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

首页 > 史哲 > 中国历史 > 先秦 > >
先秦 汉晋六朝 隋唐五代 宋朝 蒙据时期 明朝 满据时期 民国

春秋战国战无不胜的精锐部队

作者:青帝点击:评论:0

本站提供广告及绘画定制服务 微信:wenyijiaoliu

时间:2017-04-16来源:历史部落责编:caian
齐国:技击军

起源:《庄子·人间世》记载,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大概就是说齐庄公有一次外出打猎,途中见到一只螳螂不知死活的举起脚,准备和他的马车车轮子搏斗。好象要和庄公的车轮比比谁更硬,庄公的老司机说:“此是螳螂也。其为虫,只知道进不知道退的,不估计一下力量就轻率和敌方对阵。”庄公则抚须叹道:“此为人,必为天下勇士矣。”于是倒车避开螳螂,天下的勇士听说这件事后都来投奔了庄公。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齐庄公为勇爵”,齐庄公姜光设置勇士爵位,即在战场上表现勇敢者就可得到爵位。这就是齐“持戟之士”,也称为技击士的来源。齐国的技击之士是战国时代一个非常著名的兵种。

《汉书.艺文志》载:“齐憨以技击强,魏惠以武卒奋,秦昭以锐士胜。”管子治齐尚拳术,后来孙膑到齐国又提倡拳术,所以战国时齐人独以技击著名。

荀子也说过:“齐人隆技击。”“技击”即武艺,齐国的士卒技艺很高,说的是士卒武艺高强。

墨子也把齐列入四大“好战之国”。其国富不能掩盖民风之骁勇彪悍。

“技击”是齐国赖以震慑诸国的强大军事力量。

苏秦对齐军也有极高的评价:“齐军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杨宽认为:此处提到的“五家之兵”便是指“齐之技击”。“齐之技击”又被称为“持戟之士”。是齐国的常备兵。是通过层层严格训练选拨出来的精锐之师。

选出来后还需要集中训练,一方面便于指挥,使号令如一。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士兵的战斗技能。

据《六韬》《孙膑兵法》记载“技击”必须要精通杀敌技能、徒手搏斗、剑术、射技、驭术、角抵、游水等多方面技能。

田代姜齐时期,技击军实力有所震荡。于是齐威王进行改革,增强了技击军纪律和战力,在齐国名将带领之下得以发挥最大的水平。在与魏军名将庞涓带领的魏武卒较量中,经过了桂陵、马陵之战后。终夺特种兵排行榜第一。

至齐闵王时期,技击军进再行改革: 一、 针对齐人好勇斗狠、私斗严重特点,颁布法令即:在齐国内部“杀人者死,伤人者型”之法。 二、 针对技击军来源于城市市内人群,而实行了军功的金钱奖励制度。经过这么一变革,技击军一度打遍天下均无敌。

故汉书云:齐闵以技击强。齐闵王与秦昭王差点并称东西二帝,齐技击之士就是底气所在。

司马迁《史记》:“当是时,齐闵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要不是齐闵王后期作死。引得五国伐齐,齐完全能傲视群雄。后期田单更是以五千“技击军”复齐。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这个完全要放到荀子说出这句话的背景来看。齐闵王即位后虽然改革技击军使得其威震诸国。但作死的齐闵王引得五国伐齐,技击军双拳难敌十拳。使得技击在这场灾难中元气大伤,再无往日威风。而荀子说的这段话是好几十年之后的。因此,以当时的齐技击的战力来评断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是荒谬的。

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田建,齐国灭亡。而威震天下的技击军也从此消失。

秦国:秦锐士

战国初期,秦国长期内乱不止,国力因此大为衰落。又有一代奇才魏将吴起横空出世,并率领其创建的魏武卒对河西之地用兵,数战大捷。秦国只得退守洛水之西。

至公元前362年,形势越发严峻。刚即位的秦孝公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重用法家士子商鞅主持变法。变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改革兵制,实行军功爵。

秦的军功爵制主要包括两项内容:其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这就是说凡立有军功者,不问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军功是接受爵禄赏赐的最必要条件。其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是取消宗室贵族所享有的世袭特权,他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凭血缘关系,即"属籍",就可以获得高官厚禄和爵位封邑。

因而军功爵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激起广大士兵对爵禄、田宅和税邑、隶臣等物质利益的巨大贪欲,从而起到增强军队战斗力的作用。然而战争总有一天会结束,这条快捷的上升之路也会变得缓慢无比。但是在此大争之世其制度还是起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于是在此基础上,商鞅决定从新训练秦军。因为秦穆公之时男女老少皆兵的作法已不能适应此大争之世, 于是他在民风彪悍的秦人中进行严格挑选,组建了一支战斗力恐怖的精锐部队。这就是“秦锐士”,商鞅也成了第一任统帅。

