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李退山文集  |  高级搜索  |  TAG标签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汉泊客文化网

汉泊客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哲 > 世界历史 > 古代历史 >

波斯安息的子孙—巴列维三大家族

时间:2018-12-06 12:25来源:乌兹别克吧 作者:中亚战神马合木 责编:caian 点击: 小字中字大字汉典
对于巴列维这个名字,七〇年代之前的人们并不陌生,因为它是伊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名称,到1979年的时候才被伊斯兰革命终结。然而说起巴列维与伊朗、波斯、安息、萨珊等词的密切关系,就不太为人所知了。 巴列维王朝由礼萨汗创建于1925年,之前的恺加王……

对于“巴列维”这个名字,七〇年代之前的人们并不陌生,因为它是伊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名称,到1979年的时候才被伊斯兰革命终结。然而说起“巴列维”与“伊朗”、“波斯”、“安息”、“萨珊”等词的密切关系,就不太为人所知了。

巴列维王朝由礼萨•汗创建于1925年,之前的恺加王朝以及更早的阿夫沙尔王朝、萨法维王朝、帖木尔王朝等大多是由出身于突朗(“突”即“突厥”,“朗”即“伊朗”。)的半伊朗化游牧民族所建,恺加王朝后期,英、俄等列强入侵,民族主义兴起,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军事强人礼萨•汗,其势力奠基于沙俄协助建立的哥萨克部队,在掌握军政大权之后,礼萨•汗逐步排除英、俄列强在波斯的势力,向德国靠拢,将国号也由“波斯”改为“伊朗”,这固然可用当时德国“雅利安主义”的影响来解释,但礼萨推翻恺加王朝、创建新王朝之后,将王室的姓氏也改为“巴列维”,其原因又何在?

个中奥妙,缘于礼萨•汗的籍贯,乃是伊朗北部里海南岸山区的马赞德朗,这一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历史上素为抵抗外敌入侵的大本营及前朝势力的避难地,在阿拉伯人征服波斯之后的几个世纪,这里先后出现过许多独立或自治的小王朝,或为萨珊王室后裔,或为安息-巴列维的子孙,继续保存祆教传统,顽强抵抗伊斯兰教的入侵,其中的巴文德(Bavand/Bavend)王朝一直持续到十四世纪,巴杜斯潘(Baduspan)王朝更是延续到十六世纪,基于这样的渊源,礼萨•汗为恢复伊朗正统,便自托古老帝室后裔,打出“巴列维”的旗号,而“巴列维”正是安息王朝与萨珊王朝期间波斯传统的象征性名称,其地位足以比肩我中华之“刘氏”与“大汉”。

“巴列维”,现代波斯语的拉丁转写为pahlavi,其他形式尚有pahlav/pahlaw等,汉译也作“钵罗婆”、“帕拉维”等,其来源同“帕提亚”(parthia)一词存在密切关系——“帕提亚”是“巴列维”在西方拉丁文史料中的拼法,“巴列维”则是其本地语文中的拼法。在西方历史上,帕提亚帝国因与罗马帝国对抗而闻名,而在东方,这一帝国更为著名的名称却是与“巴列维”及其帝室始祖“安息”(Arshak)联系在一起的。

在汉文的史籍记载中,中国最早与伊朗建立正式邦交便发生在汉朝与安息王朝时期;而萨珊王朝时期,波斯-伊朗的通行语言逐渐被称为“巴列维语”,亦即中古波斯语,也就是后来成为波斯文学语言标准的达里语的前身。安息-巴列维家族对波斯的统治虽然持续了四百余年,却远不是中央集权的,相反,它很大程度上更像是一种部落联盟与封建采邑制度的混合,在安息王朝历史上,帝位之争十分频繁,各地诸侯也纷纷割据自立——阿尔达西尔(Ardashir)正是趁着安息末年的内乱迅速崛起一举建立萨珊王朝的。然而,分封也有好处,那就是贵族势力雄厚,尽管皇权衰微,而国祚却可以长期延续,这正如诸侯拱立下周朝的八百年基业。

