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李退山文集  |  高级搜索  |  TAG标签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汉泊客文化网

汉泊客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李退山 > 字疏 >

正字疏【六画糸部】

时间:2019-08-09 11:01来源:未知 作者:彩岸画室 责编:caian 点击: 小字中字大字汉典
糸部 “糸”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就像一小把丝拧在一起,防止乱了。②是金文的形体。③是小篆的写法。④是楷书正体,与甲、金、篆一脉相承,依然有一束丝的样子。③是伪体,仅仅处于减少笔画的考虑,把“糸”下面下垂的须——“……

糸部
细说汉字

“糸”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就像一小把丝拧在一起,防止乱了。②是金文的形体。③是小篆的写法。④是楷书正体,与甲、金、篆一脉相承,依然有一束丝的样子。③是伪体,仅仅处于减少笔画的考虑,把“糸”下面下垂的须——“小”改成一提,没有一束丝的样子了。

这个“糸”字不读sī,而应读为mì,它的本义是“细丝”。宋朝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徐锴(锴:kǎi,正体为“鍇”,名词,精铁,白铁。又做形容词,坚。)说:“一蚕所吐为‘忽’,十忽为‘丝’;‘糸’,五忽也。”可见这种丝是极细的。

“糸”字是个部首字,凡由“糸”所组成的字大都与“丝”及“织”的行为有关,如“经(經)”、“纤(纖)”、“纫(紉)”、“纱(紗)”、“纶(綸)”等等。


细说汉字

白居易有这样的诗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这个“丝竹”的“丝”字就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是两小把蚕丝扭在一起的样子。金文②与甲骨文的形体相似。小篆③是从金文演变而来的。④是楷书正体字,与甲、金、篆一脉相承。⑤是伪体字。

“丝”的本意是“蚕丝”,如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盐铁论·散不足》中有这样的话:“古者庶人耋(耋:dié,七十岁。)老而后衣丝。”这里面的“丝”可不能理解为单纯的蚕丝,而是指“丝织品”。这句话的大意是:古代的老百姓要到七十岁以后才能穿丝织品。又因为丝很细小,所以可以作为一种计算长度、容量、重量的微小单位,如一丝为千分之一分。后来引申用来形容细微之极,如“丝毫不差”、“一丝不苟”等。

在古诗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丝桐”一词,如在王粲的《七哀诗》中有这样两句:“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琴多用桐木制成,上安丝弦,可弹奏,所以称琴为“丝桐”。假若单说“丝”字,也往往指汉族弦乐器(胡琴、琵琶等);单说“竹”字,往往指汉族管乐器(笛、箫等)。


细说汉字

这是“糾(伪作“纠”)缠不休”的“糾”字,本为象形字。①是甲骨文的形体,像瓜蔓或两股绳索糾缠在一起的样子。②是金文的形体,更像糾缠的样子。③为小篆的形体,与甲、金文相似。④为楷书正体字,增加表意的“糹”旁,变成了会意兼形声的字。⑤为伪体字。

《说文》:“丩,相糾缭也。一曰瓜瓠(瓠:hù,蔬类。)结丩起。象形。”许说正确。“丩”、“糾”实为古今字,其本义为“糾缠”,如《诗经·魏风·葛屦(屦:jù ,正体作“屨”,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糾纠葛屦,可以履霜?”大意是:麻绳缠绕的夏布鞋,怎能穿着踩冰霜?

在古籍中,“糾糾”可作“赳赳”的通假字,比如“赳赳武夫”,在《后汉书·恒荣传》李贤注引谢承所说的话就写作“糾糾武夫”。

请注意:“糾纷”一词,现在多指“纷扰”、“争执”。但在古籍中则多指“交错杂乱”的样子,如李华《吊古战场文》:“河水萦带,群山糾纷。”


细说汉字

“蔑彼名級(伪作“级”)。”这个“級”字本为会意兼形声的字。①是甲骨文的形体,左边是手捕捉了一个人的形象,即为“及”字,既表意也表该字的读音,右边是“阜”,表示山阜有层次,也有“台阶”之意。于省吾先生认为该形体是“級”字的初文。②是小篆的形体,将“及”移到了右边,“阜”又变为“糸”。③为楷书正体字。④为伪体字。

