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李退山文集  |  高级搜索  |  TAG标签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汉泊客文化网

汉泊客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哲 > 人物春秋 > 东方人物 > 明朝 >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时间:2019-01-21 09:44来源:百度 作者:百度 责编:caian 点击: 小字中字大字汉典
朱翊钧 (1563年1620年) ,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 (1568) 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 (1572年) ,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

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在神宗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1]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无像张居正那样的人可以督导,再加上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2]

尽管如此,但正是万历皇帝在位时期,衰败的明王朝走向活泼和开放,[3]明朝的经济处于当时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在此期间,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外国传教士也纷纷来华,例如利玛窦就觐见过万历帝,开始西学东渐,[5]整个社会也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个性解放的精神。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崩,终年五十六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6]逝后由长子朱常洛继位。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真容】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嘉靖四十一年(1562)八月十七日,朱翊钧出生在裕王府,是明穆宗朱载垕的第三子。明穆宗有四子,长子朱翊釴、次子朱翊钤,俱早亡。四子朱翊镠与朱翊钧同为李氏所生。朱翊钧的祖父世宗嘉靖帝晚年迷信道教,“讳言储贰,有涉一字者死”,[7]因此,关于朱翊钧的诞生,没人敢报告嘉靖皇帝,更不敢为之起名字。直到隆庆元年(1567)正月初十日,廷臣上疏请立皇太子,同月十八日明穆宗才为他赐名,叫朱翊钧。明穆宗说:赐你名字,名为钧,是说圣王制驭天下,犹如制器之转钧也,含义非常重大。你当念念不忘。[8]

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因其成为了其父子嗣中最为年长的,故朱翊钧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身世卑微原是宫人,后来母以子贵才晋升为贵妃。[9]皇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将来要治国治民,必须从小接受教育,了解以往帝王承业治国的经验教训,熟悉朝章典故,掌握驾驭臣民的本领。朱翊钧虽然年幼,却很懂得这个道理。明穆宗任命一批大臣为教官,辅导他读书。朱翊钧学习非常用功,其母李氏教子也非常严格。朱翊钧小时候稍有懈怠,李太后就将其召至面前长跪。每次遇到讲筵的时候,李太后都令经筵讲官入前亲授。没遇到早朝的时候,五更就到了朱翊钧的寝宫,早早将朱翊钧叫起。[10]由于讲官的尽心辅导,李太后的严格管教,以及朱翊钧本人的刻苦努力,朱翊钧年渐长而学愈进。他自己后来也常常十分得意地说:“朕五岁即能读书。”[4]

冲龄践祚

隆庆六年(1572)五月二十二日,明穆宗病危,三天后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被召入宫中。[11]高拱等人进入寝宫东偏室,见明穆宗坐在御榻上,榻边帘后坐着皇后陈氏、皇贵妃李氏,十岁的太子朱翊钧就立在御榻的右边。明穆宗抓住高拱的手,临危托孤,“以全国使先生劳累”。司礼监太监冯保宣读给太子朱翊钧的遗诏:“遗诏与皇太子。朕不行了,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辅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荒怠,保守帝业。”三位大学士受托之后,掩泪而出。[12]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即崩于乾清宫。六月初十,皇太子朱翊钧正式即位,次年改元万历。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神宗生母李太后】

万历皇帝继位伊始,大学士高拱马上呈进新政五事,要求其御门听政,亲答奏请,面见辅臣,议处要事,且一应章奏览后俱须发送内阁看详拟票,杜绝内批留中。[13]虽然高拱的本意在于“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14]但仍可看出他对于幼年皇帝朝夕训诲的急迫心情,初衷未为不妥。然而当时正值主少国疑之际,“上冲年在疚,拱默受成于两宫,权不自制,惟恐外廷之擅”。[15]在读书方面,朱翊钧也是从一开始就坚持按照祖宗旧制,举日讲,御经筵,读经传、史书。在明朝的众皇帝中,除明太祖朱元璋之外,像朱翊钧那样确实是不多见的。朱翊钧即位后,就按照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建议,每天于太阳初出时就驾幸文华殿,听儒臣讲读经书。然后少息片刻,复回讲席,再读史书。至午饭完毕时始返回宫内。只有每月逢三、六、九常朝之日才暂免讲读。除此之外,即使是隆冬盛暑亦从不间断。[16]

内阁争纷

朱翊钧即位时,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内阁纷争倾轧,整个朝廷也没有能够挽回嘉靖一朝的积弊。[17]这个社会问题以后变得更为激烈。按照明穆宗的布置,高拱是外廷的顾命大臣中排名最前的;在宫中,朱翊钧自然依靠冯保。但是,冯保与高拱的关系非常恶劣。此前,司礼监掌印太监职位空缺,高拱先后推荐了陈洪、孟冲,就是不愿让冯保做掌印太监。神宗自己在登极诏中也命令他们:朕方在冲年,尚赖文武亲贤,“共图化理”,“与民更始”。[18]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明神宗】

冯保此人知书达礼,又有文艺素养,所以很受明穆宗的喜爱。他利用皇权更迭之间的权力真空,通过遗诏驱逐了政敌孟冲,亲自任司礼监掌印太监。而此时的内阁首辅高拱也对冯保欲除之而后快,在高拱的授意下,工科都给事中程文、吏科都给事中雒遵、礼科都给事中陆树德都开始弹劾冯保。由此,一场政治斗争势必不免。斗争中,冲突双方是冯保和高拱,而张居正表面上是帮助高拱的,但实际上,张居正与冯保关系非常密切,早就预谋赶走高拱。[19]

明穆宗末年,高拱为内阁首辅。神宗即位之后,高拱“才略自许,负气凌人”,[20]恰恰触犯了“自负付托之重,专行一意,以至内猜外忌”[15]的为臣大戒,最终在官场角逐中失利。人事变更的结果,张居正依序升为内阁首辅,责无旁贷地肩担起培养万历皇帝的重任。而此次政治震荡对幼小的万历皇帝产成的刺激也颇为深刻:“专权之疑,深中帝心,魁柄独持,以终其世。晚虽倦勤,而内外之间,无复挟恣意如初年者。主术所操,为得其大也。”[21]而且高拱为人性格执拗,出言偏颇。明穆宗去世时,高拱以主幼国危,痛哭时说了一句:“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神宗即位后,冯保将这句话加以歪曲,改成“高公讲,十岁小孩哪能决事当皇帝?”神宗听到这话,“专权之疑,深中帝心”。于隆庆六年(1572)六月十六日将他免职,以张居正取代他的位置。此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始终坚持自操威柄。他说过“若用舍予夺,不由朝廷,朕将何以治天下!”[22]

