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李退山文集  |  高级搜索  |  TAG标签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汉泊客文化网

汉泊客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哲 > 中国历史 > 先秦 >

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

时间:2017-10-25 18:56来源:未知 作者:淡蓝的天 责编:caian 点击: 小字中字大字汉典
史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记载者和传承者,他们通过如实记录和诠释史实,以史的明鉴作用警示后人,以史的惩戒功能检视和约束当朝政治,集文化功能与政治功能于一身。 在中华三千年的文明史中,史官制度源远流长,其应因变化及由此形成的史官文化,承载着丰富而……

史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记载者和传承者,他们通过如实记录和诠释史实,以史的明鉴作用警示后人,以史的惩戒功能检视和约束当朝政治,集文化功能与政治功能于一身。

在中华五、六千年的文明史中,史官制度源远流长,其应因变化及由此形成的史官文化,承载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意义深远,值得研究。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官制度沿革概述

史官之设,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唐代刘知几《史通·外篇·史官建置》所论,黄帝时便有仓颉、沮诵为史官。“皇帝之世,始立史官,仓颉、沮诵居其职,至于夏商乃分置左右,言则左史书之,动则右史书之。故曰: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经《尚书》,事经《春秋》者也1。 ”

夏代有太史终古,商代有内史向挚2,殷墟甲骨卜辞多见贞人,既掌握卜筮的人,同时也是史官。

到了周代,史官更有较细的分科。《周官礼记》中记载,周代的史官有: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太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这一时期,周王室之下的诸侯国家也纷纷设置史官,名目有太史、南史、御史等等。其职责大致相同,即记录史实,汇编成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赵渑池相会,秦王令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接着蔺相如使秦王击缶,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可见,国王的一举一动都有御史在侧加以记录,以为修史资料。

古代的著名经典《尚书》是最早的官方历史文献的汇集。春秋时期有“百国春秋”,见于《墨子·非命中》篇。为孟子所称道的晋之《乘》,楚之《杌》,鲁之《春秋》,即是各国史书中之尤为著名者。

再其后,《竹书纪年》是战国后期魏国史官撰成的编年体史书,记载自夏代至战国时期史事。

《世本》则是记载从黄帝到战国末期事迹的史书,据学者研究当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官根据前代史官的记录,相继编撰而成。

秦时,以太史令为记史之官,这一制度为汉代承袭。为巩固西汉政权,刘邦要陆贾“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无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3”,总结历史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通古今之变的要求,并设置史官太史令,掌天官事同时从事历史的研究和著述。

西汉太史令主管历史记录和天文星历,任此职者以司马迁父子为著,这一官职在司马氏家族世代相传,以为世职。

汉武帝置史官,除太史令外,又在宫中置女史,以记皇帝起居,故有《禁中起居注》,东汉因之,但东汉在太史令以外,又设兰台令史之职,史官和星历官有了分工。

三国时期,曹刘孙三家在鼎立中,均设有史官。《晋书·职官志》》载“魏明帝太和中,设置著作郎,于此始有其官”,专门从事国史撰修。孙吴有“左国史”、“右国史”、“东观令”,蜀有“令史”等,并均有国史著作,魏有《魏书》、《魏略》,吴有《吴书》,蜀有《蜀书》、《蜀本纪》等当代史。

西晋进行了简单的统一,《晋书·职官志》》载:晋惠帝元康二年“诏曰:祝作旧属中书,而秘书既典文籍,今改中书著作为秘书著作”。东晋虽然偏安江左,《晋书·干保传》》载:元帝诏干宝:“宝以才器,诏为著作郎,领国史,著《晋纪》,史官定名为著作,专职史务,因此各国均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国史著作。宋、齐以下,改佐著作郎为著作佐郎。

十六国政权,均设有史官:汉有“左国史”、前凉有“儒林郎中”,南凉有“国纪祭酒”,西凉有“高门学士”等。

北朝政权,元魏时,据《魏书·官氏志》载:“元魏初称制,即有史臣”,还建立了修史机构“于秘书置著作局”,设有“起居注令史”,出现了史官分职并设专门机构,如北齐设“起居省”,专事记住工作。北魏孝文帝时,为突出本民族及政权的地位,对国史的撰修严加控制,“朝议又以为国史当专人代人,不宜归之汉士”,并由宰相监修,历北齐、北周,成为北朝的定制。北齐有“监修国史”,北周有“监修国史”、“著作上士”、“著作中士”等史官。