《说文》:“級(伪作“级”),丝次第也。”这是说“級”的本义为“丝的等級”。其实在甲骨文中,右边的“阜”表示山阜有层次,有“台阶”义,如姚鼐《登泰山记》:“道皆砌石为磴(磴:dèng,石阶。),其級七千有余。”再如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在石隙中转折数級下。”由“台阶”又可以引申为“等級”,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百姓内 (“内”通“纳”)粟千石,拜爵一級。”也就是说:老百姓若能交上千石粮食,就可以提官一級。再如颜延之《陶征士诔(诔:lěi,名词,悼文。)》:“蔑彼名級。”这是说:轻视那名誉和等級地位。

至于古第中所说的“斩首数十級”或“斩虏数百級”(《汉书·赵充国传》),这里的“級”是指“首級”,也就是人头,因为人头是人身上的第一級,故称“首級”。


细说汉字

“剪不断、理还亂(伪作“乱”)。”这个“亂”字本为会意字。①是金文的形体,其上部为“爪(手爪的象形)”,下部为“又(手张开的侧视形)”,中间是在〔竹子头+互〕(〔竹子头+互〕:hù,绞绳器)上的亂丝,这就表示用双手理亂丝。②是战国诅(诅:zǔ,正体为“詛”,诅咒之谓。)楚文的形体,右边增加了“乙”,其义未变。③是小篆的形体。④为楷书正体字,与金文和小篆同体。⑤为伪体字,将左边上下两只手整理丝线之形用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舌”字符来替代,就形不达义了。

“亂(伪作“乱”)”字的本义为“治理亂丝”,后来引申为“无秩序”,如《史记·项羽本纪》:“楚军大亂坏散。”又引申为“亂世”、“不太平”,如《韩非子·难一》:“法败则国亂。”也就是说:法律败坏了,国家也就亂了。请注意:按“亂”的本义,也可引申为“治”,所以《说文》说:“亂,治也。”如“亂臣”一词,既有贬义,也有褒义,如《尚书·泰誓》:“予有亂臣十人。”这里的“亂臣”即指“治臣”、“能臣”。又如《尚书·顾命》:“其能而亂四方。”所谓“亂四方”,即为治理四方。


细说汉字

“幽情系难解”的“系”字也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①的上部是一只手,下部抓着两缕丝,是挂起来的意思。金文②又多了一缕丝,成了三缕,仍不失悬挂之意。小篆③减掉了两缕丝。④是楷书的形体,依小篆而来。

“系”的本义是“挂”或“悬”,如《荀子·劝学》:“系之苇苕(苕:tiáo,古书上指凌霄花,也叫紫葳。也指芦苇的花。)。”这是说:蒙鸠鸟把自己的巢悬挂在芦苇之上。从“悬挂”又可以引申为“拴绑”,如《淮南子·精神》:“系绊其足。”从“拴绑”又能引申为“相继”或“连接”之义,如《晋书·郤(郤:xì,地名。又为空隙之谓。)洗传》:“圣明系踵。”这就是说:圣明的人才接踵而来。后来,“系”字又可以引申为“系统”、“世系”等。

“系”字又可读为jì。当读这个音的时候,它的词义表示“打结”,如:“把鞋带系上。”

请注意:文言文中,“系”、“係”、“繫”三个字的用法是有区别的。在“连接”、“拴绑”的意义上,这三个字可以通用,读作jì。在相互“关联”的意义上,一般都写作“繫”或“係”,而不写作“系”。但“世系”、“系统”的意义则应写作“系”而不写作“係”或“繫”。另外,“係”字在古代白话中还可以当判断词“是”字用,如《水浒传》第三回:“捕捉打死郑屠犯人鲁达,即係经略府提辖。”这就是说:捕捉并打死郑屠的人鲁达,就是经略府的提辖。“係”当“是”的用法,这是“系”、繫”二字所没有的。后来,在汉字伪化中将“係”、“繫”二字废除,不论用在什么地方,哪种情况,全用一个“系”字来代替。