高拱一走,高仪也惊得呕血三日而亡,三位内阁顾命大臣中只剩下张居正一人。同时,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问题也堆积如山。面对着这些重重的困难,万历帝没有畏缩不前,为了“皇图永固”,他以“少年天子”的气派,牢牢抓住“用人唯我”、生杀予夺在朝廷这根权柄,励精图治,推行新政,朱翊钧在位前十年中很有作为。[18]

励精图治

张居正为内阁首辅以后,朱翊钧将内廷的事务托给冯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23]对张居正不仅委以重任,而且尊礼有加,言必称“元辅张先生”,或“张先生”,从不直呼其名。隆庆六年(1572)六月十九日,张居正刚刚走马上任几天,朱翊钧就在平台(即后左门)单独召见他,共商大计。由于明穆宗在位从没有召见过大臣,所以这事在当时曾引起轰动,使廷臣看到朱翊钧承业治国的精神和决心,又大大提高了张居正的威信。[18]

朱翊钧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全力支持张居正,合力进行改革,推行万历新政。政治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万历元年(1573)推行的章奏“考成法”。它是针对官僚作风和文牍主义而提出的,意在“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提高朝廷机构办事效率。按照考成法的要求,事必专任,立限完成;层层监督,各负其责。神宗说:“事不考成,何由底绩。”[24]其时,因为朱翊钧年幼,对祖制还不十分明白,不晓得个中的利害关系。后来,他意识到张居正的权力过大,“几乎震主”,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张居正所撰《帝鉴图说》】

经济领域的改革,一是清丈全国田亩;二是推广“一条鞭法”。万历六年(1578)十一月,朱翊钧下令在福建行省进行试点。[25]至万历八年(1580)九月,福建“清丈田粮事竣”。[26]朱翊钧与张居正因势利导,趁热打铁,立即通行全国清丈。户部奉旨就清丈范围、职责、政策、方法、费用、期限等制定了八项规定,于同年十一月下发各地。至万历十年(1582)十二月,各省均按三年期限基本完成,总计支出新增一百四十余万顷。[27]推广“一条鞭法”,是当时经济改革的又一个重要举措。万历九年(1581),一条鞭法已在全国各地“尽行之”。这标志着整个张居正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

万历朝的前十年,在幼年朱翊钧的支持下,张居正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政府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状况也大为改善。万历十年(1582)六月,一代名臣张居正病逝,朱翊钧从此开始亲政。[28]这次改革始于万历元年(1573),至万历十年(1582)基本结束。它是明中叶以来革新自救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明后期政治、经济关系新变动的深刻反映。其范围,覆盖政治、经济诸方面。具体步骤是,前五年以政治改革为重点,后五年以经济改革为主要任务。十年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扭转了正德、嘉靖两朝以来形成的颓势。[18]

朱翊钧亲政后,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巩固了汉家疆土。[1]后世有说明军虽均获胜,但军费消耗甚钜。而三大征实际军费则由内帑和太仓库银足额拨发,三大征结束后,内帑和太仓库仍有存银。[29]

万历怠政

万历十四年(1586)十一月,朱翊钧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30]身体虚弱,每况愈下。因此,朱翊钧执政中后期,几乎很少上朝。他处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谕旨的形式向下面传递。“万历三大征”中边疆大事的处理都是通过谕旨的形式,而不是大臣们所希望的“召对”形式。在三大征结束之后,朱翊钧对于大臣们奏章的批复似乎更不感兴趣了。同年,礼部主事卢洪春奏曰:(朱翊钧)“日夜纵饮作乐”。从同年起,为争立皇太子,演成了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万历《平番得胜图》】

明末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众多。[31]在东林党争无休无止之时,由于明神宗私爱贵妃郑氏之子、福王朱常洵,坚持其王府庄田“务足四万顷之数”,才肯让其出京之国,于是在朝廷又掀起了一场长达七八年之久的福王庄田之争。福王之国洛阳刚刚过了一年,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初四日酉时又发生了晚明历史上著名的梃击案,作案的是一个名叫张差的蓟州男子,史称“梃击案”。起初,皇太子也以为“必有主使”。是时,郑贵妃一再指天发誓,自明无他。朱翊钧见事涉郑氏,加上多年来人们一直议论他不善待皇太子,感到事情重大,怕火烧自己,很快就亲自定张差为“疯癫奸徒”,并命“毋得株连无辜,致伤天和”,只处决张差及与之有关的太监庞保、刘成二人。并特地为此于同月二十八日一反常态,二十五年来第一次召见大臣,宣布他的命令,将此案草草收场。[32]

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33]万历十七年(1589),朱翊钧不再接见朝臣,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28]至于贪财一事,朱翊钧在亲政以后,查抄了冯保、张居正的家产,让太监张诚全部搬入宫中,归自己支配。为了掠夺钱财,他派出宦官担任矿监税使,四处搜括民财。[6]

万历二十五年(1597),右副都御史谢杰批评朱翊钧荒于政事,亲政后政不如初:“陛下孝顺父母、尊祖、好学、勤政、敬天、爱民、节约开支、听取意见、亲人和贤人,都不能够像当初一样。”[34]以至于朱翊钧在位中期以后,方入内阁的廷臣不知皇帝长相如何,于慎行、赵志皋、张位和沈一贯等四位国家重臣虽对政事忧心如焚,却无计可施,仅能以数太阳影子长短来打发值班的时间。万历四十年(1612),南京各道御史上疏:“台省空虚,那些致力于废除掉,皇上深居二十多年,从来没有一个接见大臣,天下将要沦陷的忧虑。”[35]首辅叶向高却说皇帝一日可接见福王两次。万历四十五年(1617)十一月,“部、寺大官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几年,六科只剩下四个人,十三道只剩下五人。”[36]

万历中期后虽然不上朝,但是不上朝之后并没有宦官之乱,也没有外戚干政,也没有严嵩这样的奸臣,朝内党争也有所控制,万历对于日军攻打朝鲜、女真入侵和梃击案都有反应,表示虽然忽略一般朝政,还是关心国家大事,并透过一定的方式控制朝局。[37]

与世长辞

就在神宗晏处深宫,“万事不理”,导致从内廷到外廷闹得不可开交之际,辽东后金迅速崛起,不断出兵南犯,向明军发动进攻,辽东战争爆发。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一日,后金政权正式建国,终于成为明朝的主要威胁。自此明朝辽东的形势也随之每况愈下。尤其是经过东征援朝战争和矿税使高淮乱辽以后,辽东边防空虚,军民困甚,供应艰难,加上明神宗用人不当,明军屡屡败北。