唐代专门性的史馆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官制度趋于规范化。贞观年间,唐太宗于禁中设立国史馆,以宰相监修史事,罢著作郎一职,这是古代史官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此外,唐初于门下省置起居郎,后又在中书省置起居舍人,分为左右,对立于殿,主起居之事,故有时也称为左右史,专门负责记录朝廷及皇帝起居言行。

五代迄清,史官制度多因唐代而各有损益,其名称虽有变化,而职掌略同,其中以宋清两朝较为繁复。

宋代史馆制度有了更大的发展,重要表现就是史馆规模扩大。在中国历史上,宋代的修史机构可以说是最多的,有史馆、编修院、国史院、实录院、日历所、起居院、会要所、玉牒所、圣政所、时政记房等多种修史机构,史官地位也较尊崇。宋承唐制,逐渐形成了以史馆为基础,起居院、两时政记房、玉牒所、日历所为常设分支机构和各种修书局为编撰机构的修史体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修史程序,建立了严密的收集、报送史料、档案的制度;皇帝干预修史趋于制度化。

辽金两朝,虽然是胡人政权,但在史学发展中,仿效唐宋制度,设置修史机构。金代的修史机构有国史院、记注院、著作局。记注院的职责主要有朝参日随朝记录朝议,记录皇帝与宰臣议事,随侍皇帝左右。国史院为常设机构,其史职设置为监修国史、修国史、同修国史、编修官、检阅官等,主要职责是修本朝实录,其史官的特点是,民族史官占一定比例、以一流人才担任史官、多以翰林官兼任等。

辽国有国史院,蒙元有翰林兼国史院,明以翰林院掌史事。“史官掌修国史。凡天文、地理、礼乐、兵制诸大政”皆有他们编撰,也负责实录的撰修。起居注设于明初,万历时由翰林院官兼,后罢去。起居注、实录归翰林院兼摄。

满清以翰林院掌国史、图籍管理与侍读等职,以国史馆、实录馆掌撰修史,以起居注衙门掌起居之事,其史职则多以他官兼任。

综上,中国古代史官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兼掌到专事,逐步系统化、制度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变化和发展的需要,是古代政治、文化的一个缩影。

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官制度的特征
第一节 史官建置的散乱无序到完善严谨

汉民族的历史意识在其文明早期即相当发达,上述黄帝时期史官的出现可作为见证。但中国古代史官制度从产生、发展到逐步完善,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史官职事由兼到专,史官职能与分工的日趋明确,是随着历代治史经验的不断积累而逐渐发生的。

最初的史官是巫祝者的兼职,占卜、祭祀、记事,各项职事集于一身,史官往返于神事与人事之间,是国家政治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关于这一点,将在后文详述。

史官不仅身兼多职,早期的史官内部亦无分工,举凡记录帝王言行、整理档案资料、典籍,写作著述等,都属史官份内之事,无彼此之分;而且,史官内部机构也散乱不成体系,统属不明。如此建置对史官职能的有效发挥显然是不利的,因此,随着历代统治者对治史一事的日益重视,随着国家官僚体制的日益成熟,史官制度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魏晋以后,史官主要分为两大类:起居注官和史馆史官,前者专门负责记录君主的言行与政务,后者负责编纂官方历史。

专职的“起居官”在北魏始设,称“起居令史”。隋代在中书省设“起居舍人”,唐宋时,在门下省设“起居郎”,与“起居舍人”分掌君主言行记录之事。明初曾专设起居注,洪武九年(公元 1377 年),这一制度被废止,至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重新恢复。改革后,在日讲起居注官之外,又将这一职责赋予与君主“秘殿独对”的当事大臣,由他们在“秘对”之后记录过程,封送史馆作为修纂官史的依据。这一时期还设立了起居注馆,编纂六曹章奏。满清起居注以翰林、詹事等日讲官兼充,称“日讲起居注官”。

起居注的职责,按《宋史·职官志》:“掌记天子言动。御殿则侍立,行幸则从,大朝会则与起居舍人对立于殿下螭首之侧。凡朝廷命令赦宥、礼乐法度损益因革、赏罚劝惩、群臣进对、文武臣除授及祭祀宴享、临幸引见之事,四时气候、四方符瑞、户口增减、州县废置,皆书以授著作官。”

