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

首页 > 史哲 > 中国历史 > 满据时期 > >
先秦 汉晋六朝 隋唐五代 宋朝 蒙据时期 明朝满据时期 民国
鲜为人知的“庚子国难”和义和团运动真相 鲜为人知的“庚子国难”和义和团… 八国联军撤军后慈禧携光绪回銮老照片 八国联军撤军后慈禧携光绪回銮老… 宋、明中国与清国灭亡前夕,汉族百姓行为反差令人咋舌! 宋、明中国与清国灭亡前夕,汉族… 满清占领辽东后,汉人的反抗和民族气节! 满清占领辽东后,汉人的反抗和民… 1925年外蒙古(喀尔喀蒙古)社会人文老老照片 1925年外蒙古(喀尔喀蒙古)社会… 日本明治维新初期老照片 日本明治维新初期老照片… 通古斯部族通览|19世纪末西伯利亚叶尼塞流域布里亚特人影像 通古斯部族通览|19世纪末西伯利… 满洲人的中国认同问题及防汉制汉的民族隔离、羁縻政策 满洲人的中国认同问题及防汉制汉…

辅仁君|“华夷变态”与“华夷之辨”——清国治下文明的退变与启示

作者:辅仁君点击:评论:0

本站提供广告及绘画定制服务 微信:wenyijiaoliu

时间:2019-03-19来源:辅仁文学社责编:caian
前言

谁说卫青霍去病不是民族英雄?

历史如意面镜子,可以明辨古今。而今天的中国,很多专家硬是要把历史扭曲成哈哈镜,看似喜庆,实则滑稽丑陋。

今天的中国青年,反日情绪不减,甚至抵制韩国也兴致勃勃。而这种情绪还时常会延续到文化层面。从抵制日韩,到抵制日韩的传统文化,恨屋及屋。也许是出于爱国,也许是出于无知,虚骄自大声称日韩一切都是学习中国,而却并不关心中国自己都有些什么,中国从古至今都有什么变化。

本文摘录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想象异域》书中的一些数据为引子,并加以整理发挥,意在做一个新的阐释,中国早已不是当年汉唐盛世万国来朝的礼义之邦,甚至可以说,早在三百年前,中国就已经由夏变夷,荣光不在。

历史的确是一面镜子,它告诉我们,我们是怎么来的,但历史最大的价值,在于我们可以从中得知,我们以后该怎么办。

日韩笔记中的华夷变态

日本伊东龟年在《游房笔语》中详细记录了当时清国人在日本的形态。对清国人髡头辫发、衣冠胡服不以为然。在与清人辩论中,清人很显然已经接受了这种耻辱而百般维护。伊东龟年则毫不留情的指责:“大清太祖皇帝自鞑靼统一华夏,帝中国而制胡服,盖是矣!”

既然衣冠礼乐不在中土,则为了证明文明中心已经转移“小中华”的日本,他拿出日本所藏深衣巾服告诉清人:“我邦(日本)上古深衣之式,一以礼经为证。”调侃反问清国人可有?清国人只好说此乃“前明秀才之服式,今朝衣冠俱已改制,前朝服式,既不敢留藏,是以我等见于演戏列朝服式耳。”

伊东龟年对比穷追不舍,追问礼乐制度可有新制,清人自然维护以为今朝亦读孔孟之书,礼乐与文王一般。而伊东则诘之曰:“贵邦之俗,剃头发,衣冠异古,此何得周公之礼?而新制未之有?足下之言,似有径庭,如何?”面对如此攻势,清人只好勉强响应:“仆粗以见识,自幼出外为商,诗书礼乐无识矣,恕罪恕罪!”