在伊朗安息王朝的晚期,帝室的一支被分封到属国亚美尼亚,这一亚美尼亚的安息王朝一直统治到公元428年,因此,当萨珊家族推翻安息家族在伊朗的统治后,安息的正统便转移到了亚美尼亚,在亚美尼亚史家的撰述中相应也保存了更多的关于安息-巴列维贵族的信息,而这些安息时代的世家大族在萨珊时期甚至阿拉伯哈里发帝国崛起之后的时期仍然在西亚、中亚甚至南亚等地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试对其中最为著名的三大家族进行一番梳理。

据柯伦的摩西《亚美尼亚史》记载,安息帝阿尔沙维尔(Arshavir,通常被认为即历史上的弗拉特四世Phraates IV)有三子一女,分别为阿尔塔西斯(Artashes)、卡林(Karen)、苏林(Suren)和柯西姆(Koshm),阿尔沙维尔死后诸子围绕继位问题发生争执,后达成协议,阿尔塔西斯家族若绝嗣,则帝位将由卡林家族、苏林家族和伊斯帕赫帕特家族(Aspahapet/Ispahapet/Sparapet,柯西姆的丈夫任职军队统领Aspahapet,故有此称)依次继承,并且自此之后,这三大家族拥有“巴列维”的名号,亦即类似于安息王朝选帝侯的地位。

《剑桥伊朗史》分析这段记载时,指出其含有高度的传说成分,时序错乱,故而一向不为研究者看重,比如“巴列维”三大家族的第三位伊斯帕赫帕特家族便常常与第二位的苏林家族混为一谈,而“伊斯帕赫帕特”一词又更多地用于表示伊朗、亚美尼亚军队统领的官职名称,愈加使人对其也表示“巴列维”三大家族之一的名称产生怀疑。不过,诸多史料表明,卡林家族和苏林家族的存在确凿无疑,这些贵族未必真的是安息帝室的直系分支,很可能是从前部落联盟时期的同盟部族,不排除其间存在传统的婚姻关系,基于此,我把伊斯帕赫帕特家族的事迹并入苏林家族,同时增加另一重要家族——米赫兰(Mihran)家族,依此构成新“巴列维三大家族”,来进行梳理。

在古代伊朗的传统中,“七”是一大圣数,阿黑门王朝时期的波斯帝国就曾经设置七大行省、七大总督,其后的安息王朝和萨珊王朝继续保持这一传统,并由此附会出与之对应的“七大家族”(Seven Clans/Houses,伊朗语为Haft Khandan),作为古波斯帝国中门阀世族的代表,然而细检这七大家族,除“巴列维三大家族”之外,其余所指众说纷纭,并不确定,很大程度上是为凑数而作。

苏林

在“巴列维三大家族”中,苏林家族无疑最为著名,尽管在亚美尼亚传统中它排在卡林家族之后,但无论是西方的罗马帝国还是东方的波斯帝国,都一度将苏林家族视为仅次于安息皇室的第一大贵族,帕提亚的军队统领亦多由其担任。其中最有名望之人,自然是击败罗马大军、将统帅克拉苏斩首的帕提亚将军苏雷那(Surena/Surenas),这次战役史称“卡雷(Carrhae)之战”,正是“古罗马士兵借境安息、匈奴落脚甘肃”假说的起源事件。据普鲁塔克(Plutarch)记载,这位年轻的将军出身国内的名门望族,连帕提亚国王的王冠也须由其家族来加冕,而在战后不久,因功高震主,苏雷那旋即被国君所杀。事实上,“苏雷那”只是其姓氏“苏林”的拉丁化拼法,其真实的名字则失载,而在某些传说中,苏雷那的名字叫做鲁斯塔姆(Rustam),正是《列王记》中伊朗第一勇士鲁斯塔姆的原型。