万历四十七年(1619)三月萨尔浒之战,明军四路大军,三路全军覆没,丧师九万,败局遂成。辽东战争每年约需银四百余万两,[38]朱翊钧为了应付这笔庞大的军费,自万历四十六年九月起,先后三次下令加派全国田赋,时称“辽饷”。明末三饷(辽饷、剿饷、练饷)加派开始。加派非但无济于事,反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纷纷投入到反叛的洪流之中。朱翊钧自己也因此情绪低落,愁眉不展。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三月,朱翊钧因长期酒色无节,加上辽东惨败,国事困扰,终于病重不起。七月二十一日,在弘德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终年五十八岁。二十二日发丧,二十三日颁布遗诏,命皇太子朱常洛嗣位。九月初十日尊谥号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神宗。十月初三日,安葬于定陵。

为政举措
政治

1、官吏考核

万历初年的政治改革主要措施是“考成法”,是万历元年(1573)推行的。它是针对官僚作风和文牍主义而提出的,意在“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提高朝廷机构办事效率。按照考成法的要求,事必专任,立限完成;层层监督,各负其责。明神宗说:“事不考成,何由底绩。”其特点是改变国家机构的运作机制:以内阁监控六科,六科监控部院,部院监控地方抚按,最后使“部权尽归内阁”。六科和部院原是直接向皇帝负责,把它们变为受内阁制约,听从内阁指挥,实有悖于祖宗旧制,实质上是将一部分皇权转移到内阁。这是张居正对明代官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早朝制度

隆庆六年(1572)朱翊钧即位,关于早朝这一仪式有了折中的变通办法。根据大学士张居正的安排,一旬之中,逢三、六、九日早朝,其他日子则不朝,以便年轻的皇帝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攻读圣贤经传。这一规定执行以来已近十五年,越到后来,圣旨免朝的日子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其他的礼仪,如各种祭扫,皇帝也经常不能亲临而是派遣官员代祭。实际上,神宗的早朝,即使按规定举行,较之前代,已经要省简多了。首先是早朝的地点很少再在正殿,而且在一般情况下早朝人员都不经午门而集结于宣治门,所有骏马驯象的仪仗也全部减免不用。其次,御前陈奏也已流于形式,因为所有陈奏的内容都已经用书面形式上达,只有必须让全体官员所知悉的事才在早朝时重新朗诵一过。[39]

3、清算张居正

从万历九年(1581)到万历十年(1582)间,张居正一直没有请假,坚持办公。次年二月,张居正旧病复发,虽然屡经名医医治,但是张居正自己也知道,自己“精力已竭”,“不过行尸走肉而已”!万历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朱翊钧为之辍朝一天,给予张居正崇高的待遇:谥文忠,赠上柱国衔,荫一子为尚宝司丞,赏丧银500两。[6]然而,两年之后的万历十二年(1584)八月,朱翊钧在都察院参劾张居正的奏疏中批示道:“张居正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管制言官,蒙蔽我聪明。专权乱政,欺骗主上忘恩负义,谋划国家不忠。本会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且免去全部法追论。”(即说张居正无视皇帝权威,钳制言官,擅权乱政。)

这时候的张居正一家,已经被抄家。张府人口,一些老弱妇孺因为来不及退出而被封闭于张府,饿死十余口,张居正八十岁的老母还是在首辅大学士申时行的请求下才留有一所空宅和十顷田地。张居正恐怕生前绝对没有想到,他死后竟然会遭到一手扶持的神宗如此无情的惩处。朱翊钧这种一百八十度的态度转变是他长久处于张居正约束下的发泄,同样也是自己开始亲政的基础——推倒张居正,也就树立了皇帝自己的权威。[40]

军事

1、平定哱拜

万历二十年(1592),哱拜和哱承恩父子在宁夏银川反叛(哱拜是蒙古鞑靼部人,降明以后做副总兵。他的儿子叫哱承恩,承袭父爵,做了指挥使。),朱翊钧果断决定平叛。派去平叛的军队攻打了几次都没有取胜,万历皇帝又派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为总兵,率军平叛。李如松派人决黄河水灌城,城外积满了水,城被冲开一个口子,李如松乘势下令攻城,一举平息了哱拜之乱。[41]

2、援朝抗倭

从万历二十年(1592)到二十七年(1599),朝鲜遭到日本侵略,王京陷落,八道失陷七道,仅靠近明朝边境义州一带尚存。[42]朝鲜危急,请求明朝援助,“请求援助的使者,在路上络绎不绝”。朱翊钧鉴于唇亡则齿寒,决定援朝抗倭。这场战争时断时续,前后进行了七年多。最后,日本因丰臣秀吉去世,侵朝日军撤出朝鲜,明军战胜而归。[43]

3、勘定播州

万历十七年(1589),播州(今贵州遵义地区)宣慰司使杨应龙发动叛乱,[44]朱翊钧派兵平叛。这场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最后的结局是明军八路进兵,四月告捷,平息了杨应龙之乱。[45]

4、用兵女真

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十三日,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起兵反明,建立后金政权。女真兵克抚顺,朝野震惊。[46]万历四十七年(1619),辽东经略杨镐四路进攻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大败,死四万余人,开原和铁岭沦陷,首都燕京震动。朱翊钧用熊廷弼守辽东,屯兵筑城,才稍稍将东北局势扭转。

经济

1、清丈田亩

清丈田亩又称“清丈田粮”,目的是为了纠正田制混乱。这是继朱元璋之后进行的又一次全国性的土地大清丈。朱元璋时期那次大清丈与“赋役黄册”相配套,编了“鱼鳞图册”,为明代田赋征收奠定了基本框架。到了明中叶以后,“鱼鳞图册”已面目全非,赋役征派日益不均,国家赋税收入越来越少,“私室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田亩已是非清不可了。同明代其他重要经济改革一样,这次清丈也是首先从东南沿海地区开始的。[47]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鱼鳞图册】

万历六年(1578)十一月,朱翊钧下令在福建试点。[48]中心问题是为了改变有田者不交纳税粮、无田者苦于赔纳的怪现象,使田亩与税粮挂钩。由于朱翊钧态度明确,张居正指导得力,坚决排除阻力,试点工作进行地颇为顺利。至万历八年(1580)九月,福建清丈田粮的事务告竣之后。神宗与张居正因势利导,趁热打铁,立即通行全国清丈。户部奉旨就清丈范围、职责、政策、方法、费用、期限等制定了八项规定,于同年十一月下发各地。至万历十年(1582)十二月,各省均按三年期限基本完成,总计支出新增一百四十余万顷。有些地方还重新编造了“鱼鳞图册”。是明代田制与赋制的又一次综合整治,成绩显著。缺点是有些地区为“求亩多”,不实事求是,用小弓丈量,以致出现新的“虚额”,加重小民负担。[47]