朝鲜人则更是不留情面,认为清乃夷狄之国,以明朝继承者自居,称“今天下中华制度,独存于我国”,打心眼里鄙视清国,之前出使明朝的笔录名《朝天录》,到了清代,则直接改为《燕行录》,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清人的不以为然和对明朝的敬畏。虽然大明已经亡国百余年,朝鲜仍然奉明为正朔所在,出使清国,则不忘追问汉族文明变态之事。

在《燕行录》中有言:“每与渠辈语,问其衣服之制,则汉人辄赧然有惭色。问我人服色,或云此是中华之制。”

在日韩心中,既然中华礼乐制度东移,那么就没有必要在奉行明代东亚外交秩序,中日韩文明思维之分庭抗礼,也就逐渐形成了。

华夷变态何止衣冠发饰

由日韩的笔记我们可以得知,自大清国建立之后,他们已经内心没有了对中土的向往。历史数据显示,清国在对待朝贡国的使者时候,尤其对朝鲜优待有加,甚至要好于明代,但是朝鲜并不领情。这种出于政治目的的示好并不能让朝鲜心服,在朝鲜人眼中,丙子胡乱并不遥远,清国照顾朝鲜,无异于黄鼠狼给鸡拜年。而在朝鲜人心里,虽然大明已经灭亡,但是万历年间明代帮助朝鲜复国,对于朝鲜的“再造之恩”形成的影响根深蒂固。朝鲜对这种恩德描述为“恩在肌髓,万世永赖”。另一方面,朝鲜很早就吸收了华夏文明中的思想,长期受到儒家华夷之辨精神的浸润,加上礼乐文明发达,对比之下,自然对“金钱鼠尾”的清国不能认同,反过来延续华夏文明,世代思明。

帝国已逝,文明不再,朝鲜对中土的变化如此敏感,那么,到底变化在哪里呢?满清统治中国都做了哪些令人无法接受的事情?细说起来,有很多比如大屠杀、剃发易服、圈地占房、沿海迁界、文字狱、闭关锁国等。本文就从三方面进行阐述。

衣冠礼乐之变异。剃发易服是最为直接的。衣冠上国,礼义之邦颜面扫地。中国的礼乐制度维系社会几千年,时有增减,而礼乐制度又与衣冠制度分不开。可以说,“礼”与“衣”是礼乐制度不可分割的最重要的方面。满清入关之前,已经在东北对当地被征服的各族施行了“剃发易服”。入关之后,又扩展到整个中国。儒家士大夫对衣冠和身体的重视等等同于生命,没有了先王法服,而身体发肤又百般毁伤,他们在精神上受到巨大的打击。所以我们会看到清国人到日韩之后极端的萎靡状态。关于礼崩乐坏衣冠扫地带来的危害不做详细阐述,全国的汉服运动同袍已经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

文字狱对士大夫精神之阉割。文字狱很多朝代都有,但是其它朝代的文字狱跟满清一朝相比,则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满清从康熙到乾隆,上演了无数次因为文字而血流成河的事件。“明史案”“南山集案”等,其残酷程度令人发指。

而文字狱的登顶之作,《四库全书》则系统而全面地禁锢了士大夫的思想。复旦大学历史学家樊树志教授总结说:“文字狱完全是一种心理畸形。雍正、乾隆是一个应该受到历史谴责的暴君,他干预学着的独立研究,故意篡改历史,残酷的迫害文人,接二连三地禁书、毁版。《四库全书》实际上是别有用心地钳制思想。文字狱使得文人们噤若寒蝉,处于极度恐惧之中。”牟宗三曰:“满清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才有知识分子的鄙陋。”儒者迫于夷狄政权,或隐或屈,清学凝固而成国学,儒者被迫抛弃夷夏之辨与王道情怀,只重小学解惑,不重大学传道授业。其后果就是把治学和治国分开,使学者与社会隔绝,相率埋头故纸堆,甘做文字奴隶,不问苍生只修己心。这实际上是抛弃了自古以来中国学术修齐治平、修己达人、成己成物的固有传统,而与儒家背道而驰。如此而来,国家从王士共治沦入霸权政治,一遇西学,则必然不攻自破。清学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于满清政权的高压统治,钱穆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自序中谓“清代治学者皆不敢以天下治乱为心,而相率逃于故纸丛碎中,其为人高下深浅不一,而皆足以坏学术、毁风俗而贼人才”。