在《列王记》中,鲁斯塔姆的对手是以阿夫拉西亚卜(Afrasiyab)为首的突朗(“突”即“突厥”,“朗”即“伊朗”。)人,其原型很可能正是安息王朝前期因大月氏西迁所引发民族大迁徙中波及的那一部分塞人(Saka)。根据孙毓棠的论证,正是依靠苏林家族在东方的征讨,安息王朝平定了塞人的侵扰,而与此同时,苏林政权也逐渐独立,在中国史籍中被称为“乌弋山离”,在印度传统中则被称为“钵罗婆”、“帕腊瓦”或“印度-帕提亚”,并往往与入侵印度的塞人即“印度-斯基泰”混淆起来;其著名的国王冈兜发内斯(Gondophernes或Vindopharna)则被一些学者视为《列王记》中鲁斯塔姆之祖父萨姆(Sam)的原型。乌弋山离的统治中心在伊朗的东方、印度的西方,由于帕提亚人与塞人在各方面都非常接近,因此两者迅速融合,当地遂被称为“塞斯坦”/“锡斯坦”,也被视为苏林家族的传统领地。据今人研究,《列王记》中关于勇士鲁斯塔姆的部分不见于祆教圣经《阿维斯塔》,系取材于锡斯坦当地的塞人传说,而《列王记》中对萨珊王朝之前的“凯扬王朝”的记载又保存了许多安息王朝时期的信息,因此,鲁斯塔姆的原型虽然未必就是抗击罗马杀死克拉苏的那位年轻将军苏雷那,但将鲁斯塔姆家族的原型定位于抗击塞人侵扰、保卫并开拓安息王朝东方疆域的苏林家族,确实是非常合理的一种看法。

锡斯坦的苏林家族在东方的统治断断续续维持了一百多年,到公元一世纪中期,贵霜王朝兴起,其地一度附属于贵霜,但到公元三世纪萨珊王朝兴起后,此地旋又回归波斯,其中苏林家族与安息皇室的矛盾(苏雷那之死以及帝位继承问题等)可能是促使苏林家族协同伊斯帕赫帕特家族背叛安息皇室与卡林家族、早早投入萨珊怀抱的重要因素。下面关于“阿纳克”及其后裔的传奇记载主要见于亚美尼亚史料,其对亚美尼亚民族发生的影响也更大。在伊朗的安息王朝与萨珊王朝交嬗之际,波斯的安息帝室被萨珊人灭族,作为其分支的亚美尼亚安息小朝廷出兵波斯,救出卡林家族遗孤,企图扶植安息势力东山再起,其国王库思老(Khosrov,通常被认为即梯利达特二世Tiridate II)骁勇异常,一度将萨珊王朝的阿尔达西尔杀得丢盔弃甲,远遁东方印度一带,此时已经归顺萨珊王朝的苏林家族中站出来一位名叫“阿纳克”(Anak,意为“有罪之人”)的贵族,与阿尔达西尔达成秘密协议,约定阿纳克前往刺杀库思老,事成之后阿尔达西尔须保证其家族的名誉、地位及财富,于是阿纳克假装获罪被满门抄斩,只身一人逃出萨珊人的追杀往库思老处,逐渐骗取其信任,几年之后俟机刺杀了库思老,旋即被其手下人灭族,然而走漏了两个儿子,一个逃往“中国”,另一个则逃往拜占庭。逃往拜占庭的这个遗孤,接受洗礼,皈依了基督教,教名为“圣格里高利”(St. Gregory),后来在库思老的儿子梯利达特(Trdat)统治时期回到亚美尼亚,说服梯利达特接受了基督教,成为亚美尼亚的开山大主教,其后裔长期继任主教之位,末代主教萨哈克、(Sahak)的女儿联姻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哈玛扎斯普(Hamazasp),于是两家遂合而为一。那个逃往“中国”的遗孤,名叫作“苏林”(Suren),后被带回波斯宫廷,授予事先约定好的名誉、地位及财富,其家族后裔也常与萨珊王室联姻,很可能,伊斯帕赫帕特家族也沾了这光,或者,“伊斯帕赫帕特”只不过用作军队统领职位的名号,于是在萨珊朝末年巴赫兰•楚宾(Bahram Chobin)叛乱时波斯王库思老二世的两个舅舅维斯塔姆(Vistam)和文多依(Vindoy)既被看成是那个“中国”遗孤苏林的后裔,同时又被认为系出于伊斯帕赫帕特家族(Asparapet)

前面提到阿纳克的遗孤之一的苏林逃往“中国”,这固然只是一个传说,而那时代的西亚、中亚通常将阿姆河外以东之地泛称为“中国”,他们心目中的“中国人”也更多指的是匈奴、嚈哒、突厥等族,所以“中国”往往并非是指华夏中原之地,像马米科尼扬家族的“中国”祖先传说亦是如此,不过,苏林家族中的确有一支曾经落脚中国,这便是1955年西安出土的唐苏谅马氏墓志中所提到的苏谅家族,其中的“苏谅”正是苏林家族姓氏的汉译,苏谅无疑出自苏林家族,而并非萨珊王族,两者可能具有联姻关系,但绝不能混为一谈;由墓志可知,曾经隶属于长安神策军的苏谅生活于晚唐的九世纪后期,上距萨珊波斯亡国已经二百余年,历十余世,而犹能保持传统的祆教信仰及钵罗婆/巴列维语文,实在令人惊叹。