《汉书.刑法志》说“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类似于今天的摔跤)。”《史记,集解》引张晏对“投石超距”。《索隐》说:超距犹跳跃即跳远,增强腿的韧劲。投石乃是以手扔石头,以锻炼臂力。用此等方法来强健秦军士兵的身体。

而从秦始皇兵马俑的战阵来看:其编制有序、队列整齐、步骑相间、长短兵器配合莫契,,强弩在前、坚兵在后,其无坚不摧的气势也足以证明秦军的训练有素,无愧于锐士之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便可雪耻河西之耻。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兵马俑坑】

公元前341年至公元前330年期间,秦国对魏国发起了雪耻复仇的河西之战。秦锐士经过奋勇作战,全歼了曾被秦人视为“不可战胜”的魏武卒大军,斩首4.5万,此据《史记.魏世家》记载,而《秦本纪》为8万,并俘虏了龙贾。魏被迫于次年将河西郡归还秦国。至此,秦全部收复了被魏夺占的河西地区。秦国从此彻底摆脱了之前惨败的阴影,开始了东进中原、一统天下的征程。

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秦锐士几乎每敌当先。东方六国更是将以秦锐士为代表的秦国大军视为“虎狼之师”。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领导戍卒发动反秦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各地纷纷起兵反应响应。秦二世而亡。但秦锐士的血脉已融入整个大秦之中不可磨灭。万世永存。

魏国:魏武卒

三家分晋后,魏国国力仅为原晋国的三分之一,疆域甚散漫。且魏国处于“四战之地”,稍有不慎就会面临亡国的危险,于是一代雄主魏文侯开始了“李悝变法”,使魏成为战国第一强国。

但除去强盛的国力,国土还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来镇守。于是,李悝向魏文侯推荐了“一代奇才”吴起带兵。吴起上任后,提出“兵不在多而在治”,决定组建一支全新而精干的特种部队,是为“魏武卒”。

《荀子·议兵篇》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可以看出魏武卒的人员选拔及其严格的。但一旦入选武卒的士兵,不仅生活好,待遇高,而且国家还免除其全家的徭赋租税,还奖田宅房产。所以魏武卒是一支具有优秀身体条件、精良军事装备、过硬军事技能和巨大物质刺激的部队,在有“一代帅才”吴起的训练下,使得魏武卒威震诸国。

《吕氏春秋·用民》称颂“吴起之用兵也,不过五万”。 《尉缭子·制谈第三》说:“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所以魏武卒一组建好后,吴起便率领魏武卒攻下了函谷关,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而根据《吴子·励士》里的记载,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中,吴起更是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 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而 使得天下谈魏武卒而色变的地步。公元前405年,吴起率魏武卒协韩赵在龙泽大败齐军,杀死齐军三万,次年,攻入齐长城,齐庭震恐。魏武卒于吴起手中达到了其巅峰战力,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虎视天下,真想大吼一声:还有谁?

可惜好景不长,因为吴起在朝廷上受到他人妒忌,后被迫离开魏国,吴起虽走,但魏武卒的威名仍在,自秦商鞅变法之前,魏国一直保持领先优势。魏武侯去世后,魏惠成王接位,开始广纳贤士,庞涓于是来此做了上将军,由于其出色的军事才华,让魏武卒的战斗力又保持了一段时间。

公元前354,庞涓率魏武卒攻破赵都邯郸,虽为齐“技击”败于桂陵但却于次年败齐于襄陵,败秦于定阳。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爆发,魏武卒再次遭齐“技击”伏击,主将庞涓战死,魏国衰落,魏武卒元气大伤,威风不再。

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于伊阙大败魏韩联军,斩首24万,魏武卒损失殆尽,从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楚国:申息之师

春秋初期,楚国在楚文王的率领下发起了扩张战争,一举灭亡了南申国、东申国、邓国、谢国、唐国、蓼国、吕国,、息国等诸侯国。

而申、息等诸侯国陆续被吞并之后,楚于申、息等地设县制,以安抚民心。随着国力的增强,楚国原来的军队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为了满足对外战争的需要,楚国开始了以县邑为基础的地方军队。这就为楚国征伐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而这些兵源在史籍中有记载的就有“申、息之师”。除了“申、息之师”外,《左传》中记载的还有“繁阳之师”,上国之兵”和“陈、蔡、不羹、许、叶之师”等地方兵团。而其中尤以申、息之师最具有战斗力,御秦抗晋,南征北战,为后来楚之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左传》中记载,“陈、蔡、不羹、许、叶之师”等地方兵团“赋皆千乘”。按杜预所说:“古者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进行计算一个大县邑有兵力至少75000人。综合测算,申、息之师的规模应该在十万人左右。