满汉畛域之不平。满清入关所犯下的暴行,大屠杀是遍布全国的。而清平之后的治理,则是汉族又一个噩梦的开始。我们都知道英国工业革命那段时间有一个“圈地运动”,殊不知中国这边也有一个。如果说英国的“圈地运动”是为了解决原始资本积累和廉价劳动力的问题,那么,中国这边的“圈地”行为则是赤裸裸的抢劫。明朝灭亡之后,李自成又败退,原来的明朝属地上,仍然生活着大量的农民。而刚入关的满洲军事集团以征服者的姿态开始了抢劫行动,叫做“跑马圈地”。1645年(顺治二年)还以政府名义颁布圈地令,公开抢夺汉族的土地。抢夺方式很粗暴,骑着马跑一圈,圈里的土地就算你的了。失去土地的汉族要么背井离乡,要么给满洲人做佃农或奴隶。除了圈地,还有一个令人发指的行为,那就是占房。满洲八旗为军事组织,不事生产,为了集体过上寄生虫的生活,保护自己,保持自己的所谓文化不受汉族“腐蚀”,而在许多城市建立满城,西方又称“鞑靼城”,而外城则为“汉城”。措施也是简单粗暴,把城内汉族居民赶出城外,房子归八旗集团,汉族则在城外再建房子,禁止汉族在满城内居留。堂堂中国之民,被如此蹂躏驱赶,史无前例。

如果说财产的抢夺是表面化或者暂时的(事实上,满城里的人一直靠掠夺汉族为生,持续到清朝灭亡),那么深层次的权利上的分配的倾斜则是整个大清国败政之最大特色,也是其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前,清朝的各地的权利格局之中,满洲贵族一直是占据着优势地位。主要体现在一把手由满洲人担任,其它有汉族或其它民族担任。乾隆八年二月,翰林杭世骏于考选御史所对《时务策》中对乾隆在用人方面的“内满外汉”提出了尖锐批评。他提出:“意见不可先设,畛域不可太分。满洲才贤虽多,较之汉人仅什之三四。天下巡抚尚满汉参半,总督则汉人无一焉,何内满而外汉也?”道出了多数汉官内心深处的不满。不独杭世骏有“内满外汉”的指责,就连朝鲜使者也认为乾隆帝重满轻汉。乾隆十四年朝鲜冬至副使郑亨复、书状官李彝章回国后,朝鲜国王问清朝民心如何?郑亨复等对曰:“康熙之时,兵权委之清人,吏治委之汉人,宥密之任,清、汉参半矣。今则兵权宥密专委清人,治民之职,汉人仅参其半,而如客如奴,以此之故,愁怨太甚矣。”朝鲜国王听后评论说:“乾隆独何心,而分别清汉。”统治者“首崇满洲”、信任重用满官、防范汉人、在用人上的“内满外汉”等问题自清初就已存在,可以说是伴随了清朝一生。

太平天国运动,八旗军不堪一击,清政府不得不提拔汉族整理军务扶持政权,此后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等人一直牢牢掌控地方权力。清朝的最后几十年,其重满轻汉的心里优越感仍然有增无减,甚至还有“夺权”的行为,屡屡罢黜地方汉族大员职务改换为满人担任。随着形势的发展,清政府渐渐失去汉族官僚的向心力,其权力有效触手逐渐萎缩到紫禁城范围内。八国联军进犯,东南联保的出现,足以证明大清国已经名存实亡。但是他们并没有丝毫悔改之心,表面上提倡要平满汉之畛域,而实际行动却令人大跌眼镜,企图依靠假“立宪”苟延残喘,幻想“皇统永固”,皇族内阁的出现彻底让还对大清国抱有希望的维新派内心发凉。辛亥革命爆发,这个一开始就不仁不义的野蛮政权终于从地球上被抹去。