2、一条鞭法

鞭,又称“一条边”、“条边”、“一条编”、“条编”等。其视点是变通赋与役的征收方法。它和清丈田亩一样,也是在嘉靖、隆庆以来各地逐步试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神宗的功劳,是支持把它推广到全国,实现了中国古代赋役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为实行货币地租创造了条件。

一条鞭法,“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量,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49]。其基本精神与特点是把赋与役合并,简化征收手续,扩大了折色范围,改变了以往的征收方法。它的推行,是中国皇朝社会晚期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反映。万历九年(1581),一条鞭法已在全国各地“尽行之”。

3、矿监税使

自张居正死后,朱翊钧开始通过向各地征收矿税银的方式增加内库的内帑。在此以前,内库主要收入为金花银,即依靠南直隶地区的田赋。不过内库所有收支最终仍由户部负责,并对皇帝的使用进行严格的干预和管理。矿税银除补贴内帑用于宫廷膳食以外,更多则用于国家开支,尤其是边镇用钱。如万历二十年(1592)十一月初四日,甘肃巡抚田乐上疏,因河西地区边疆用兵需数十万钱粮,请拨内帑,朱翊钧批复同意。万历二十七年(1599)十二月十二日,户部因京师库银减少,边饷告急,请神宗拨内帑,朱翊钧虽然责怪户部未提前做好库银储备,不要因为有内帑而有恃无恐,但仍迅速拨发内府库银救急。万历三十一年(1603)四月,户部更是因北部边疆兵饷告急,请拨内帑百万两,朱翊钧最顾及边情,所以同意照数拨用。[50]

另外,含矿税银的内帑也用于国家救灾,如万历二十二年(1594)三月初九日,因河南饥荒,拨内帑三万三千两用于赈灾。[51]

文化

改革学校:学校为养士基地,“人才所系”。为了培养新的人才,万历二年(1574),神宗命令吏部严格选用提学官。次年三月,张居正进呈《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提出选用提学官和整顿学校的十八条方案。神宗以为“深切时弊”,下诏命“各官着实遵行”,[52]并大量裁减府、州、县学的学生数。在明代,“科举必由学校”。人口不断增加,学校招生人数反而减少,不但与社会发展大势背道而驰,对于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者更是当头一棒。明神宗还根据张居正的建议,诏毁天下书院,迫害士人,实行文化专制。这些都是倒退行为,所以,一开始就遭到激烈反对,难以贯彻执行。张居正本人更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大邑士子多怨之,或谓他“千虑一失,在汰郡县诸生”,[53]成为后来惨败的祸根之一。

外交

1、西学东渐

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播基督教,使得中西之间文化上得到交流。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601年1月25日),利玛窦觐见了朱翊钧。向朱翊钧进呈自鸣钟、圣经、《万国图志》、大西洋琴等方物,得到他的信任。[54]利玛窦还把封面烫金、装订精美的地图集《地球大观》送给他,告诉他,从这部地图集上,可以看到他从西方来到中国途经的路径。[5]

同年,朱翊钧下诏允许利玛窦等人长居北京。之后利玛窦在北京以丰富东西学识,结交中国的士大夫,常与宾客谈论天主、灵魂、天堂、地狱。同时编撰新书,包括以中文写成的《二十五言》等,得到不少中国士大夫的尊重。到了1605年,北京已有200人信奉天主教,当中有数名更是公卿大臣。这当中最著名的,也是后来影响最大的是进士出身的翰林徐光启。[54]

除利玛窦外,明末来中国的著名传教士还有意大利人熊三拔、艾儒略,日耳曼人汤若望,瑞士人邓玉函,西班牙人庞迪我等。[55]

这些传教士在中国以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为诱饵传布天主教,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科技文化的交流[55]。传教士把在中国所经历的写到西方去,引起西方巨大的反响,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54]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荷兰约道库斯·洪第乌斯编制的万历三十八年明朝版图】

2、中英交流

万历二十四年(1596),时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使者约翰·纽伯莱觐见万历皇帝,信中表达了英中两国更好开展贸易往来的愿望。可惜的是,约翰·纽伯莱在途中遭遇不幸,虽然信件没有丢失,但却成了伊丽莎白一世的终身遗憾。此后,信件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56-57]

人物评价
总评

朱翊钧是明代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皇帝。明代历史中以万历纪元的时间,持续将近四十八年之久。[58]明神宗在位期间,前十年奋发图强,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近三十年“万事不理”。他的主要特征,是贪酒、贪色、贪财而又贪权,始终“魁柄独持”,可谓操权有术,从这一点说,他不是一个庸人之辈。但他又缺乏明太祖、明成祖那样的雄才大略。

朱翊钧即位于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初,终于十七世纪二十年代,当时,正是整个世界处于翻天覆地的大变动时期。而中国新的生产关系也开始萌芽,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同样处于由古代社会向着近代社会转型的剧变前夜。在这个历史的大变动中,由于他的怠政,错过了消灭后金的良机,导致中国最终被后来的清国所灭,沦落为清国殖民地,从而使中国丧失了跟上世界新潮流,迎来新时代曙光的机会,最终,中国被清国殖民奴役两百多年,被西方世界远远甩在身后。[18]

史书评价

《明史》:①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驯至悊、愍,邪党滋蔓。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②“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59]

历代评价

当时的朝鲜使臣对神宗评价颇高,许篈这样称赞万历皇帝:“今日臣等望见天威甚迩,龙颜壮大,语声铿锵。”[60]朝鲜使臣对万历皇帝执政前期的勤政是极为称道的:“因闻皇上讲学之勤,三六九日,则无不视朝,其余日则虽寒暑之极,不辍经筵。四书则方讲孟子,纲目至于唐纪,日出坐殿,则讲官立讲。讲迄,各陈时务。又书额字,书敬畏二字以赐阁老,又以责难陈善四字,赐经筵官,以正己率属四字,赐六部尚书,虚心好问,而圣学日进于高明。下怀尽达,而庶政无不修,至午乃罢,仍赐宴于讲臣,宠礼优渥云。呜呼!圣年才至十二,而君德已著如此。若于后日长进不已,则四海万姓之得受其福者。”[61]

沈德符评价万历皇帝少年的聪颖好学:“昔英宗御极亦在幼冲,初不闻三杨诸公有此朝夕纳诲,遂使王振得盗国柄,几危宗社。则主上早岁励精,真可只千古矣。”[62]