细说汉字

“經(伪作“经”)正而后緯(伪作“纬”)成”的“經”原本是个象形字。金文①写作“巠(巠: jīng ,經的初文。)”,其下部是织布时撑线用的“工”,上部的三条曲线就是织布的“經线”之形。②是小篆的形体,为了使“經线”的词义更为明确,所以又在其左增加了表意部分“糹”,这样“經”字就变成了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了。③是楷书正体字,与小篆一脉相承。④是伪体字,完全丧失了“經”的象形特征。

“經(伪作“经”)”的本义是指织布的纵线,与“緯(伪作“纬”)”相对,如“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辞畅。”(《文心雕龙·情采》)其大意是:經线正緯线才能成,文章的内容定好了,文辞才能流畅。后来从“經緯”之义又可引申为南北东西之义,南北谓之“經”,东西谓之“緯”,如:“国中九經九緯。"(《考工记·匠人》)若没有“經”也就谈不上“緯”,所以“經”是主要的。人体气血通路的主干也称为“經”,如“經脉”、“經络”等。也正因其重要,所以记载最高学问和思想的书籍就称为“經典”,如《唐书·经籍志上》:“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甲部为經。”也就是说,在图书目录中,以甲乙丙丁为次序,甲部的书籍均为儒家的经典。

至于“經理宇内”(《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經”字,那是“管理”的意思。所谓“經理宇内”,也就是“管理国家”之义。在《公羊传·昭公十三年》中有“灵王經而死”的话,这里的“經”字是“頸(伪作“颈”)”的借字,是“缢(缢:yì,正体作“縊”,上吊自尽之谓。)頸”之义,当“上吊”讲。

“經濟(伪体作“经济”)”一词,现在是指国民經濟的总称。可是“以道德經濟为己任”(《宋史·王安石传论》)中的“經濟”,不能理解为钱财,而是“經世濟民”或“治理国家”的意思。


细说汉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的“幽”本为会意字。甲骨文①的上部是两缕细丝,下部是“火”,以微火烧细丝,发出微光。②是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相似。③是小篆的形体,其下部的“火”讹变为“山”。④为楷书的写法。

《说文》:“幽,隐也。从山中〔幺幺〕(〔幺幺〕:yōu,双幺形,训微。因输入法不支持这个字,故写成〔幺幺〕。),〔幺幺〕亦声”许慎根据小豪的形体,误认为“幽”的下部从“山”。“幽”字的本义为“昏暗”,如屈原《离骚》:“路幽昧以险隘(aì)。”这是说:道路昏暗不清而又很艰险。由此又可引申为“隐晦深奥”,如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大意为:参照《离骚》而使之达到隐晦深奥。此后又可引申为“幽静”、“幽情”,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请注意:现在所说的“幽默”,是英语 humour的译音,意思是说某人的语言或行为生动有趣,并且有较深的含义。但是,我国古籍中的“幽默”却是“寂然无声”的意思,如《楚辞·九章·怀沙》:“孔(孔:副词,表程度,“很”、“非常”之谓也。)静幽默。”大意为: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细说汉字

“絶(伪作“绝”)处逢生”的“絶”字本为会意字,①是金文的形体,为以“刀”断“絲(絲:伪作“丝”。)”之形,表示断絶。②是小篆的形体,左为“絲”,表形、右为“色”,表声,并且“色”的本义也是“断絶”,这就变成会意兼形声的字了。③是楷书正体字。④为伪体字。

《说文》:“絶(伪作“绝”),断絲也。”可见“絶”字的本义为“断”、“断絶”,如《准南子·天文训》:“天柱折,地维絶。”这是说:擎天的大柱折了,系地的大绳也断了。由 此可以引申为“极”,极美的女子称为“絶色”,如《拾遗记·吴》:“(孙亮)爱姬四人,皆振古絶色。”“极妙”亦称为“絶妙”,有“高超”之意,如《三国志·魏书·华佗传》:“佗之絶技,凡此类也。”