波斯,拜火教,祆教,索罗亚斯德教
【1955年西安出土的唐苏谅马氏巴列维文墓志】
卡林

  卡林(Karen),在罗马史料中被拼为Carenes,在后世穆斯林史料中被拼为Qarin,在亚美尼亚史料中位列巴列维三大家族之首。在《列王记》的英雄时代中,也有提到卡林家族(Karan)。按照亚美尼亚史料的传统,当伊朗安息王朝末代君主绝嗣时,本应由卡林家族继承帝位,但萨珊人对其进行了屠杀,仅剩两个遗孤被保存下来,其中一个前往亚美尼亚投奔其王库思老,这就是后世亚美尼亚贵族“金萨健/堪萨拉康”(Kamsarakan)家族的始祖“金萨/堪萨尔”(Kamsar)。按照通俗词源的解释,“堪萨尔”一名来源于其绰号“小脑袋”,因为堪萨尔作战勇猛,头部曾经被削掉一部分,故有此称。金萨健家族最著名的成员,当属摩尼教/明教的创始人——摩尼(Mani),据汉文摩尼教残经《摩尼光佛教法仪略》记载,“摩尼光佛诞苏邻国跋帝王宫金萨健种夫人满艳之所生也”,将其与相关的西方文献记载对勘(亨宁),可知摩尼的母亲满艳(Maryam)出身卡林家族的金萨健分族,为安息皇室后裔,摩尼的父亲跋帝(Patek)也出身帕提亚贵族,故摩尼创立之新宗教终为萨珊王朝所不容,其前朝遗裔之出身当亦为其中一大因素。金萨健/坎萨拉康家族迁往亚美尼亚之后,由于宗教的关系,更多地倾向拜占庭一方,其中不少成员曾加入拜占庭的军队成为其中的将领,比如查士丁尼“再征服”时期,最有名的将领是色雷斯人贝利萨留(Belisarius)和大宦官纳尔塞斯(Narses),后者便是亚美尼亚人,而与纳尔塞斯同名的另有亚美尼亚籍三兄弟将领,本来服役于波斯军中,后转投拜占庭,征战于意大利东哥特战场,他们正是出自坎萨拉康家族(“纳尔塞斯”也是安息、波斯人常用的名字,萨珊王朝末代君主伊嗣俟死后,其子卑路斯流亡中国,卑路斯之子名为“泥里师师”,就是“纳尔塞斯”的汉译)。随着亚美尼亚安息王室的绝嗣,坎萨拉康家族遂以巴列维家族在亚美尼亚的继承者自居,并一度在封地内建立起“巴列维王朝”,其后,随着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式微,坎萨拉康家族也逐渐衰亡,其领地被巴格拉图尼家族并吞。

传说中卡林家族的另一个遗孤留在了萨珊王朝,实际上这很可能是较早归顺萨珊人的卡林家族分支,这一分族在萨珊宫廷中的地位也不低,并且也以安息-巴列维的继承者自居,在萨珊王朝亡国之后,正是以卡林王朝(Qarinid)为代表的波斯遗民势力的顽强抵抗,才在北部的陀拔斯单/陀拔萨惮/塔巴里斯坦(Tabaristan,即今马赞德朗地区)保住了古代波斯的一点血脉。卡林王朝的始祖扎米赫尔(Zar-Mihr,又名苏赫拉Sukhra)是萨珊王朝巴拉斯、卡瓦德一世时期的首相,后因势力过大,被卡瓦德一世设计由米赫兰家族的沙普尔(Shapur)处死,但其家族并未被削弱,其后代扎根雷伊(Ray)山区,在萨珊亡国后继续与阿拉伯人周旋,多次发动反抗伊斯兰教、复兴祆教的运动,屡仆屡起,其后继者巴杜斯潘王朝甚至一直延续到十六世纪,此时上距萨珊波斯亡国已近千年,实在可谓是“史上最漫长”的抵抗运动之一。