华夷之辨的现代意义

现在的新儒家一般不愿意提及以上华夷变态的事实,仍然坚持中国文明发展稳健,不绝若线。还煞有其事的把现代中国与外国做了华夷之别。涉及到近代历史,则如丧考妣一般批判辛亥革命,否定五四运动。笔者认为,思考文化的发展脉络,要上溯到满清入关。不要去全盘否定新文化运动,或者沉湎于文※革不能自拔,此二者无非是在一个失去灵魂之行尸走肉上补了两刀。如今有读书人内圣功夫了得,无奈只知补刀之罪,而未尝晓得何以至此行尸走肉!于是乎求诸满清,认为新文化运动之前的满清统治下的文化才是正统的华夏文化,完全不顾新文化运动中的理性思维和思想解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好处。

那么,今天要怎样看待华夷之辨,或者说今天的华夷变态之现状呢?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古人是怎么看待华夷的。简单说,华夏代表着文明,蛮夷代表着落后野蛮。从文明高低来理解,没有任何问题。用政治正确的话来说,华夷之辨是基于文化之上的文明之别。但是,现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发展,这个正确度又下降了。谁告诉你历史上只有汉族是文明的,而你们眼中的蛮夷是落后的,落后怎么还会被蛮夷征服。

所以,对华夷之辨的理解,还要加上一层含义,那就是文化上的高低评判和族群上的畛域之别。也就是说,文化是一个民族所固有,其它民族可以来学习,但是并不是因为对方学习了文明民族的文化就自然而然地被“同化”,与文明民族合二为一。这是一种很“霸权”的思维逻辑。凭什么别人学习了你,就需要认同你或者成为你呢?

所以,华夷之辨本质上体现了一个民族对本民族文明和民族实体的双重守护。其它民族可以通过平等学习的方式吸收文明,而通过武力征服来变为文明人,则是不可接受的,即便它的确学了很多。

华夷之辨的思想影响中国人几千年,历史上汉族抵御外族入侵,莫不是先加强思想领域的教育,然后拒敌于国门之外。而强调华夷之辨最为权威的莫过于孔子。在《论语》有一段话,有人质疑管仲的人品和境界。在孔子看来,管仲越礼的确不仁不义,但是比起国家民族,这都不是问题。

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宪问》)孔子对礼的重视是上升到民族国家天下层面的,不要斤斤计较管仲的个人作风,如果不是他,我们都要当亡国奴了“自经于沟渎”了。孔子又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八佾》)强调夷狄即使有国君,但不明礼义,还不如诸夏即便国君没了,但民仍保有礼义。孔子作春秋大义,提倡华夷之辨。

有人说,我中华文化有极强的“同化”之力,夷狄入侵,可以用文化同化之。是的,我承认华夏文化的同化能力,但作为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抵抗侵略的决心还是要有的。而且,在孔子看来,没有管仲九合诸侯,攘斥夷狄,则“吾其被发左衽矣”!那么,为了避免悲剧的产生,保合诸夏,驱除鞑虏,就是第一要务。有人援引韩语《原道》说韩语提倡“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细心的人都会发现,韩语《原道》的宗旨是反佛,通篇都在攘斥夷狄,其原句后人篡改如上句子,变成了如何评判华夏与夷狄的论调。那么原句其实是这样的。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韩语认为,华夏人不可学夷狄的所谓文化,不然就变成夷狄了,而有悔改之行,重新回到华夏之怀抱,仍然是自己人,整段话都在强调诸侯应该如何,这里没有提及夷狄入中国会如何,而是后人臆想的。而且韩语随后还说了更不和谐的话。

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那么,是谁篡改了韩语的言论。据说是蒙元时期的许衡,新的理论变为“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唯文化而论,而且是为入侵者张目。这种扭曲的思维备受后来的入侵者(满清、日寇)青睐,成为他们侵略华夏的理论基础。

我们说先秦时代中国人精神令人向往,我们就需要关注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一直到春秋战国,诸侯割据互相纷争了,华夷之辨的思想还很牢固,尊王与否另说,而在攘斥夷狄问题上则大体是一致的。