“断絶”的裂纹总是横的,所以“横渡”、“穿过”也可称“絶”,如陆游《夜泊水村》:“老子犹堪絶大漠。”也就是说:老汉我还能够横穿过大沙漠。


细说汉字

“丹心素节本无求”,这个“素”字本为会意字。①是金文的形体,中间为白缯(缯:zēng,正体作“繒”,丝织品的总称。)之形;下部两侧为左右两个“又”,而“又”是手爪张开的侧视形。各部分合起来会双手执白缯之意。②是小篆的形体,双手被省掉了,上部更像缯的下垂形,下部的“丝”表示白缯是用丝织成的。③是楷书的写法。

《说文》:“素,白致增也。”“素”的本义是致密而没有颜色的丝织品,如古诗《上山采蘼芜(蘼芜:mí wú,正体作“蘼蕪”,香草名。)》:“新人工织缣(缣:jiān,正体作“縑”,细绢。),故人工织素。”大意是:新人擅长织细绢,故人擅长织白而细的缯。由“白缯”可以引申为“白的”、“没有染色的”,如《礼记·玉藻》:“……天子素服,乘素车。”这是说:……天子穿素衣,乘坐不带颜色的车子。由此又可引申为“朴素”或“纯朴”,如陶潜《移居》:“闻多素心人。”意思是:听说很多人都是心地纯朴的人。

请注意:古籍中常有“素衣”一词,有时指古代礼服的白色中衣;有时指白色的凶服;有时指白色的衣服,多比喻清白的操守。到底为何义,要根据上下文意而定。


细说汉字

“离群索居”的“索”本为象形字。甲骨文①就像一条大绳,上端像大绳三股分开的样子。②是楚帛书的形体,其上部的“癶”是两个“又”,即双手之形;下部的“糸”是绳索之形,上下两部分合起来会以手搓绳之意。③是小篆的形体,将楚帛书中的“癶”讹变为左右两条曲线。④为楷书的写法。

《说文》:“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从甲骨文的形体看,“索”的本义就是“大绳”,如《小尔雅·广器》:“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司马迁《报任安书》:“关木索,被箠(chuí)楚受辱。”大意是:戴上木,蒙受鞭刑的耻辱。“索”最初是狩猎或农事中的工具,因此又可引申为“求取”义,如杜甫《少年行》:“指点银瓶索酒尝。”由“求取”引申为“寻找”、“搜索”,如《后汉书·杜林传》:“吹毛索疵。”《史记·秦始皇本纪》:“乃令天下大索十日。”“索”字又有“尽”义,如《韩非子·初见秦》:“士民病,蓄积索。”


细说汉字

“夜以繼(伪作“继”)日”的“繼”字本为象形字。①是金文的形体,“幺”为一束絲之形,右下方的两小横是金文中常见的重文符号,代表“幺”之重复。整个字形为丝连续之形,故有“繼”义。②是小篆的形体,左边又增加“糸”,右边仍为丝的接续。③是楷书正体字,与小篆一脉相承。④为今人自造的伪体字,将丝接续之形用一个莫名其妙的“米”字符替代,形不达义。

《说文》:“繼(伪作“继”),续也。”“繼”的本义为“连续”、“接续”,如《离骚》:“吾令凤鸟飞腾兮,繼之以日夜。”由此又可引申为“繼承”,如《荀子·儒效》:“工匠之子,莫不繼事。”大意是:工匠的儿子们,没有不繼承父业的。又可以引申为“延续”,如《晋书·刘聪载记》:“观鱼于汾水,以烛繼昼。”“延续”就有“增加”之义,所以“繼”又有“增益”义,如《墨子·非命上》:“绝长繼短,方地百里。”


细说汉字

这是“懸(伪作“悬”)灯结彩”的“懸”字。金文①的左边是一棵树(木),其右是用一条绳索吊着一个人头,由于人头形不容易表现,故特意画了一个圆睁的大眼睛暗示之。小篆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左是头发弯弯曲曲下垂的倒“首(人头)”形;其右是个“系”字,表示“吊”的意思。③是楷书的写法,在小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心”字,表示“牵挂”或“提心吊胆”之意。小篆本为会意字,而现在变成一个上声(縣[xiàn,伪作“县”。])下形(心)的形声字了。④是伪体字。

