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

首页 > 史哲 > 哲学著作 > 道德经 > >
道德经 论语

《道德经》与《德道经》的区别(3)

作者: 神仙、张一兔点击:评论:0

本站提供广告及绘画定制服务 微信:wenyijiaoliu

时间:2016-04-28来源:网络责编:caian

必须指出,德作为一种治国思想即政治思想,不是道家的首创。据文献记载,夏、商、周都曾倡导过“德政”,如《尚书•汤誓》说:“……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辅予一人,致天罚。”就是说,夏失“德”,汤才征伐夏的;《左传》成二年说:夏禹、商汤、周文武,“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认为夏、商、周都实行过德政;《左传》定四年,在追述周初大分封时说:“周公选建明德,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尚书•召诰》载,周公在总结夏、殷灭亡的教训时说:“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之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厥德,乃早坠厥命。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此二国命,嗣若功”;并告诫成王:“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尚书•康浩》也说:“文王克明德慎罚……用肇造我臣夏”;《金文•班簋》还提出要“敬德”等。当然,此时的德政是奴隶制的思想上层建筑。

西周后期,随着“厉始革典”即周厉王的改革,周和当时最发达的诸侯国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在家门的混乱局面下,都相继进入了封建领主制社会,作为西周奴隶制的思想上层建筑棗“德”,也为“礼”所取代。(4)但是,“德”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并未跟奴隶制一起被陈列到博物馆,而是被彻底改造,成了一种新的政治思想,即封建领主制的政治思想。《左传》桓二年载,臧哀伯《谏纳宋郜鼎于太庙》中,就对这一新“德政”做了重要探索:“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革咅,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锡、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老子》的德亦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

《老子》对德的改造,可从三方面来理解:第一,把道哲学作为德政的思想基础。西周的德政强调“敬天保德”,即把德与天紧密联在一起,而道家的德则摒弃了天,以道哲学作为其思想基础。如前引《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尊道贵德”就是这一新德政的根本特点。也就是说,划分道家的标准应有两点:一是德,二是道,二者缺一不可。道家的科学称谓应是“德道家”,“道家”棗现名、“德家”棗笔者对其曾用名、或“道德家”

棗司马谈对其曾用名,均不确。笔者在拙作《百家争鸣新论》中将其称作“德家”时曾有说明,并指出其科学称谓应是“德道家”。现在,我们不管对“道家”如何称谓,必须清楚的是:“道家”的内涵不仅仅是道,而是德和道,德比道更重要。

第二,把德改造成了封建领主的思想上层建筑。道家经典《老子》,一方面主张“轻徭薄赋”,说:“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另一方面又主张政体上的分封制:国家“立天子,置三卿”,地方封“邦、国”,“邦、国”下设“家、乡”等,总的理想体制是“小国寡民”。我们知道,“税亩制”与“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道家坚持这两点,说明其学术性质是封建的。

第三,阐明了作为政治思想的德与作为伦理思想的德之间的关系。道家经典《老子》认为:德政应以伦理道德的德为基础,同时,德政也是对伦理道德的德的理论升华。前引《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欠视之道也。”又说:“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博。以身观身,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过去,在讲“德”的时候,有人过份地强调伦理道德之“德”,对作为政治思想的“德”有所忽视。对此,《老子》在《德经》开首即批评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可是,传统至今,理论界对这两句话都做了望文生义的理解,如郑抗生先生译道:“上德的人并不求为‘德’,所以实有‘德’。下‘德’的人总表明自己没有离失‘德’,所以实无‘德’。”(5)其实,《老子》这里的“德”不是在伦理道德中打转,“上德”、“下德”也不是指人,而是指高层次的“德”与低一层次的“德”,高层次的“德”是“德政”,低一层次的“德”是伦理道德。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作为政治思想的“德”,是“德”的最高形式,由于它不拘泥和不营营于伦理道德的“德”之中,所以才成为“德政”;作为伦理道德之“德”,是德的低一层次,由于它完全沉溺于伦理道德的“德”之中,表面上好像一直在坚持德,然而却丢掉了“德政”。这就提醒人们:“德政”与伦理道德之“德”不是一回事,道家讲的德是具有核心统帅作用的“德政”,而不是泛泛的伦理道德之“德”。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2)
    100%
    发表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感谢您的中肯建议和理性评价!
    游客昵称: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最新头条

     《道德经》与《德道经》的区别
    《道德经》与《德道经》的区别
    帛书甲本《老子》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写本,比敦煌本、楚简本都要早,而且这些版本均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顺序。揭...
    发布时间:2016-04-28 20:50:51
    点击数:442  好评度:8

    最新文章

     《道德經》第一章
    《道德經》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发布时间:2019-06-11 21:20:43
    点击数:223  好评度:2

    推荐文章

    图文资讯

    关 注 微 信打 赏 本 站
    分享到QQ空间 打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