专职的史馆史官始设于曹魏,始于魏明帝太和年间,《唐六典》载:“至魏明帝太和中,始置著作郎及佐郎,隶中书省,专掌国史。至晋惠帝元康二年,改隶秘书省,历 4宋、齐、梁、陈、后魏,并置著作,隶秘书省,北齐因之,代亦谓之史馆” 。当时置著作郎一人称大著作郎专掌史职下有佐著作郎八人。

到北齐时改称史阁,又称史馆,“史阁史馆之名,自此有也5”,宋齐以后,称佐著作郎为著作佐郎。

著作郎既有专职,也有兼职者,“其有才堪撰述,学宗文史,虽居他官,或兼领著作。亦有虽为秘书监6,而仍领著作郎者” 。此后历隋至唐初,均无大的变化,直至唐太宗贞观年间,这种情况才发生了改变。

唐时,开始专设史馆,并以宰相监修国史。贞观年间,唐太宗于禁中设立国史馆,内有监修国史一人,由宰相兼领,修撰四人,为修史的史官,直馆若干人,即以他官兼修国史之作,还有其它,如抄写等辅助人员。至此,著作郎一职实际被废除。

宋代,负责修史的机构主要有“实录院”、“国史馆”、“玉牒所”、“会要所”等。明代,史馆为翰林院,所有史务,都由翰林院官员承担。这一制度为满清基本沿袭。

史馆史官的职责,按《明史·职官志》的规定:“翰林院史官,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实习官,无定员。学士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义制度,详正文书,备天子顾问。凡经筵日讲,纂修实录、玉牒、史志诸书,编纂六曹章奏,皆奉敕而统录之”。“史官,掌修国史。凡天文、地理、宗潢、礼乐、兵刑诸大政,及诏敕、书檄,批答王言,皆籍而记之,以备实录。”

第二节 史官职能的多样性到专门性

汉代司马迁父子曾追述自己家族的历史:“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火正黎7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8。”

从这段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出,史官之先,实可以上溯至颛顼时期的南正重和火正黎,他们是司掌天地祭祀的神职人员。根据汉代其他学者的论述,早期史官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职掌,不应是别的,正是观象制历,祭祀鬼神。

远古时期的中国,观象制历的职能主要掌握在巫、瞽手中。巫是原始文化的保存者和传播者,许多原始技能及知识,都是由巫发明并掌握的,观象制历的技能最初也是巫祝者的专利。

据先秦文献的记载,上述作为史官之先的南正重、火正黎,就是“绝地天通”、负责交通神人的巫9,他们能感知天地之事,预测人间祸福。

最初的这些巫者往往都是一身而兼数种乃至数十种技能,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及科学水平的提高,巫的技能也逐渐出现专门化的趋势,职业分化不可避免。于是,同为“巫”的身份的祭祀活动中的主祭者与记录者各自有了专属职责,祭祀记录者便是后来的“史”。

《礼记·王制》云:“大史典礼,执简记,奉讳恶”,大约在殷商时期,“史”的职能由主祭转变为对祭祀活动的“记录”,这一职事随着政治的需要在后来的历史中不断细化和扩大,乃至于到了后世,一些分别以“史”称谓的职官已经完全背离了最初为他们设定的职能。

在先秦时期史官的职事相当广泛,不仅要记录和保管历史资料,还要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主管国家祭祀,史官职责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表现为:

第一、从事宗教活动。

罗振玉先生说过:“因卜祭而有大史之名。” 见于卜辞中的史、大史、卿史等,所掌皆贞卜祭祀古人常把“巫史”,“祝史”并提,可看出最初的史官即这些贞卜之人,他们作为沟通神与王的媒介而存在,说明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第二、整理文字。

如前所述史之本义为著录文字,史官是随着文字的产生、发展、成熟而逐渐出现的。如中国最早的一部字书 《史籀篇》 就出于周宣王时的太史籀之手。

这样看来,古代的史官对汉字的形成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第三、记录时事整理和保管秘阁典籍。

《汉书·艺文志》载:“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所谓记言,就是为君王起草文书,发布文告,推行政令;所谓记事,是指负责记录平时发生的与君王有关的一些重要事件,既包括人事活动,还包括自然界的风霜灾变。如鲁成公二年,周定王破格接待晋国史臣巩朔,按制度应由史官记录在案,但事后,定王却派人告诉史官,认为此举不合礼制,不要记入史册。又比如周敬王十四年楚、吴柏举之战时,楚国史官史皇亲自督阵,他劝令尹子常力战,不幸楚军败绩,子常逃奔郑国,史皇却战死疆场。从这两件事可看出,古代的史官跟随在王的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并随时记录国君言行。