米赫兰/Esfandiar/Spendiad

根据九世纪波斯史家泰伯里(Tabari,又译塔巴里,为塔巴里斯坦人)的记载,古代波斯拥有“巴列维”名号的有三大家族,除卡林与苏林之外,另一个便是位于雷伊的伊斯凡迪亚尔(Esfandiar)家族,又称斯潘达(Spendiad)家族,诺德克(Noeldeke)认为,斯潘达家族很可能正是泰伯里没有提到的传说中七大家族之一的雷伊的米赫兰(Mihran)家族。由于这两个家族常常被后人混淆,因此放在这里一起讨论。萨珊王朝中期君主巴赫兰五世的首相米赫尔•纳尔塞(Mihr-Narseh),即出自斯潘达/米赫兰家族,米赫尔•纳尔塞势力极大,三个儿子分别掌握了各项大权,其后的首相之争也主要在米赫兰家族和卡林家族之间展开,两者同为“巴列维三大家族”。到萨珊后期,米赫兰家族的另一支开始崛起,其代表人物即为“巴赫兰•楚宾”,巴赫兰•楚宾本为北方行省总督,时值突厥、拜占庭联合入侵,波斯两面受敌,楚宾率军击败突厥,射杀其叶护可汗,凯旋而返,旋即遇谗,遂被手下皇袍加身,称帝于军中,并打出恢复安息-巴列维旧国的旗号,击溃霍尔木兹四世,其子库思老二世在以两个舅舅维斯塔姆和文多依为首的前安息-巴列维贵族集团的压力下处死霍尔木兹四世后继位,然不敌楚宾,遂败奔拜占庭,搬取救兵,拜占庭派出以马米科尼扬家族穆舍尔(Mushel)为首领的亚美尼亚援军与楚宾进行了一场大战,战前,楚宾曾写信给穆舍尔,以恢复安息-巴列维旧贵族的政治地位为诱饵,劝说穆舍尔道:你我俱系巴列维家族(时穆舍尔已通过联姻继承了苏林家族的圣格里高利分支),相煎何急!何苦要同室操戈?为何要助纣为虐替萨珊人卖命?!然而穆舍尔不为所动,毅然拒绝,决战的结果,楚宾溃败,逃亡突厥、嚈哒,后终被库思老二世募人刺杀;而以穆舍尔为首的亚美尼亚贵族也遭库思老二世背弃,亚美尼亚复国之梦宣告破灭。另一方面,在亚美尼亚史料的传统中,米赫兰家族则是以格鲁吉亚贵族的形象出现的北方豪强,据此,它很可能是安息王朝时期北方的一大贵族,在安息灭亡之后,米赫兰家族曾经建立地方王朝在高加索阿尔巴尼亚地区实施过统治,这一统治甚至也延续到穆斯林入侵的九世纪,之后,这一米赫兰王朝被亚美尼亚的势力取代。而就在不久以后的中亚河中地区,兴起了伊朗人的萨曼(Samanid)王朝,著名的伊朗民族史诗《列王记》正是在这一王朝所发起的中古伊朗文艺复兴的大潮中诞生,而萨曼王朝传说中的始祖,竟然被追溯到二百多年前的巴赫兰•楚宾身上,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代伊朗的巴列维传统是何等的深厚!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
感谢您的中肯建议和理性评价!
游客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文章更多...
  • [古代历史] 波斯安息的子孙—巴列维三大家族 日期:2018-12-06 12:25:27 点击:340 好评:0

    对于巴列维这个名字,七〇年代之前的人们并不陌生,因为它是伊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名称,到1979年的时候才被伊斯兰革命终结。然而说起巴列维与伊朗、波斯、安息、萨珊等词的密切关系,就不太为人所知了。 巴列维王朝由礼萨汗创建于1925年,之前的恺加王...

热点文章更多...
  • [古代历史] 波斯安息的子孙—巴列维三大家族 日期:2018-12-06 12:25:27 点击:340 好评:0

    对于巴列维这个名字,七〇年代之前的人们并不陌生,因为它是伊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名称,到1979年的时候才被伊斯兰革命终结。然而说起巴列维与伊朗、波斯、安息、萨珊等词的密切关系,就不太为人所知了。 巴列维王朝由礼萨汗创建于1925年,之前的恺加王...

栏目列表
站长推荐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波斯安息的子孙—巴列维三大家族
发布:2018-12-06 12:25:27
点击:340  佳度: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