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李退山文集  |  高级搜索  |  TAG标签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汉泊客文化网

汉泊客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李退山 > 字疏 >

正字疏【三画夂部】

时间:2019-08-26 07:22来源:未知 作者:彩岸画室 责编:caian 点击: 小字中字大字汉典
这个“夂(zhǐ)”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很像脚根朝上,脚趾朝下的一只左脚。金文②那就更像一只左脚了。③是小的形体,与甲骨文形体相同。楷书④与甲、金、篆一脉相承。“夂”字的本义是“脚”,不过这个字现在不再单独使用了。值得注意的是:“夂”字与“……

夂部
细说汉字

这个“夂(zhǐ)”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很像脚根朝上,脚趾朝下的一只左脚。金文②那就更像一只左脚了。③是小的形体,与甲骨文形体相同。楷书④与甲、金、篆一脉相承。

“夂”字的本义是“脚”,不过这个字现在不再单独使用了。值得注意的是:“夂”字与“攵”的字形相似,但音、义都不同,千万不能相混。“攵”读作pū,古同“攴”。“攴”上部的“ト”是一根带叉的木棍形,下部的“又”是张开指头的手之侧视形,上下部分合起来会手持木棍敲击之义。

这个“夂”字是个部首字,凡由“夂”字作为组成部分的字,大都与脚有关,如“降”、“各”、“舞”、“夏”、“麥(麦)”等字。


细说汉字

这个“各”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①的上部是一只脚趾朝下的脚,其下部的“口”字是个门口,表示人从外面走进来的意思。②是金文的形体。③是小篆的形体。④是楷书的写法,与甲、金、篆一脉相承。

“各”字的本义现在已经消失。现在多用“每个”或“各个”之义。“各得其所”的成语古今都用,一般都是表示每个人都得到适当的安置,如《汉书・东方朔传》:“元元(善良)之民,各得其所。”这两句话是说:善良的老百姓都得到了适当的安置。可是在上古“各得其所”就不是这个意思了,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经・系辞下》)这两句话的大意是:交易完了而回去,每个人都如其所愿。可见成语的含义也有时代的区别。


细说汉字

这是个“麥(伪作“麦”)”字。从甲骨文①的形体看,其上部是一棵穗朝左的小麥形,其下是一只脚趾朝下的脚(倒“止”)。凡是脚都有“走”的意思,所以这个“麥”字本来就是“來(伪作“来”)去”之“來”的本字,而“來”倒是“麥”的本字。可是在ト辞中使用“麥”字较少,而使用“來”字极多,所以这就发生了互换现象,把原来当“小麥”讲的“來”,变成了“來去”之“來”;把本来当“來去”讲的“麥”,变成了“小麥”的“麥”。这一交换再也没有还原过。金文②仍然是上为“麥”形,下为 一只脚。小篆③也没有大変,下部仍为脚形。④是楷书形体,与甲、金、篆一脉相承。③为今人自造的伪体字。

在古典文学中,我们常会碰到“麥秋”一词,你若理解为“秋麥”那可就不对了。蔡邕在《月令章句》中说得对:“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麥以孟夏为秋。”所以“麥秋”是指“麥熟”。这样,罗隐《寄进士卢休》诗中“麥秋梅雨遍江东”的话就很好理解了。这是说,麥子快成熟的时候,江东的梅雨季节也就到了。


细说汉字

“夏”字的上古形体较为复杂。从金文①看,其上为“头”,中间为“躯干”,两侧为“手”,其下为“足”,实际上就是一个复杂的“人”形。②为小篆的形体,也是“人”形,但已经发生了伪変,人的身躯部分没有了,只是一只大脚还在。③是楷书的形体,它是从小篆演变而来的。

“夏”的本义是“人”。《说文》讲的有道理:“夏,中国主人也。”所谓“中国”,即指黄河流域及中原一带。所以古代中国人也称为“华夏”。作为一年之中的第二个季节“夏”,那是假借字的问题,与“夏”字的本义无关,如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除草),秋获,冬藏。”在《楚辞・九章・哀郢》中有“曾不知夏之为丘兮”的话,这个“夏”是什么意思呢?是“夏季”?是“华夏”?都讲不通。其实这个“夏”字在这里是代替了“厦”字,“丘”即为“废墟”。这句原话的大意是:何曾料到郢都的大厦都变成了废墟。这是屈原对楚国统治集团误国废邦的痛恨之辞。


细说汉字

李白《高句骊》诗:“翩翩舞广袖。”这个“舞”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的中间是正面立着的一个人,左右两手执尾而舞,正如后世头插雉翎起舞的场面。金文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了基本上保留甲骨文的形象之外,又在其左下加上了“彳(chì)”,在其右下加上了“止”,合起来是“辵(chuò)”表示动的意思,这很有道理,因为“起舞”当然要动的。小篆③和金文略有不同,在“舞人”之下加上了左右两只脚,这也正表明 舞蹈必须用脚。④是楷书写法,直接由小篆楷化而来,字形依然有人舞之感。