当时的礼部尚书冯琦在奏折中评价万历皇帝执政后期的怠政:“而方春秋鼎盛,正际中天之运。……此盛壮之年,正是理乱之会,若不将大小政务整顿一番,中外人心收拾一番,日复一日,盛年渐往,蛊惑益深,即欲挽不返之势于倦勤之余,亦无及矣。夫朝政未肃者,病在人情之惰,吏治未清者,病在士风之贪,君臣上下之睽者,病在行迹之疑,而其要在于服人心。陛下奈何以二百年固结之人心,一朝令其涣散至此乎?古称成汤改过不吝,非是圣人无过,惟圣人乃能改过耳。汉武帝垂老而悔,唐德宗经乱而悔,千古更有何人?以圣主当盛年,一日不悔即汉唐,一日悔即尧舜。章疏可一日发,缺官可一日补,百姓所不便者可一日罢也。陛下何惮一日之发,不以成万世之业,立万世之名乎?”[63]

户科给事中田大益曾忍无可忍地批评万历帝:“以金钱珠玉为命脉。”

朝鲜使臣李恒福曾评价神宗的穷奢极欲:“穷极侈靡,以龙脑沉檀屑杂以椒末涂屋壁,又督珠市,尽纳其珠,择其大颗,络为障子。又遣太监采珠于外,南方贡以珠,其重四两,天下所贡无于此。此外大者不过三四钱,取之不遗余力,长安市上龙脑。”[64]

民国历史学家白寿彝评价:“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前十年奋发图强,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近三十年“万事不理”。他的主要特征,是贪酒、贪色、贪财而又贪权,始终“魁柄独持”,可谓操权有术,从这一点说,他不是一个庸人之辈。但他又缺乏明太祖、明成祖那样的雄才大略。”[18]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评价:“神宗亲政以后,独揽大权,怠于政事而耽于享乐,日益挥霍侈靡,不知遏止。”[65]

历史学家黄仁宇评价:“总的来说,万历即位以后的第一个十年,即从1572年到1582年,为本朝百事转苏、欣欣向荣的十年。北方的“虏患”已不再发生,东南的倭患也已绝迹。承平日久,国家的府库随之而日见充实。”[66]

王宏钧:“万历前十年,大学士张居正辅助神宗处理政事,更张祖制,社会经济发展较好。神宗20岁时,张居正逝世,朱翊钧开始亲政,有一段时间勤于政务,主持“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后期罢朝近30年。在这一时期内,江南一带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阶级矛盾也日益加剧,文官集团的党争使得政治日益腐败黑暗,东北的女真趁虚兴起,因而种下了明朝灭亡的祸根。”[69]

崔瑞德《剑桥中国明代史》:“万历皇帝聪明而敏锐;他自称早慧似乎是有根据的。他博览群书;甚至在他最后的日子里,在他已深居宫廷几十年,并已完全和他的官吏们疏远了时,按照他时代的标准,他仍然博闻广识。”[70]

轶事典故
父子亲情

有一次明穆宗在宫中骑马驰骋,朱翊钧拦住马对明穆宗说道:“父皇是天下的共主,万一出了闪失,如何向天下交代呢?”明穆宗听到这番话,赶紧下马,抱起朱翊钧走入宫中。[71]

少时聪颖

神宗登基之初,就以他高贵的仪表给了臣僚们以深刻的印象。他的声音发自丹田,深沉有力,并有余音袅袅。从各种迹象看来,他确实是一个早熟的君主。他自己说过他在五岁时就能够读书,按中国旧时的计算方法,那时他的实足年龄仅在三岁至四岁之间。尽管如此,在他御字之初,由于年龄太小,临朝时还需要在衣袖里抽出一张别人事先为他书写好的纸片,边看边答复各个官员的呈奏请示。他自然不能完全明白纸片上所写答语的含义,而只是一个尚未成年的儿童在简单地履行皇帝的职责。[39]

交好大伴

慈圣皇太后与太监冯保都喜欢书法。所以,朱翊钧很小的时候书法就极为工整。冯保在宫中,被皇帝称作“伴伴”、“大伴”,小皇帝对于冯保非常畏惧。每次小皇帝与小太监玩的时候,看到冯保来了,就正襟危坐说:“大伴来了。”冯保的职责不但是对皇帝实行一般的教育,有时还要代皇帝朱批。因此,他与张居正之间的联系要紧密一些。实际上,正因为内有冯保,外有张居正,万历初年的新政才能顺利地推行。张居正对于朱翊钧的辅导和关怀无微不至,他为皇帝安排了详尽的视朝和讲读的日程表。大至朝廷用人之道,小至宫中的一些小节,张居正都要细细地与皇帝说。[12]

呵护太岳

张居正身为辅臣,又是神宗的老师,自然有很大的权力,神宗对张居正也是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史载“帝虚以委居正,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风采。”[21]张居正所说所请,神宗大多称善,并一一批准,就连神宗自己都说:“卿平日所言,朕无一不从。”[72]甚至慈圣太后决定的事,张居正觉得不可行,神宗也要按张居正的意思说服太后然后行之。

神宗对张居正的请求不仅能从之,而且对弹劾张居正的官员皆给予申饬贬黜,万历四年春正月,“御史刘台劾大学士张居正专擅威福,如逐大学士高拱,私赠成国公朱希忠王爵,引用张四维、张翰为党,斥逐言官余懋学、傅应桢,罔上行私,横黩无厌。居正甚怒,见上辞政,曰:臣之所处者,危地也。言者以为擅作威福,而臣之所行,正威福也。将巽顺以悦下耶?则负国。竭公以事上耶?无以逃端擅之讥。伏地不肯起。上下御座,手掖之曰:先生起,朕当则台以谢先生!诏下台狱,杖之百,远戍之。”可见,神宗对张居正呵护有加。[73]

喜爱读书

自从张居正去世以后,万历脱出了翰林学士的羁绊;而自从他成为父亲以来,慈圣太后也不再干预他的生活。但是,皇帝在这个时候确实已经成年了,他已经不再有兴趣和小宦官去胡闹,他变成了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他命令大学士把本朝祖宗的“实录”抄出副本供他阅读,又命令宦官在北京城内收买新出版的各种书籍,包括诗歌、论议、医药、剧本、小说等各个方面。[74-75]

明末三案

“明末三大案”指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总称。这三起事件本身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却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故有“三大案”之称。

