成书于战国...

  • [礼仪] 中国人为什么从分餐变成了合餐 日期:2017-03-15 09:07:49 点击:548 好评:0

    准确地讲,分餐制一直到民国都没有从中国社会中彻底消失,而合餐制也并非晚近时期的新事物。 早在周代,分餐制就已经在贵族阶层中广泛存在。但和西方的餐桌文化相比,“中式分餐制”和“西式分餐制”诞生的缘由却截然不同。 西式分餐制直至文艺复兴末期才开...

  • [礼仪] 汉婚图赏——让传统回归正道,让婚礼回归本真! 日期:2019-03-21 08:40:00 点击:314 好评:4

    摘要:款款东南望,一曲凤求凰,佳偶天成天作合。一场婚礼惊动媒体,周围的人争相观看,听到很多围观群众说:这个婚礼创意真不错很有新意,却不知创意只是被遗忘的记忆。 还记得风尚君拍摄的焦作周王宫的汉婚照吗?因与新人志同道合而结缘,大婚当日也应邀前...

  • [礼仪] 着汉服行古礼 百名学子吟咏祭祀抗倭英雄唐荆川 日期:2018-05-15 19:02:17 点击:238 好评:2

    中国常州网讯(图文/费蕾) 迎神、进馔、上香、献帛......13日清早的荆川公园,在庄严肃穆的唐荆川墓前举行了一场古雅的祭祀活动。参与者们尊承古礼,身着明制祭服,射礼诵诗,祭奠亡灵,缅怀抗倭英雄唐荆川先生。 祭祀开始,众官行四拜礼 记者获悉,这是在唐...

  • [礼仪] 你可能遇到了假的“祭祀” ——从同袍视角浅谈祭祀 日期:2017-03-12 18:34:38 点击:230 好评:0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开发旅游、塑造特色文化,争相办“祭祀”。汉服界的祭祀类活动也越来越多,同样也因理念观点之差异,引起了不少争论。既如此,我也从汉服同袍组织或参加祭祀活动的角度,谈几点个人看法。在我看来,很多争论,是缘于没有弄清楚,某个祭祀...

最新文章更多...
  • [礼仪] 中国的城隍信仰 日期:2017-09-14 09:38:38 点击:603 好评:0

    城隍信仰,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信仰之一,今天我们就从多个方面介绍一下城隍信仰及其相关的民俗。一、城隍信仰的由来1、什么是城隍?《说文解字》曰:“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可见,城隍原意是保护城市的城墙和壕沟。“...

  • [礼仪] 颜君清:黄陵祭祖记 (2019己亥年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记) 日期:2019-04-12 10:18:26 点击:434 好评:14

    新时六年,岁在已亥,四海皇汉志士,相约聚于黄陵,故驱车北上,拜谒始祖,苍柏巍巍,吾祖手栽巨木,山河秀丽,吾族万世基业!与祀诸生者,皆斋沐焚香,排练演礼,儒风道骨,献祭拜舞,幸圣祖佑邦,汉官威仪重现龙都之地,故名士顺时,华夏礼...

  • [礼仪] 中国人需要一场触及心灵的仪式记录成长的转折——校园汉服成人礼 日期:2019-03-21 20:20:05 点击:242 好评:0

    辅仁君按:经常会有人说,复兴汉服有什么用,没有触及心灵,再多的东西都是外在的形式。这句话是很多不理解汉服复兴的人的口头禅,在其看来,传统文化只要留下精神性的东西就可以了,没必要事无巨细,周全齐备。 诚然,这种思考也是很有道理的,现在坊间的各...

  • [礼仪] 宗谱编修的用字规则 日期:2018-04-27 09:36:58 点击:216 好评:0

    一、名、字、号 1、名:宗谱中一般都有名(即谱名,宗谱的字辈通过谱名来体现)。现在修谱,一般不再搞谱名,名字即为谱名。旧时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只呼其字而不叫其名,即所谓避讳,直呼其名是对这个人的不尊重。 2、字:即平时称呼。如曹操,字孟德,刘备...