“舞”的本义就是“跳舞”,如《韩非子・五蠹》:“执干戚舞。”也就是说:拿着武器跳舞。从跳舞又引申为“舞弄权术”,如《史记・张汤传》:“舞智以御人。”即:玩弄智谋权术而控制人。


细说汉字

“百川东到海,何时復(伪作“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个“復”字很形象。甲骨文①上部的中间是窖穴的上视形,可住人,其两端是两个出入通道。下部是一只脚,表示可以出入,可见这是个会意字。②是金文形体,左边增加“彳(chì)”,表示行动,这就变成了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了。③是小篆的写法,直接由金文变来。④为楷书正体字。⑤为伪体字。

《说文》对“復(伪作“复”)”字的释义是:“往来也。”这是对的。“復”字的本义是“回来”或“返回”,如屈原《九章・哀郢》:“至今九年而不復。”从“回来”义又可以引申为“报復”义,如《左传・定公四年》:“我必復楚国。”就是说,我一定要报復楚国。《史记・司马相如传》中所说的“王辞而不復”,这里的“復”字不应理解为“回来”或“报復”,而是当“回答”讲,是王推辞而不回答的意思。

“復”字后来由实词转化为虚词,即作副词用,当“又”或“再”讲,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等。

惯用伪字的人士请注意:正体字“複”“復”及“答覆”的“覆”本来各有所指,但现在均被伪化成“复”这一个字,但是“覆”字用在“颠覆”、“倾覆”、“覆盖”、“覆没”、“覆亡”、“覆辙”等词中时,仍用“覆”不用“复”。


细说汉字

这是“何處(伪作“处”)望神州”的“處”字,本为会意字。①是金文形体,像一只蹲踞的老虎形,下部右边的“几”形可能是虎足的变形。②是小篆的形体,将金文的“虎”字头去掉了。③也是小篆的形体,有“虎”字头。④是楷书正体字。③为伪体字,去掉了虎头形——“虍”,又将虎足之形——“几”变成一个莫名其妙的“卜”字符,象形意味全没了。

《说文》:“處(伪作“处”),止也。”其实“止”并非本义,而是引申义。左安民先生由“止”义前溯,认为“處”字的本义应为“居住”;但据岳麓书社胡渐逵先生再次前溯,北京大学教授、京剧研究名家吴小如先生称许,认为“處”的本义为“隐”。

胡渐逵先生考证:處字从“虍”(hū),其本义乃“虎文也,象形”(见《说文·虍部》)。虎字下之几,像虎踞时两足之形。虎因捕兽而隐伏草丛,故不见其足(几),惟见其皮上斑纹。因此,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以为虍“象其文章屈曲也”。《集韵·模韵》曰:“虍,一曰未见貌。”何以“未见”?乃因虍即虎的隐伏之形,故曰“未见”。小篆“处”字作“処”,其或体作處。処的本义作止解(见《说文·几部》),段注云:“人遇几而止,引申之,为凡居処之字。”又云:“夂读若黹,以后致也。人两胫后有致之者,夂至乎几而止。故(処)字从夂、几。”这就是说,小篆処乃及此居止之意,而隐者往往及此居止。正因为这样,故其重文于処上加一有隐义的虍而作處,由此可知處有隐义。且《说文·几部》云:“凥(今作居),処也,从尸(人)、几,尸(人)得几而止也。《孝经》曰:‘仲尼居。’居,谓闲居如此。”闲居指避人独居,亦即隐居。如《礼记·孔子闲居》汉郑玄注云:“退燕(yàn,安闲)避人曰闲居。”即是其证,此亦可证处有隐义。

处的隐义古籍有证,如《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其“处”与“出”为对文,因此,《辞源》《辞海》引《周易》此语,于“处”,前者释作隐退,后者释作退隐。《汉语大词典》引《周易》此语,于“处”,则释作“居家不仕,隐居”。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中隐》(指隐于闲官)诗中说:“大隐在朝市,小隐在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其“似出复似处”,本于《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结合该诗诗题及全诗主张隐于闲官的“中隐”来看,“似出复似处”的“处”,显系隐居之意。“君子之道”其所以“或出或处”,从国家来说,是因为“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从个人来说,是因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其“卷而怀之”,宋邢昺注曰:乃“韬光晦知(智)”之意,即隐藏自己才智的意思。至于“独善其身”,那当然是指君子保持个人节操而隐于世了。

不仅如此,处字的隐义,还可从古人名、字之间的关系得到证实。我们知道,古代贵族男子生下来即命名,二十岁成人行加冠(帽子)礼时,再取一个与其名含义相关的字,如西晋极负盛名的周处,其字子隐,可知'处""隐"同义。