“懸(伪作“悬”)”字的本义就是“吊挂”,如:“懸流飞瀑,近三百许步。”(《水经注·庐江水》)即:卢山倒挂的飞流瀑布,有三百多步长。由“吊挂”之义又可引申为“牵挂”,如“懸心”、“懸念”等。所“牵挂”之人或事往往在距离上很“遥远”,所以“懸”字又有“远隔”之意,如庾信的《咏怀》诗:“遥看塞北云,懸想关山雪。”由“遥远”之义又可以引申为“久延不决”的意思,如“懸案”等。

“懸河”本来是形容瀑布,如:“懸河注壑,二十余丈。"(《水经注·清水》)后世则多用来形容说话滔滔不绝或言辞流畅奔放,如“懸河泻水”、“口若懸河”等。


细说汉字

这是“率师夜袭”的“率”字,本为象形字。①是甲骨文的形体,中间为“网”形,其两侧的四点像水流下,可见“率”本为鱼网之形。②是金文的形体,四点外撇,像提网时水滴外溅。③是小篆的形体。④为楷书的写法。

《说文》:“率,捕鸟畢(伪作“毕”)也。象丝网,上下其竿柄也。”“畢”是古时田猎用的长柄网。许慎认为“率”为“鸟网”,其实是“鱼网”,由“鱼网”引申为“鸟网”倒是可能的。由“网”引申为“捕捉”,如《文选·张衡<东京赋>》:“悉率百禽。”这是说:用网子捕捉各种禽(禽:鸟兽的总称。)。捉住了就获得了,这就有“领”意。而“领”有“属于”的意思,如“领土”。故“捕捉”可以引申为“带领”,如《左传·宣公十二年》:“率师以来,惟敌是求。”这是说:率领着军队前来,只为寻找敌军。由动词“带领”可以引申为带兵的人,即“主将”,如《荀子·富国》:“将率不能则兵弱。”到了后世,在这个意义上均写作“帅”。

请注意:在《史记·商君列传》中有:“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这里的“率”为“标准”、“规格”之义,必须读作lǜ。现在还说效率、生产率、出勤率等。


细说汉字

“执轡(伪作“辔”)赴疆场。”这个“轡”字读作pèi,本为会意字。①是甲骨文的形体,上部是“車(伪作“车”)”,下部是三条马缰绳,表示这一辆车套了三匹马。②是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结构相同。③是小篆的形体,因缰绳形与束丝形相当,故讹变为丝形,且中间一条缰绳变为“ロ”,与“車”相连。许慎说:“軎(wèi),車轴端也。”④是楷书正体字。③为今人自造的伪体字。

《说文》:“轡,马轡也。”轡”字的本义就是驾驭牲口所用的缰绳,如《诗经·郑风·大叔于田》:“执轡如组,两骖如舞。”大意为:拉住缰绳像有编有织,骖马两匹飞驰如舞。《诗经·秦风·小戎》:“四牡孔阜,六轡在手。”“孔”为“很”义,“阜”为“高大”义。诗的大意为:四匹公马高又大,六条马缰手中拉。

“轡头”是指马的笼头、嚼子之类,如《木兰诗》:“南市买轡头。”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感谢您的中肯建议和理性评价!
游客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文章更多...
  • [字疏] 正字疏【一画一部】 日期:2019-07-21 22:42:37 点击:425 好评:0

    李白的《蜀道难》中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个“一”字就是最小的自然数。①是甲骨文的形体,②是金文的形体,③是小篆的形体,④是楷书的形体。这四种形体是一脉相承的。“ー”字讲法很多,主要有这样几种:当最少的整数用,比如一人、一马,一...

  • [字疏] 正字疏【三画亼部】 日期:2019-08-26 12:00:43 点击:379 好评:0

    这是个“亼(jí)”字,是小篆的形体。这个字至今在甲金文字中还没有发现过。这是个会意字,三画聚合在一起,表示“集”的意思。《说文解字亼部》:“亼,三合也。”实际是“集”的异体字。 这个字现在不单独使用了,仅作部首字用。凡由“亼”字所组成的字,...