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初的史官行使的是后世宰相的职权,辅佐君主管理天下。记录既由史官担任,整理已成的典册文书,当然应由史官保管。

如前所引的夏太史令终古,商太史令向挚,还有晋太史屠黍等,都在国家快要灭亡时将其所保管的图法随身携带。

注释

1、《世本·初学记》

2、《吕氏春秋·先识篇》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年版。

3、《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华书局 1959 年版。

4、《晋书·职官志》,中华书局 1974 年版。

5、《宋本大唐典》 ,中华书局 1991 年版。

6、《史通》,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

7、原作“北正黎”,此据司马贞《史记索隐》改正。

8、《史记·太史公自序》 中华书局 1959 年版。

9、《尚书·吕刑》《国语·楚语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感谢您的中肯建议和理性评价!
游客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头条更多...
  • [先秦] 秦始皇修建长城究竟是劳民伤财还是造福国家? 日期:2020-07-21 13:23:05 点击:393 好评:4

    提起长城,就不禁会让人想起他的缔造者秦始皇嬴政!历史上对于秦始皇修建长城究竟是对是错一直争论不休,难道千古一帝嬴政修建长城真的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吗?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最大的忧患就是来自北方的匈奴。公元前两百一十五的时候,秦始皇嬴政派兵北伐匈...

  • [先秦] 大禹治水不是神话,科学家在青海发现遗址! 日期:2017-10-17 09:29:04 点击:244 好评:2

    世界多个民族,如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中国、玛雅等文明中,都有大洪水的传说,在中国最为人所知的是发生在大约公元前1920年的大洪水及大禹治水故事。 据说当时的洪水看上去像是〝无止尽的滚滚开水〞,凶猛的洪水摧毁黄河河道、古城的街道和农田。一位...

  • [先秦] 何人最早提出华夷之辨? 日期:2017-06-20 09:31:43 点击:301 好评:4

    何人最早提出华夷之辨?华夷之辨与法家有何联系?何种学说是富国强兵的利器?原创 2017-06-19 战虎 汉族之声大道无为来自汉族之声00:0002:07华夷之辨是一种朴素的民族主义思想,那么,中国最早提出华夷之辨的人是谁?很多人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或者是不知...

  • [先秦] 李辉:中华文明起源时间前推5000年 日期:2017-06-15 15:45:49 点击:176 好评:0

    本文作者李辉博士,著名的分子人类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以基因技术为突破口,致力于民族历史的研究。关于复旦大学对于汉民族血统的研究成果,可参考:汉人并非多民族混合而成_严实一席讲座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时...

热点头条更多...
  • [先秦] 秦始皇修建长城究竟是劳民伤财还是造福国家? 日期:2020-07-21 13:23:05 点击:393 好评:4

    提起长城,就不禁会让人想起他的缔造者秦始皇嬴政!历史上对于秦始皇修建长城究竟是对是错一直争论不休,难道千古一帝嬴政修建长城真的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吗?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最大的忧患就是来自北方的匈奴。公元前两百一十五的时候,秦始皇嬴政派兵北伐匈...

  • [先秦] 何人最早提出华夷之辨? 日期:2017-06-20 09:31:43 点击:301 好评:4

    何人最早提出华夷之辨?华夷之辨与法家有何联系?何种学说是富国强兵的利器?原创 2017-06-19 战虎 汉族之声大道无为来自汉族之声00:0002:07华夷之辨是一种朴素的民族主义思想,那么,中国最早提出华夷之辨的人是谁?很多人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或者是不知...

  • [先秦] 大禹治水不是神话,科学家在青海发现遗址! 日期:2017-10-17 09:29:04 点击:244 好评:2

    世界多个民族,如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中国、玛雅等文明中,都有大洪水的传说,在中国最为人所知的是发生在大约公元前1920年的大洪水及大禹治水故事。 据说当时的洪水看上去像是〝无止尽的滚滚开水〞,凶猛的洪水摧毁黄河河道、古城的街道和农田。一位...

  • [先秦] 李辉:中华文明起源时间前推5000年 日期:2017-06-15 15:45:49 点击:176 好评:0

    本文作者李辉博士,著名的分子人类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以基因技术为突破口,致力于民族历史的研究。关于复旦大学对于汉民族血统的研究成果,可参考:汉人并非多民族混合而成_严实一席讲座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时...