处女,是人们熟悉且使用频率极高的词,现在指没有发生过性行为的女子,但它原来却指的是尚未出嫁的女子,如《荀子·非相》:“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其“处女”即此意。处女又称处子,如《孟子·告子下》:“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其“处子”亦此意。处士,是我国古籍中常见的词语,指的是没有做官的士人。如《汉书·异姓诸侯王表一》:“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唐颜师古注云:“处士,谓不官于朝而居家者也。”处士也作处子,如《文选》晋束广微(皙)《补亡诗》之二《白华》:“堂堂处子,无营无欲。”其“处子”即指没有做官的士人。处暑,是我国秦汉时确立的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黄经),将全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其日期在阳历8月23或24日。上述处女、处士、处暑的“处”,有人常误读作chù,其实应读chǔ;所以这样读,是因为音随义转的缘故。

那么,处女、处士、处暑的“处”是什么意思呢?处即隐义。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处女原来所指的是尚未出嫁时隐居娘家的女子,也就是所谓待字(女子许嫁)闺(女子居室)中的女子;处士指的是隐居家中,藏其才德,未出外做官的士人;处暑指的是至处暑时暑气渐隐。因此,《逸周书·周月》言及处暑,朱右曾校释引唐孔颖达曰:“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潜处即潜隐意,如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潜处蓬室,不干势权。”其“潜处”,《汉语大词典》说:“犹隐居。”

顺便说说,大约从满据末起,京剧票友又称处(chǔ),其中年岁最高者为孙菊仙,此外,名票许荫棠、龚云甫、德珺如、双阔亭等下海前均曾称处。京剧票友何以称处?因为处有隐义。既然居于家中的“女未嫁曰处女,士未仕曰处士”(《正字通·虍部》),那么,居于家中尚未下海的票友(指京剧票友,下同),当然也可以称处了。也就是说,尚未下海的票友,正如待字闺中的处女和居家未仕的处士,因此称处;更何况票友未下海时,虽偶尔粉墨登场,但其声名才艺,却仍处于尚未充分显露的玩票阶段呢?因此,人们以处称之,于其票友身份,不亦宜乎?众所周知,在人际交往中,对别人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因此,不直呼其名,而称某君、某先生(古时亦称某先或某生),即含敬意。由此可知,对票友不直呼其名而以处称之,既可示其尚未下海的客卿身份,又可以此表敬称之意。因此,处这个称呼,是颇适合票友身份的。

此外,我国古籍中的处姊(未出嫁之姊)、处妇(家居之妇)、处妾(宫中女童),因隐居家中、宫中,故其处均有隐义而亦当读chǔ。

“處”由其本义“隐”引申为“隐居家中”,即“居住”,如屈原《九章・涉江》中所说的“處乎山中”,也就是居住于山中的意思。故左安民先生以为“處”的本义为“居住”,其实这并非其本义,而是其本义“隐”的引申义。由“居住”可以再次引申为“停止”,如《孙子兵法・军争》:“日夜不處。”就是说日夜不停地前进。

请注意:古书中常有“處决”一词,若一律理解为执行死刑那就错了。古籍中的“處决”大都是“安排”、“决断”的意思,如《新唐书·李辅国传》:“外事听老奴處决。”这个“處决”就是“处置”、“裁决”之意。

“處”还有一个异体字,写作“䖏”。
细说汉字

这个“夔”字读作kuí,本为象形字。①是金文的形体,是传说中的山中怪物,上部为有角的头(头用大眼睛形表示),中部躯体上有尾,下部是一只脚。②是小篆的形体,仍为上“首”下“足”之形。③是楷书的写法,依小篆而来。

《说文》:“夔,神魖(xū)也,如龙,一足;从夂,象有角、手、人面之形。”“夔”的本义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山中怪物。许慎说的“一足”,是拘泥于字形的侧视而生的误解。《韩非子・外储说》:“夔(夔为舜臣)非一足也,一而足也。”这是说:夔不是只有一只脚,而是说有夔这样一个人也就够了。殆神话演变成了史实,晚周的思想家又加以附会。在商周时代的“彝”器上多雕铸其状作为文饰。

“夔夔”一词,义为“敬惧的样子”,如《书・大禹谟》:“夔夔斋栗。”“斋”为恭敬,“栗”为害怕。

“夔牛”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高大的野牛,如《山海经・中山经》:“岷山,……多夔牛。”郭璞说:“今蜀中有大牛,重数千斤,名曰蘷牛。”这种牛似乎谁也没有见过。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感谢您的中肯建议和理性评价!
游客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文章更多...
  • [字疏] 正字疏【一画一部】 日期:2019-07-21 22:42:37 点击:425 好评:0

    李白的《蜀道难》中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个“一”字就是最小的自然数。①是甲骨文的形体,②是金文的形体,③是小篆的形体,④是楷书的形体。这四种形体是一脉相承的。“ー”字讲法很多,主要有这样几种:当最少的整数用,比如一人、一马,一...