当时的申息之师驻扎在县邑附近,而日常的治军和一些小的战役有时都是由申、息县尹直接完成的。如《左传.文公三年》冬,晋以江故告于周。王叔桓公、晋阳处父伐楚以救江,门于方城,遇息公子朱而还。如商密之战,秦联合晋国出兵攻部。是时,楚已派申公斗克(子仪)、息公屈御寇(子边)率申、息两县之兵戍守商密。但特殊时候“申息之师等地方武装也由楚国的王族或官员直接领导,如《左传.成公六年》晋栾书救郑,与楚师遇于绕角。楚师还,晋师遂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师救蔡,御诸桑隧。

公元前632年,楚国势力强盛,欲图称霸中原,企图北上。北方强国晋国自晋文公上位以来,实力逐渐恢复。晋文公知晓楚王图谋,遂先下手为强,与楚国发生战争。在这场决定晋楚争霸地位的关键战役中。“申息之师”担任楚国三军中的左路军,在楚右路军溃败时出击晋军,被狐毛、狐偃率上军与先轸中军夹攻楚左军,楚左军陷入重围,死伤惨重。申息之师战后十不存一,只能退出特种兵排行榜。默默的积蓄力量。

公元前597年,重出江湖的“申息之师”在决定霸主归属的晋楚“邲”之战中大败晋军主力。“申息之师”从此威震天下,楚庄王更是凭此坐上了春秋霸主的宝座。

自公元前224年,楚国灭亡。申息之师的阵容渐渐被时间湮没,但他们所铸就的“申息精神”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典籍中。

赵国:百金之士

赵武灵王出生的年代,正是战国最乱的时代。也是赵国危急存亡之时,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不时骚扰,邻境更是有中山国的时常进犯。来打打秋风。就在此憋屈到了极点的时候,赵国国君赵肃侯突然去世,他的儿子赵武灵王赵雍即位了,当时赵武灵王十六岁,接过了老爹的烂摊子。居心叵测的五国吊唁使者趁着来吊唁的时候想趁火打劫。但在赵武灵王强硬应对措施下,魏、楚、秦、燕、齐等吊唁使者无功而返。

虽然“五国谋赵”的危机虽然已经暂时解除,然而,赵国的处境还是很糟糕,于是,赵武灵王决定改变策略,韬光养晦,励精图治, 一门心思搞经济发展,搞改革开放。就两字:低调。前期猥琐,后期浪。低调的从“侯”再自降一级,命令国人只能称他为“君”。

赵国前几代国君都想往南发展,这个战略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赵武灵王转而向北方发展,占据草原,扩地广民,从容发展,积累国力,再图称霸。要打败敌人,就要先了解他们,甚至学习他们。于是赵武灵王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终于出去浪了几年的赵武灵王回来了,因为他已经想出了富国强民的办法,一回宫就召肥义商议,一连五天。第六天,赵武灵王于朝堂之上宣布他深入胡地辛苦调研出来的伟大成果:寡人决定,“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

事实上,胡服,只是个辅助,骑射,才是他的终极目标。因为赵武灵王要训练骑兵,就必须使用马匹,要使用马匹,就必须抛弃中原人的宽袍大袖,改穿“胡人”那种便于骑马射箭的短打扮服饰。因为胡服都是窄袖短衣跟合裆长裤。其衣长齐膝,袖裤紧窄,腰束皮带;上可骑马打仗,下可耕地放羊。

梁启超: 欲使外有竞力,非举国为军国民不可。七雄中实行军国主义者,唯秦与赵。赵之有武灵、肥义,犹如秦之有孝公、商鞅也,而秦之主动力在臣,赵之主动力在君。商君者,秦之俾斯麦,而武灵王者,赵之大彼得也。王之变胡服也,凡以为习骑射之地也;以骑射教百姓,所谓举国民皆兵之也。

胡服在赵国军队中装备齐全后,赵武灵王就开始训练将士骑马射箭,使其战力大增。

于是赵武灵王率领他的人数不多但却十分精锐的“百金之士”向北进攻中山国,在房子大败中山国主力部队,从南至北横穿中山国,到达赵国的代郡,如入无人之境,大大地鼓舞了赵国国民的信心。稍作休整,赵武灵王又率军穿越楼烦和林胡的势力范围,一路招揽三胡骑士,西至黄河饮马,最后登上黄华山顶,凭高远眺。