亲属成员
家世

祖父:世宗肃皇帝朱厚熜。

祖母:(追尊)孝恪皇后杜氏。

父亲:明穆宗朱载垕。

生母:李贵妃,李彩凤,神宗即位,尊称慈圣皇太后。死后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

兄弟

长兄:朱翊釴,早亡。

次兄:朱翊钤,早亡。

四弟:朱翊镠,封潞王,与神宗同母。

后妃
皇后

孝端显皇后王氏(1564年—1620):神宗原配,名王喜姐,谥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

孝靖皇后王氏(1565年—1611):谥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

皇贵妃

郑贵妃(1565—1630),崇祯三年(1630)七月薨,谥曰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

李贵妃(?—1597),即李敬妃,万历二十五年(1597)三月二十一日病薨。

刘昭妃(1557年—1642),万历六年选美入宫的三人之一。

杨宜妃(?—1581),万历六年选美入宫的三人之一。

周端妃,万历十年(1582)选美入宫的“九嫔”之一。

荣妃王氏(?—1591),万历十年(1582)选美入宫的“九嫔”之一。

顺妃常氏(?—1594),原是宫女,万历十一年封顺妃。

顺妃李氏(?—1623),万历三十二年(1604)八月册封顺妃。

德妃许氏(?—1602),万历十四年册封为德妃,无出。

王僖妃(?—1589),本为低级妃嫔,无出。

李德嫔(1567年—1628)“九嫔”之一。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生有四位公主。

魏慎嫔(1567年—1606)“九嫔”之一。大名府魏县人,父锦衣卫正千户魏承志。

邵敬嫔(?—1606)“九嫔”之一。直隶扬州府泰州人,父锦衣卫正千户邵名。

张顺嫔(1567年—1588)“九嫔”之一。河南开封府大康县人,父张榛授锦衣卫正千户。

梁和嫔(1562年—1643)“九嫔”之一。河南归德府人,父锦衣卫正千户梁慎。

李荣嫔(1568年—1626)“九嫔”之一。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父李山授锦衣卫衣左所正千户。

耿悼嫔(1568年—1589)估计是宫女进封的。直隶保定府安肃县人,父耿大享,母王氏。

子女
皇子

长子朱常洛,明光宗,母孝靖皇后王氏。

次子朱常溆,邠哀王,母郑皇贵妃(一说为常顺妃),甫生即死。

三子朱常洵,福忠王,母郑皇贵妃。

四子朱常治,沅怀王,母郑皇贵妃,早夭。

五子朱常浩,瑞王,母周端妃。

六子朱常润,惠王,母李皇贵妃。

七子朱常瀛,桂端王,母李皇贵妃。

八子朱常溥,永思王,母李顺妃,早夭。

公主

长女荣昌公主朱轩媖,神宗第一女,母孝端皇后王喜姐。

次女云和公主朱轩姝,神宗第二女,母郑皇贵妃。

三女静乐公主朱轩妫,神宗第三女,母荣妃。

四女云梦公主朱轩嫄,神宗第四女,母孝靖皇后王氏。

五女仙居公主朱轩姞,神宗第五女,母李德嫔。

六女灵丘公主朱轩姚,神宗第六女,母郑皇贵妃(一说为李德嫔)

七女寿宁公主朱轩媁,神宗第七女,母郑皇贵妃,二十七年下嫁冉兴让。

八女泰顺公主朱轩姬,神宗第八女,母李德嫔。

九女香山公主朱轩嬁,神宗第九女,母李德嫔,

十女天台公主朱轩媺,神宗第十女,母李顺妃。

史书记载

《明史•卷二十•本纪第二十》[76]

《明史•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77]

《明实录•神宗卷》

人物争议

后人认为明朝的灭亡,万历帝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78]史学家也认为正是由于万历帝的怠政,才导致明朝灭亡。当然,万历他的身体很差是他懒惰原因。考古工作者发掘埋葬万历的墓穴发现,“无论是棺内万历右腿蜷曲的痛苦形状,还是尸骨复原后,右腿明显比左腿短的情形,都足以说明这位皇帝生前确实患有严重的足疾。”而万历帝对大臣的指责他也解释说自己身体不好。[79]

这样的身体条件,严重地妨碍到了他出席各项活动,他也就因此背负上了“怠政”的恶名。[80]

陵寝墓地

明神宗朱翊钧驾崩后葬于明定陵。定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万历十二年(1584)开工,历时六年方完成,耗银八百万两。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二十八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三十年之久。

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它的地面建筑共占十八万平方米,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陵正门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围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等建筑物三百多间。再往后就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外罗城(围墙外的围墙)[81]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明定陵】

1958年,在夏鼐亲自指导下进行的明定陵发掘,历时两年多结束。定陵是1949年以后第一座经国务院批准,有计划、有组织、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丝织品、玉器、金器等文物。然而,由于技术水平落后,无数奇珍异宝无法保存,发掘的丝织品变硬腐化,三口金丝楠木精制而成的巨大红漆棺椁以及万历帝后的尸骨也在“文革”前后被红卫兵和革命干部遗弃及毁坏。[82]

参考资料

1.万历三大征.历史话题[引用日期2014-10-31]

2.中国历代帝王.中国网[引用日期2015-06-01]

3.明朝多姿多彩需要重新审视(图).网易网[引用日期2016-11-19]

4.樊绅•《万历年间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5.利玛窦:岩中花树.人民网[引用日期2016-06-30]

6.孙景峰李金玉.正说明朝三百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6-1:明神宗朱翊钧

7.于慎行:《谷山笔麈》卷二《纪述一》:“讳言储贰,有涉一字者死”。

8.[明]谈迁:《国榷》卷六五。

9.实习皇帝初长成.中国网[引用日期2015-06-01]

10.于慎行:《谷山笔麈》卷二《纪述一》:其母李氏“教子颇严。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每御讲筵入,尝令效讲臣进讲于前。遇朝期,五更至帝寝所,呼曰‘帝起’,敕左右掖帝坐,取水为盥面,挚之登辇以出”。

11.[清]张廷玉•《明史•穆宗本纪》己酉,大渐,召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受顾命。

12.许文继、陈时龙.《正说明朝十六帝》:中华书局,2005-01:神宗朱翊钧

13.《明神宗实录》卷2,隆庆六年六月丁卯。

14.[清]张廷玉等:《明史》卷213《列传第一百一•高拱》,第5642页。

15.[明]谈迁:《国榷》卷68,隆庆六年六月庚午,第4191页。

16.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冲圣日讲》。:故十年之中,“圣学日新,坐致太平之治。昔英宗御极亦在幼冲,初不闻三杨诸公有此朝夕纳诲,遂使王振得盗国柄,几危宗社。则今上早年励精,真可只千古矣”。