  • [字疏] 正字疏【三画亼部】 日期:2019-08-26 12:00:43 点击:379 好评:0

    这是个“亼(jí)”字,是小篆的形体。这个字至今在甲金文字中还没有发现过。这是个会意字,三画聚合在一起,表示“集”的意思。《说文解字亼部》:“亼,三合也。”实际是“集”的异体字。 这个字现在不单独使用了,仅作部首字用。凡由“亼”字所组成的字,...

  • [字疏] 正字疏【三画大部】 日期:2019-09-24 06:03:08 点击:293 好评:0

    “大”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金文②、小篆③都像“人”形。楷书④则把人的两臂伸平变成了一横,看起来还是人叉腿张臂而立的样子。“人”为“万物之灵”,所以上古以人为大,这就成了“大...

  • [字疏] 正字疏【二画又部】 日期:2019-07-21 22:41:04 点击:279 好评:0

    又部 这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又字本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就像一只右手张开手指的侧视形。其向左上方伸展的笔画是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的重叠形;向左下方伸展的一笔是大拇指;中间的一笔是食指;向右下方伸展的一长笔是手臂。金文②就更像一只张开的右手爪了。...

  • [字疏] 正字疏【三画宀部】 日期:2019-08-23 14:43:14 点击:279 好评:0

    宀部 这是个“宀(miǎn)”字,在古代就是房子的意思。甲骨文①和金文②都有房子的样子。小篆③将直笔写为曲笔,其造字意图与甲骨文和金文相同。楷书④依小篆而来。 “宀”字的本义就是房屋。许慎《说文解字》说:“交覆深屋也。象形。”这是对的。 “宀”...

热点文章更多...
  • [字疏] 正字疏【一画一部】 日期:2019-07-21 22:42:37 点击:425 好评:0

    李白的《蜀道难》中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个“一”字就是最小的自然数。①是甲骨文的形体,②是金文的形体,③是小篆的形体,④是楷书的形体。这四种形体是一脉相承的。“ー”字讲法很多,主要有这样几种:当最少的整数用,比如一人、一马,一...

  • [字疏] 正字疏【三画亼部】 日期:2019-08-26 12:00:43 点击:379 好评:0

    这是个“亼(jí)”字,是小篆的形体。这个字至今在甲金文字中还没有发现过。这是个会意字,三画聚合在一起,表示“集”的意思。《说文解字亼部》:“亼,三合也。”实际是“集”的异体字。 这个字现在不单独使用了,仅作部首字用。凡由“亼”字所组成的字,...

  • [字疏] 正字疏【三画大部】 日期:2019-09-24 06:03:08 点击:293 好评:0

    “大”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金文②、小篆③都像“人”形。楷书④则把人的两臂伸平变成了一横,看起来还是人叉腿张臂而立的样子。“人”为“万物之灵”,所以上古以人为大,这就成了“大...

  • [字疏] 正字疏【二画又部】 日期:2019-07-21 22:41:04 点击:279 好评:0

    又部 这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又字本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就像一只右手张开手指的侧视形。其向左上方伸展的笔画是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的重叠形;向左下方伸展的一笔是大拇指;中间的一笔是食指;向右下方伸展的一长笔是手臂。金文②就更像一只张开的右手爪了。...

  • [字疏] 正字疏【三画宀部】 日期:2019-08-23 14:43:14 点击:279 好评:0

    宀部 这是个“宀(miǎn)”字,在古代就是房子的意思。甲骨文①和金文②都有房子的样子。小篆③将直笔写为曲笔,其造字意图与甲骨文和金文相同。楷书④依小篆而来。 “宀”字的本义就是房屋。许慎《说文解字》说:“交覆深屋也。象形。”这是对的。 “宀”...

栏目列表
站长推荐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正字疏【一画一部】
发布:2019-07-21 22:42:37
点击:425  佳度:0
正字疏【三画亼部】
发布:2019-08-26 12:00:43
点击:379  佳度:0
正字疏【三画大部】
发布:2019-09-24 06:03:08
点击:293  佳度:0
正字疏【二画又部】
发布:2019-07-21 22:41:04
点击:279  佳度:0
正字疏【三画宀部】
发布:2019-08-23 14:43:14
点击:279  佳度:0
正字疏【二画冫部】
发布:2019-07-24 09:35:12
点击:275  佳度:2
正字疏【三画夕部】
发布:2019-08-20 21:51:16
点击:261  佳度:0
正字疏【三画广部】
发布:2019-07-29 16:35:53
点击:258  佳度: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