在痛击了三胡部落的同时,也解决了长期困扰胡服骑射实施的两大难题――骑兵和战马短缺问题。

赵武灵王不失时机地把自然和人文环境非常适合训练骑兵的原阳,建成赵国的“骑邑”,即骑兵训练基地,把原来赵国的步兵直接改编为骑兵,集中在此地训练。同时直接招募大量原阳附近的胡人应征入伍,委派代相赵固在代地负责收编三胡战败俘虏的胡兵,直接补充到赵军的各骑兵部队,解决了骑兵兵源难题,极大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公元前305年,武灵王再率“百金之士”攻中山,命赵褶部为右军,许钧部为左军,公子章部为中军,牛翦率车骑,赵希率胡、代军,于曲阳汇合,接连攻取了中山的丹丘、华阳、鸿上塞、鄗、石邑、封龙、东垣等七座城池要塞。中山国的北部要塞――鸿上塞、西部出入太行的门户――石邑、国都灵寿屏障、滹沱河南岸重镇――东垣均被赵军控制,中山的国都灵寿已近在咫尺了。

似乎荡平中山,赵武灵王已胜券在握,灭中山指日可待了。然而,作为战国第八强,中山国也不是泥捏的,在最后关头,他们也祭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据《吕氏春秋·贵卒篇》载:“赵氏攻中山,中山之人多力者曰吾丘鸩。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以车投车,以人投人。”顿时打得赵军人仰马翻,赵武灵王一看不对劲,赶紧鸣金收兵,好在赵国的“百金之士”是骑兵速度够快,损失还不是很大。而此时中山提出愿把赵国已占领的四个邑献出求和,赵武灵王审时度势,也只好再次见好就收,班师撤兵。

公元前301年,齐、魏、韩三国联兵伐楚,当三国进攻楚国方城的时候,齐国陷入了这场战争的泥沼,拔不出脚,再无力继续支持中山了。同时李疵也带回了中山国内的情报:中山“民务名而不存本”,“耕者惰而战士懦”,已经到亡国的地步。史料上的他当机立断,决定“复攻中山”。

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率领“百金之士”开始继续往北拓土,很快夺取了中山与代郡和燕国交接的大片土地,将中山完全裹在赵国境内,对其进行了严密的封锁。中山王见势不妙,赶紧联合北面的林胡与楼烦,妄图夹击赵国的代郡,结果遭到了赵军的痛击。赵武灵王夺取林胡和楼烦的大片土地,设立雁门郡和云中郡,使赵国北至燕代,西至云中和九原的疆域连成了一片。

公元前299年,赵国再次进攻中山,这次中山国遭到了致命的重创。“赵破中山,其君亡,竟死齐。”中山的国都灵寿沦陷,中山王逃往友邦齐国,最后死在了那里。赵武灵王在中山扶植了一个傀儡国王尚,此时的中山国已名存实亡,成为了赵国的附庸。

这接二连三的胜利让赵国迅速崛起为仅次于秦的超级大国,赵百金之士更是可与秦锐士并肩的强兵。其后一代军阵之神李牧更是率“百金之士”破匈奴十万铁骑,灭秦十万锐士,使得其“百金之士”之名威震天下。可惜赵王作死中秦反间之计自毁长城。赵武安君李牧死,三个月后,赵“百金之士”为秦大将王翦所败,自此消失在历史当中。

越国:习流军

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 吴 。”

司马贞 《索隐》谓习流为“流放之罪人,使之习战,任为卒伍,故有二千人。”然 徐天祐 《吴越春秋注·勾践伐吴外传》以为“ 笠泽 之战, 越以三军潜涉,盖以舟师胜,此所谓习流,是即习水战之兵。” 顾炎武 《日知录·史记注》亦以“习流谓士卒中之善泅者别为一军。《索隐》乃曰流放之罪人,非也。”今从后说。亦谓熟习水性。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彼锯牙而钩爪,又巡 江 而习流。”

公元前478年,越军大举攻吴。吴王夫差获得消息,也率兵迎击,双方布阵于笠泽江两岸。大战一触即发,在这场决定吴越争霸地位的关键战役中,胜者王天下败者一无所有。

6000君子部队为先锋,趁夜突袭吴军大营。吴军仓促应战,被打得崩溃四散。吴军退到没溪收容散兵,整顿队伍,据溪而守,准备再战。越军紧接着逼进至阵前,双方再战。此际范蠡所率“习流,通过震泽横山向吴军侧背包围,展开攻击。吴王夫差和王孙雒等见形势不利,无力击退敌人挽回颓势,只得收兵,向姑苏城撤退。公元前473年十一月,吴首邑姑苏城经过越军3年的围攻,军民疲困不堪,无力战斗,士卒离散,城门失守,越军进城。夫差自刎而死,勾践随即称霸天下。