  • [礼仪] 中国人取名格式变迁史:三国时代的人为啥都是单字名? 日期:2019-05-16 09:43:57 点击:215 好评:0

    中国人取名格式变迁史:三国时代的人为啥都是单字名?平民古代史 昨天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人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国时绝大多数人都是单字名?的确是这样,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

热点文章更多...
  • [礼仪] 华夏有没有古代的旗帜?古旗帜是怎样的?今天打开古旗帜之谜 日期:2017-07-09 21:28:49 点击:1847 好评:8

    古代战场上为了区分敌我,都会打一个旗帜出来,否则容易误伤队友。那么华夏的古旗帜是怎样的呢?根据成书于战国...

  • [礼仪] 中国的城隍信仰 日期:2017-09-14 09:38:38 点击:603 好评:0

    城隍信仰,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信仰之一,今天我们就从多个方面介绍一下城隍信仰及其相关的民俗。一、城隍信仰的由来1、什么是城隍?《说文解字》曰:“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可见,城隍原意是保护城市的城墙和壕沟。“...

  • [礼仪] 中国人为什么从分餐变成了合餐 日期:2017-03-15 09:07:49 点击:548 好评:0

    准确地讲,分餐制一直到民国都没有从中国社会中彻底消失,而合餐制也并非晚近时期的新事物。 早在周代,分餐制就已经在贵族阶层中广泛存在。但和西方的餐桌文化相比,“中式分餐制”和“西式分餐制”诞生的缘由却截然不同。 西式分餐制直至文艺复兴末期才开...

  • [礼仪] 颜君清:黄陵祭祖记 (2019己亥年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记) 日期:2019-04-12 10:18:26 点击:434 好评:14

    新时六年,岁在已亥,四海皇汉志士,相约聚于黄陵,故驱车北上,拜谒始祖,苍柏巍巍,吾祖手栽巨木,山河秀丽,吾族万世基业!与祀诸生者,皆斋沐焚香,排练演礼,儒风道骨,献祭拜舞,幸圣祖佑邦,汉官威仪重现龙都之地,故名士顺时,华夏礼...

  • [礼仪] 汉婚图赏——让传统回归正道,让婚礼回归本真! 日期:2019-03-21 08:40:00 点击:314 好评:4

    摘要:款款东南望,一曲凤求凰,佳偶天成天作合。一场婚礼惊动媒体,周围的人争相观看,听到很多围观群众说:这个婚礼创意真不错很有新意,却不知创意只是被遗忘的记忆。 还记得风尚君拍摄的焦作周王宫的汉婚照吗?因与新人志同道合而结缘,大婚当日也应邀前...

栏目列表
站长推荐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华夏有没有古代的旗帜?古旗帜是怎样的?今天打开古旗帜之谜
发布:2017-07-09 21:28:49
点击:1847  佳度:8
中国的城隍信仰
发布:2017-09-14 09:38:38
点击:603  佳度:0
中国人为什么从分餐变成了合餐
发布:2017-03-15 09:07:49
点击:548  佳度:0
颜君清:黄陵祭祖记 (2019己亥年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记)
发布:2019-04-12 10:18:26
点击:434  佳度:14
汉婚图赏——让传统回归正道,让婚礼回归本真!
发布:2019-03-21 08:40:00
点击:314  佳度:4
中国人需要一场触及心灵的仪式记录成长的转折——校园汉服成人礼
发布:2019-03-21 20:20:05
点击:242  佳度:0
着汉服行古礼 百名学子吟咏祭祀抗倭英雄唐荆川
发布:2018-05-15 19:02:17
点击:238  佳度:2
你可能遇到了假的“祭祀” ——从同袍视角浅谈祭祀
发布:2017-03-12 18:34:38
点击:230  佳度: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