几个例子。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齐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山戎攻打邢国,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齐桓公再次发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国。

管仲因为尊王攘夷在中国历史上受到圣贤们的高度评价。孔子称赞管仲尊王攘夷的功绩:“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朱熹亦称赞管仲:“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顾炎武更称赞管仲:“春秋之义,尊天王,攘夷狄,诛乱臣贼子,皆性也,皆天道也。

尊王攘夷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尊王室,合诸夏,驱夷狄”,这种思想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成为华夏民族团结奋进,抵抗侵略,保家卫国,延续文明的精神支柱。

时至今日,这种思想还有意义吗?如果把现代中国全体作“诸夏”,把挑衅者作“夷狄”,亦未尝没有时代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卫青、霍去病反击夷狄、保卫中华,不仅是汉族的民族英雄,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改编孔子的话就是“民到于今受民族英雄之赐,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参考文献

《晚明大变局》:樊树志。

《想象异域》:葛兆光。

《何以中国?》葛兆光。

《辛亥革命前后的满族研究》:常书红。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

《原道》:韩愈。

(1)
100%
发表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感谢您的中肯建议和理性评价!
游客昵称: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最新头条

 朝鲜越南对清政权占领中国的态度
朝鲜越南对清政权占领中国的态度
在中国满据时期 (清国) ,李朝朝鲜使者记载的燕行文献显示,“中国”已经“华夷变态”,是充满“膻腥胡臭”的地方。他们记录下他们感...
发布时间:2019-10-06 10:21:54
点击数:290  好评度:4
 清初“迁海”对广东社会经济的影响
清初“迁海”对广东社会经济的影响
清初,清政府为了防止海外郑成功和沿海居民联合起来进行反抗斗争,实行大规模地将沿海居民迁入内地,励行海禁政策,历史上叫做迁海或迁...
发布时间:2019-01-23 13:10:42
点击数:182  好评度:0
 东渡日本的中国明朝遗民主要是哪几类人?
东渡日本的中国明朝遗民主要是哪几类人?
由中国东南地区出海赴日的文人与僧侣,是东渡明遗民群体中的主要构成,均属具有较高文化水品的知识阶层。 明遗民中的文人,主要是南明...
发布时间:2018-04-25 08:58:32
点击数:438  好评度:6
 清国后宫老照片及轶史
清国后宫老照片及轶史
西元1840年,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清国门户。闭关锁国数百年的大清面貌,也得以展示在世界面前。代表国家形象的皇室,一直都是各国的关...
发布时间:2018-01-27 07:47:34
点击数:417  好评度:6
 清国末期老照片——英军攻城,百姓围观!
清国末期老照片——英军攻城,百姓围观!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的历史瞬间。英军从顺外城的下水道攻入城内,英军爬上岸时,在满洲殖民者残酷奴役下的京城汉族百姓...
发布时间:2018-01-26 08:01:26
点击数:338  好评度:0
 蛮夷猾夏,明室犹存于鸭水以东|明清之际朝鲜
蛮夷猾夏,明室犹存于鸭水以东|明清之际朝鲜的华夷心态
很多人哈韩,又有很多人拒韩。哈韩的也许是因为韩国现代化之后国家的富裕和开放,而拒韩,亦大概是因为韩国已经成为宇宙之中心,世界文...
发布时间:2018-01-15 05:42:05
点击数:260  好评度:4