17.[清]张廷玉•《明史•穆宗本纪》。

18.白寿彝.《中国通史•明时期》: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19.席宏斌•《遗嘱政治和制度的建立》

20.[清]张廷玉等:《明史》卷213《列传第一百一•高拱传》,第5653页。

21.[清]张廷玉等:《明史》卷213《列传第一百一•张居正》,第5643页。

22.《明神宗实录》卷一○。

23.《明史•张居正传》.国学网[引用日期2016-03-09]

24.《明神宗实录》卷一九。

25.《明神宗实录》卷八一。

26.《明神宗实录》卷一○四。

27.《明神宗实录》卷一一一。

28.《明神宗实录》卷四一九,记万历三十四年大学士沈鲤等上言:“今吏部尚书缺已三年,左都御史亦缺一年,刑、工二部仅以一侍郎兼理,大司马(指兵部尚书)既久在告,而左、右司马(指兵部左、右侍郎)亦未有代匮者,礼部止一侍郎李廷机,今亦在告,户部止有一尚书。盖总计部院堂上官共三十一员,见缺二十四员,其久注门籍者尚不在数内。此犹可为国乎?”

29.马伯庸.《帝国最后的荣耀》.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9787203071693

30.[清]张廷玉•《明史•周弘禴传》十七年,帝始倦勤,章奏多留中不下。”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写《酒色财气四箴疏》:“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邹漪《启祯野乘》卷一《冯恭定传》中也说到明神宗荒于酒色:“因曲蘖而驩饮长夜,娱窈窕而晏眠终日。”《明史钞略》记载万历二十一年皇太后万寿时,神宗在暖阁召见王锡爵:……上曰:“朕知道了。”锡爵又奏:“今日见了皇上,不知再见何时?”上曰:“朕也要先生每常相见,不料朕体不时动火。”爵对:“动火原是小疾,望皇上清心寡欲,保养圣躬,以遂群臣愿见之望。

31.顾景星•《白茅堂集》卷38《吴亮嗣传》

32.《明神宗实录》卷五三二。

33.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万历怠政(4):沉湎酒色宫藏“十俊”

34.[清]张廷玉•《明史•谢杰传》:陛下孝亲、尊祖、好学、勤政、敬天、爱民、节用、听言、亲亲、贤贤,皆不克如初矣。

35.[清]张廷玉•《明史•神宗本纪》:台省空虚,诸务废堕,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沉之忧。

36.《明神宗实录》部、寺大僚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数年,六科止存四人,十三道止存五人。

37.“逆反”的皇帝明神宗.腾讯网[引用日期2016-06-30]

38.《明光宗实录》卷四。

39.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1997年

40.励精图治称英主穷奢极欲负骂名——明神宗朱翊钧.语文资源网[引用日期2014-08-02]

41.[清]张廷玉•《明史•神宗本纪》:三月戊辰,宁夏致仕副总兵哱拜杀巡抚都御史党馨、副使石继芳,据城反。辛未,王家屏致仕。壬申,总督军务兵部尚书魏学曾讨宁夏贼。戊寅,赐翁正春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夏四月甲辰,总兵官李如松提督陕西讨贼军务。甲寅,甘肃巡抚都御史叶梦熊帅师会魏学曾讨贼。撦力克擒贼,叩关献俘,复还二年市赏。

42.[清]张廷玉•《明史•神宗本纪》:五月,倭犯朝鲜,陷王京,朝鲜王李公奔义州求救。六月丁未,诸军进次宁夏,贼诱河套部入犯,官军击却之。秋七月癸酉,免陕西逋赋。甲戌,副总兵祖承训帅师援朝鲜,与倭战于平壤,败绩。

43.[清]张廷玉•《明史•神宗本纪》:夏四月甲戌,御午门,受倭俘。是月,临清民变,焚税使马堂暑,杀其参随三十四人。闰月丙戌,以倭平,诏天下,除东征加派田赋。

44.[清]张廷玉•《明史•神宗本纪》:冬十月己未,南京兵部右侍郎邢玠总督川、贵军务,讨播州宣慰使杨应龙。

45.[清]张廷玉•《明史•神宗本纪》:丙戌,李化龙帅师分八路进讨播州。夏六月丁丑,克海龙囤,杨应龙自缢死,播州平。

46.《明实录•神宗显皇帝实录》卷568:“总督汪可受奏臣初五日奉旨即欲出关但抚顺初陷……上曰蓟镇援兵既集尔便随宜调发以资战守出关调度还酌量缓急以为迟速若贼势已逼毋得逗遛观望致误军机”

47.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下册).语文网[引用日期2016-06-17]

48.《明神宗实录》卷八一。关于这次丈量的始行时间,《国榷》等书记于万历五年。

49.[清]张廷玉•《明史•卷七八•食货二》。

50.《明实录•神宗显皇帝实录》卷383,万历三十一年四月己亥条:“户部揭称:各镇请饷数多,逋负催征无期。请内帑百万,与太仆寺五十万,一时齐发辅臣以闻……伏惟皇上俯念边情最急,仍谕照数速发。”

51.《明实录•神宗显皇帝实录》卷271,万历二十二年三月丁亥条:“内阁传出圣谕两宫圣母,闻河南饥荒。发内帑银三万三千两,著该部解去济赈,部请分发河南、山东、江北,得允。”

52.《明神宗实录》卷三八。

53.[明]张廷玉谈迁:《国榷》卷三九。

54.利玛窦来到中国北京传播基督教(1601年1月24日).中国高校之窗[引用日期2016-06-30]

55.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中华网[引用日期2016-06-30]

56.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写给万历皇帝的亲笔信.新浪网[引用日期2016-06-30]

57.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写给万历皇帝的亲笔信.新民网[引用日期2016-06-30]

58.万历怠政做隐居皇帝.中国网[引用日期2015-06-01]

59.万历“不朝”不是怠政.网易[引用日期2014-08-02]

60.[韩]许篈《燕行录全集》卷6,《朝天记》,韩国东国大学出版部,第275页

61.[韩]许篈《燕行录全集》卷6,《朝天记》,韩国东国大学出版部,第274页

62.[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2《列朝•冲圣日讲》,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64—65页。

63.[韩]李民宬《燕行录全集》卷6,《癸亥朝天录》,韩国东国大学出版部,第351页

64.[韩]李恒福《燕行录全集》卷8《朝天纪闻》,韩国东国大学出版部,第458页"

65.《中国通史•朝政的昏乱与人民的反抗》.语文网[引用日期2016-03-11]