韩国:材士

《史记·苏秦列传》:“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

《战国策·东周策》:“ 宜阳 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

《战国策 卷四 秦策二》: 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宜阳未得,秦死伤者众,甘茂欲息兵。时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遂拔宜阳。

《史记卷四十五•韩世家》:“五年(公元前307年),秦拔我宜阳,斩首六万。秦武王卒。”经此一战韩国材士死伤甚众。后期日渐式微。

(0)
0%
发表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感谢您的中肯建议和理性评价!
游客昵称: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最新头条

 秦始皇修建长城究竟是劳民伤财还是造福国家?
秦始皇修建长城究竟是劳民伤财还是造福国家?
提起长城,就不禁会让人想起他的缔造者秦始皇嬴政!历史上对于秦始皇修建长城究竟是对是错一直争论不休,难道千古一帝嬴政修建长城真的...
发布时间:2020-07-21 13:23:05
点击数:393  好评度:4
 大禹治水不是神话,科学家在青海发现遗址!
大禹治水不是神话,科学家在青海发现遗址!
世界多个民族,如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中国、玛雅等文明中,都有大洪水的传说,在中国最为人所知的是发生在大约公元前1920年的大...
发布时间:2017-10-17 09:29:04
点击数:244  好评度:2
 何人最早提出华夷之辨?
何人最早提出华夷之辨?
何人最早提出华夷之辨?华夷之辨与法家有何联系?何种学说是富国强兵的利器?原创 2017-06-19 战虎 汉族之声大道无为来自汉族之声00:00...
发布时间:2017-06-20 09:31:43
点击数:301  好评度:4
 李辉:中华文明起源时间前推5000年
李辉:中华文明起源时间前推5000年
本文作者李辉博士,著名的分子人类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以基因技术为突破口,致力于民族历史的研究。关于复旦大学对于汉民族血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5 15:45:49
点击数:176  好评度:0

最新文章

 孔子对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之路
孔子对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之路
孔子的际遇,颇为令人感叹。他的道德学问,为当时人所推重;他经世致用的抱负,却未曾得以放手施展。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孔子似乎也...
发布时间:2021-08-24 06:59:07
点击数:188  好评度:0
 什么是《春秋》?
什么是《春秋》?
春秋是怎么回事呢?春秋,本是一年中的两个季节。但是,自从中国有了个孔子之后,春秋就有了不同的含义!据记载,鲁哀公十四年的春天,...
发布时间:2021-04-16 15:26:30
点击数:109  好评度:0
 高大伦:因为三星堆,古蜀国的历史由传说变成
高大伦:因为三星堆,古蜀国的历史由传说变成了信史
近日,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正在开展前期考古发掘,更多的国宝重器将陆续出土。 1986年,三星堆两个祭祀坑的出现吸引了全中国、...
发布时间:2021-03-26 10:59:35
点击数:288  好评度:0
 “三星堆研究”真的遭到隐瞒了吗?
“三星堆研究”真的遭到隐瞒了吗?
这两天,因三星堆遗址新发现六座祭祀坑,并出土了500余件重要文物,三星堆文明已变成了一个大热点,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讨论文章极多。...
发布时间:2021-03-25 16:40:04
点击数:349  好评度:0
 三星堆不敢对烧骨碎渣做碳十四年代测定,是真
三星堆不敢对烧骨碎渣做碳十四年代测定,是真的吗?
上一篇文章 《“三星堆研究”真的遭到隐瞒了吗?》 ,已扼要介绍了学术界关于三星堆文明的争论,尤其是三星堆文明是否与西亚、南亚的输...
发布时间:2021-03-25 16:32:58
点击数:297  好评度:0
 被误解千年的“三纲五常”
被误解千年的“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这样的: 三纲五常由西汉董仲舒首提,记于他的名著《春秋繁露》中——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发布时间:2020-08-09 08:50:01
点击数:1124  好评度:4

推荐文章

 古代的虎符能调兵, 为何没人偷虎符造反呢?
古代的虎符能调兵, 为何没人偷虎符造反呢?
在古代,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通常是君主(皇帝),为什么说“通常”呢?因为皇权再大,也得靠军队作为支撑,一旦君主不能有效掌控军队,...
发布时间:2018-02-01 21:53:55
点击数:114  好评度:0

图文资讯

关 注 微 信打 赏 本 站
分享到QQ空间 打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