最新文章

 清国文字狱——吴英案
清国文字狱——吴英案
中国满据时期乾隆四十五年七月五日晨, (1780年) 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广西省布政使朱椿 (布政使和巡抚一样,等同于现在的一省...
发布时间:2023-01-25 12:30:58
点击数:622  好评度:2
 清国占领中国后对妇女的蹂躏和暴行
清国占领中国后对妇女的蹂躏和暴行
在人类历史中从未出现过这等场景,一群野蛮人闯入一个文明世界肆意残害百姓,最令人发指的是对妇女的暴行。 今天,我们主要列举满清官...
发布时间:2022-09-02 19:42:01
点击数:195  好评度:0
 考据 | 晚年的宋应星,脑后究竟有没有辫子?
考据 | 晚年的宋应星,脑后究竟有没有辫子?
这两天,因为一档文化节目,很多人重温了明朝学者宋应星的事迹和他的名著《天工开物》。 但节目也引起了一些史实上的争议。争议的起因...
发布时间:2021-11-25 16:36:42
点击数:372  好评度:0
 澳大利亚:侵华八国联军中隐藏的“第九国”
澳大利亚:侵华八国联军中隐藏的“第九国”
一 1900年7月30日,澳洲墨尔本街头,一支200人的部队正在举行盛大的武装游行、誓师出征仪式。这支以殖民地“维多利亚”为代号的部队,...
发布时间:2021-08-17 11:16:14
点击数:448  好评度:0
 《天工开物》的颠沛身世告诉世人——满清是全
《天工开物》的颠沛身世告诉世人——满清是全人类的罪人!
在满清残暴封闭愚昧的统治下,究竟有多少有价值的科技,思想著作被彻底消灭,已经是现在的人永远也无法知道的。光凭这一点,满清的罪孽...
发布时间:2021-03-09 20:44:58
点击数:869  好评度:20
 【老照片】满清酷刑——凌迟全过程
【老照片】满清酷刑——凌迟全过程
凌迟与中国古代刑罚大相迳庭,它应该属近代的刑罚。虽然“凌迟”一词最早出现在第十世纪,直至十三或十四世纪才正式编入刑律。无论就刑...
发布时间:2020-08-09 08:19:25
点击数:16158  好评度:35

推荐文章

图文资讯

 鲜为人知的“庚子国难”和义和团运动真相
鲜为人知的“庚子国难”和义和团运动真相
1900年,殖民中国的满清帝国被八国联军攻陷,清国西太后慈禧携光绪仓皇西逃。那一刻清国亡国之声喧嚣尘上,这是满洲殖民者最屈辱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02-25 09:44:40
点击数:1485  好评度:10
 八国联军撤军后慈禧携光绪回銮老照片
八国联军撤军后慈禧携光绪回銮老照片
1900年6月10日,八国联军进攻清国;7月14日攻陷北京,15日晨,慈禧太后携光绪仓皇西,慈禧并于逃出逃前将光绪宠妃珍妃投于井中;1901年...
发布时间:2017-02-24 19:54:19
点击数:428  好评度:4
 宋、明中国与清国灭亡前夕,汉族百姓行为反差
宋、明中国与清国灭亡前夕,汉族百姓行为反差令人咋舌!
宋、明中国被北方游牧民族灭亡,清国被列强侵略,同样的一群人、同样的一块土地,面对国家的灭亡,宋、明中国之百姓与清国百姓的行为竟...
发布时间:2016-12-30 09:40:15
点击数:768  好评度:12
 满清占领辽东后,汉人的反抗和民族气节!
满清占领辽东后,汉人的反抗和民族气节!
一、辽阳的武装起义 在辽东汉民的诸多武装起义中,第一次武装起义发生在辽阳。关于辽阳起义的起因和经过,虽然本书在前面的不同章节已...
发布时间:2016-12-30 09:18:49
点击数:1555  好评度:21
 1925年外蒙古(喀尔喀蒙古)社会人文老老照片
1925年外蒙古(喀尔喀蒙古)社会人文老老照片
外蒙古即漠北蒙古,漠北蒙古各部统称为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于1691年满蒙多伦会盟后归顺清国,但在满清“多元式天下”统治模式下,要...
发布时间:2016-12-19 11:53:20
点击数:783  好评度:4
 日本明治维新初期老照片
日本明治维新初期老照片
日本明治维新初期老照片...
发布时间:2016-12-16 15:18:18
点击数:421  好评度:2

关 注 微 信打 赏 本 站
分享到QQ空间 打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