  • [字疏] 正字疏【三画大部】 日期:2019-09-24 06:03:08 点击:293 好评:0

    “大”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金文②、小篆③都像“人”形。楷书④则把人的两臂伸平变成了一横,看起来还是人叉腿张臂而立的样子。“人”为“万物之灵”,所以上古以人为大,这就成了“大...

  • [字疏] 正字疏【二画又部】 日期:2019-07-21 22:41:04 点击:279 好评:0

    又部 这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又字本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就像一只右手张开手指的侧视形。其向左上方伸展的笔画是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的重叠形;向左下方伸展的一笔是大拇指;中间的一笔是食指;向右下方伸展的一长笔是手臂。金文②就更像一只张开的右手爪了。...

  • [字疏] 正字疏【三画宀部】 日期:2019-08-23 14:43:14 点击:279 好评:0

    宀部 这是个“宀(miǎn)”字,在古代就是房子的意思。甲骨文①和金文②都有房子的样子。小篆③将直笔写为曲笔,其造字意图与甲骨文和金文相同。楷书④依小篆而来。 “宀”字的本义就是房屋。许慎《说文解字》说:“交覆深屋也。象形。”这是对的。 “宀”...

热点文章更多...
  • [字疏] 正字疏【一画一部】 日期:2019-07-21 22:42:37 点击:425 好评:0

    李白的《蜀道难》中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个“一”字就是最小的自然数。①是甲骨文的形体,②是金文的形体,③是小篆的形体,④是楷书的形体。这四种形体是一脉相承的。“ー”字讲法很多,主要有这样几种:当最少的整数用,比如一人、一马,一...

  • [字疏] 正字疏【三画亼部】 日期:2019-08-26 12:00:43 点击:379 好评:0

    这是个“亼(jí)”字,是小篆的形体。这个字至今在甲金文字中还没有发现过。这是个会意字,三画聚合在一起,表示“集”的意思。《说文解字亼部》:“亼,三合也。”实际是“集”的异体字。 这个字现在不单独使用了,仅作部首字用。凡由“亼”字所组成的字,...

  • [字疏] 正字疏【三画大部】 日期:2019-09-24 06:03:08 点击:293 好评:0

    “大”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金文②、小篆③都像“人”形。楷书④则把人的两臂伸平变成了一横,看起来还是人叉腿张臂而立的样子。“人”为“万物之灵”,所以上古以人为大,这就成了“大...

  • [字疏] 正字疏【二画又部】 日期:2019-07-21 22:41:04 点击:279 好评:0

    又部 这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又字本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就像一只右手张开手指的侧视形。其向左上方伸展的笔画是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的重叠形;向左下方伸展的一笔是大拇指;中间的一笔是食指;向右下方伸展的一长笔是手臂。金文②就更像一只张开的右手爪了。...

  • [字疏] 正字疏【三画宀部】 日期:2019-08-23 14:43:14 点击:279 好评:0

    宀部 这是个“宀(miǎn)”字,在古代就是房子的意思。甲骨文①和金文②都有房子的样子。小篆③将直笔写为曲笔,其造字意图与甲骨文和金文相同。楷书④依小篆而来。 “宀”字的本义就是房屋。许慎《说文解字》说:“交覆深屋也。象形。”这是对的。 “宀”...

栏目列表
站长推荐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正字疏【一画一部】
发布:2019-07-21 22:42:37
点击:425  佳度:0
正字疏【三画亼部】
发布:2019-08-26 12:00:43
点击:379  佳度:0
正字疏【三画大部】
发布:2019-09-24 06:03:08
点击:293  佳度:0
正字疏【二画又部】
发布:2019-07-21 22:41:04
点击:279  佳度:0
正字疏【三画宀部】
发布:2019-08-23 14:43:14
点击:279  佳度:0
正字疏【二画冫部】
发布:2019-07-24 09:35:12
点击:275  佳度:2
正字疏【三画夕部】
发布:2019-08-20 21:51:16
点击:261  佳度:0
正字疏【三画广部】
发布:2019-07-29 16:35:53
点击:258  佳度: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