最新文章更多...
  • [先秦] 司徒、司马、司空各是什么官职? 日期:2017-11-03 08:22:22 点击:1685 好评:2

    先秦司徒、司马、司空三种官职。这类官名在甲骨文卜辞或商代铭刻中均不见,似为周人特有。据《诗·大雅·緜》记载,周人在歧山初创基业时即已有司空、司徒之类的官职。《尚书...

  • [先秦] 被误解千年的“三纲五常” 日期:2020-08-09 08:50:01 点击:1124 好评:4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这样的: 三纲五常由西汉董仲舒首提,记于他的名著《春秋繁露》中——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

  • [先秦] 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 日期:2017-10-25 18:56:54 点击:443 好评:6

    史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记载者和传承者,他们通过如实记录和诠释史实,以史的明鉴作用警示后人,以史的惩戒功能检视和约束当朝政治,集文化功能与政治功能于一身。 在中华三千年的文明史中,史官制度源远流长,其应因变化及由此形成的史官文化,承载着丰富而...

  • [先秦] 春秋战国战无不胜的精锐部队 日期:2017-04-16 18:50:04 点击:400 好评:0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

  • [先秦] “三星堆研究”真的遭到隐瞒了吗? 日期:2021-03-25 16:40:04 点击:349 好评:0

    这两天,因三星堆遗址新发现六座祭祀坑,并出土了500余件重要文物,三星堆文明已变成了一个大热点,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讨论文章极多。这些讨论,主要围绕着三星堆文明是从哪里来的这个大主题展开。其中有些说法很荒唐,却又流传甚广,所以本文略谈几句。 一...

热点文章更多...
  • [先秦] 司徒、司马、司空各是什么官职? 日期:2017-11-03 08:22:22 点击:1685 好评:2

    先秦司徒、司马、司空三种官职。这类官名在甲骨文卜辞或商代铭刻中均不见,似为周人特有。据《诗·大雅·緜》记载,周人在歧山初创基业时即已有司空、司徒之类的官职。《尚书...

  • [先秦] 被误解千年的“三纲五常” 日期:2020-08-09 08:50:01 点击:1124 好评:4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这样的: 三纲五常由西汉董仲舒首提,记于他的名著《春秋繁露》中——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

  • [先秦] 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 日期:2017-10-25 18:56:54 点击:443 好评:6

    史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记载者和传承者,他们通过如实记录和诠释史实,以史的明鉴作用警示后人,以史的惩戒功能检视和约束当朝政治,集文化功能与政治功能于一身。 在中华三千年的文明史中,史官制度源远流长,其应因变化及由此形成的史官文化,承载着丰富而...

  • [先秦] 春秋战国战无不胜的精锐部队 日期:2017-04-16 18:50:04 点击:400 好评:0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

  • [先秦] 秦始皇修建长城究竟是劳民伤财还是造福国家? 日期:2020-07-21 13:23:05 点击:393 好评:4

    提起长城,就不禁会让人想起他的缔造者秦始皇嬴政!历史上对于秦始皇修建长城究竟是对是错一直争论不休,难道千古一帝嬴政修建长城真的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吗?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最大的忧患就是来自北方的匈奴。公元前两百一十五的时候,秦始皇嬴政派兵北伐匈...

栏目列表
站长推荐
推荐内容
古代的虎符能调兵, 为何没人偷虎符造反呢?
发布:2018-02-01 21:53:55
点击:114  佳度:0
热点内容
司徒、司马、司空各是什么官职?
发布:2017-11-03 08:22:22
点击:1685  佳度:2
被误解千年的“三纲五常”
发布:2020-08-09 08:50:01
点击:1124  佳度:4
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
发布:2017-10-25 18:56:54
点击:443  佳度:6
春秋战国战无不胜的精锐部队
发布:2017-04-16 18:50:04
点击:400  佳度:0
秦始皇修建长城究竟是劳民伤财还是造福国家?
发布:2020-07-21 13:23:05
点击:393  佳度:4
“三星堆研究”真的遭到隐瞒了吗?
发布:2021-03-25 16:40:04
点击:349  佳度:0
穿越到秦朝的1001种死法
发布:2017-09-24 10:33:15
点击:336  佳度:2
何人最早提出华夷之辨?
发布:2017-06-20 09:31:43
点击:301  佳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