66.《万历十五年•万历皇帝》.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03-10]

67.《明朝那些事•帝国飘摇•第十二章谜团》.读书网[引用日期2016-03-11]

68.许文继、陈时龙.《正说明朝十六帝》:中华书局,2005年:第217页

69.王宏钧•《中国从先进到落后的三百年》从万历24年到32年(1596至1605年),明神宗朱翊钧派出大批宦官凭借封建专制主义的淫威,掠夺了三百万两白银。各地的工商业者和百姓却遭到了一场少有的浩劫。这是明代封建专制主义对资本主义萌芽的一次最严重的摧残,其后果'经数十年而不休'”

70.《剑桥中国明代史•万历时期》.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03-10]

71.[清]张廷玉张廷玉,《明史•卷二十•本纪第二十》:穆宗尝驰马宫中,谏曰:“陛下天下主,独骑而骋,宁无衔橛忧。”穆宗喜,下马劳之。

72.张居正,《张太岳集》(卷41,再乞守制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73.郭军军,浅议明神宗在张居正改革中的作用[J],鸡西大学学报,2015(2)

74.《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75.万历大婚之后.中国网[引用日期2015-06-01]

76.《明史•卷二十•本纪第二十》.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06-01]

77.《明史•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06-01]

78.[清]张廷玉《明史》: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79.根据明代申时行所写的《诏对录》记载,万历帝说自己:“腰痛脚软,行立不便”、又说“足心疼痛、步履艰难”。

80.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并非怠政而是患有足疾.腾讯网[引用日期2016-11-03]

81.明定陵简介.艺龙网[引用日期2014-08-02]

82.考古之痛:明定陵发掘的凄惨教训.腾讯网[引用日期2016-06-01]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感谢您的中肯建议和理性评价!
游客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头条更多...
  • [明朝]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日期:2019-01-21 09:44:42 点击:251 好评:0

    朱翊钧 (1563年1620年) ,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 (1568) 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 (1572年) ,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

  • [明朝] 梦中之梦——丰臣秀吉 日期:2018-12-21 15:43:49 点击:771 好评:0

    日本战国时期是日本历史上最为缤纷的时代,关于该时期的影视、游戏等文化产品也非常多。以致很多不怎么喜爱历史的人,也对该段时期的历史人物较为熟悉。在日本战国末期,有三位杰出的大名,为日本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三人被称为日本战国三英杰,分别...

  • [明朝] 重新认识书写人性的艺术家——董其昌 日期:2016-03-22 00:39:00 点击:206 好评:4

    董其昌,一个离开我们三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话题一天也没有停止,他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对于他的笔墨艺术成就,虽有认识程度的差异,但基本不带争议。一直震荡后世四百余年的“南北宗论”则是聚讼不止的分歧焦点,以致于因此而冲淡了对他艺术的研...

热点头条更多...
  • [明朝] 梦中之梦——丰臣秀吉 日期:2018-12-21 15:43:49 点击:771 好评:0

    日本战国时期是日本历史上最为缤纷的时代,关于该时期的影视、游戏等文化产品也非常多。以致很多不怎么喜爱历史的人,也对该段时期的历史人物较为熟悉。在日本战国末期,有三位杰出的大名,为日本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三人被称为日本战国三英杰,分别...

  • [明朝]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日期:2019-01-21 09:44:42 点击:251 好评:0

    朱翊钧 (1563年1620年) ,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 (1568) 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 (1572年) ,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

  • [明朝] 重新认识书写人性的艺术家——董其昌 日期:2016-03-22 00:39:00 点击:206 好评:4

    董其昌,一个离开我们三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话题一天也没有停止,他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对于他的笔墨艺术成就,虽有认识程度的差异,但基本不带争议。一直震荡后世四百余年的“南北宗论”则是聚讼不止的分歧焦点,以致于因此而冲淡了对他艺术的研...

最新文章更多...
  • [明朝] 日本战国人物——丰臣秀吉 日期:2018-12-21 22:31:02 点击:2236 好评:0

    丰臣秀吉 (日语:豊臣秀吉;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 ,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天下人,著名政治家,继室町幕府之后,近代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

  • [明朝] 王阳明——勿以心为形役 日期:2017-02-19 09:06:13 点击:1844 好评:4

    心为物役,我们总觉得自己活得很累。王阳明却有诗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参考这位心学大家的故事,我们就会发现,心其实很强大。只要内心足够坚定,又何苦让自己陷入现实的夹缝中苦苦挣扎 今天,心为物役似乎已是常态,外界的物左右了内在的心...

  • [明朝] 小西行长 日期:2019-05-09 07:49:32 点击:497 好评:0

    小西行长 (平假名:こにしゆきなが,罗马字:KonishiYukinaga,1555?-1600,天主教教名John) ,日本安土桃山时代后期武将。堺市豪商小西隆佐之子。通称弥九郎。初为备前国宇喜多氏之家臣,1579年受丰臣秀吉所招,因屡立战功,1585年为摄津守,赐姓丰臣。15...

  • [明朝] 德川家康 日期:2019-03-22 11:21:53 点击:440 好评:0

    德川家康 (日语:とくがわいえやす,英语:TokugawaIeyasu;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 [1],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三河国大名,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英杰 (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 之一。日本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

  • [明朝] 李舜臣 日期:2019-05-27 10:06:47 点击:423 好评:0

    李舜臣 (1545年-1598年) ,字汝谐,本贯德水 (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 [1-2],生于朝鲜首都汉城 (今韩国首尔) 。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 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 (壬辰倭乱) 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

热点文章更多...
  • [明朝] 日本战国人物——丰臣秀吉 日期:2018-12-21 22:31:02 点击:2236 好评:0

    丰臣秀吉 (日语:豊臣秀吉;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 ,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天下人,著名政治家,继室町幕府之后,近代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

  • [明朝] 王阳明——勿以心为形役 日期:2017-02-19 09:06:13 点击:1844 好评:4

    心为物役,我们总觉得自己活得很累。王阳明却有诗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参考这位心学大家的故事,我们就会发现,心其实很强大。只要内心足够坚定,又何苦让自己陷入现实的夹缝中苦苦挣扎 今天,心为物役似乎已是常态,外界的物左右了内在的心...

  • [明朝] 梦中之梦——丰臣秀吉 日期:2018-12-21 15:43:49 点击:771 好评:0

    日本战国时期是日本历史上最为缤纷的时代,关于该时期的影视、游戏等文化产品也非常多。以致很多不怎么喜爱历史的人,也对该段时期的历史人物较为熟悉。在日本战国末期,有三位杰出的大名,为日本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三人被称为日本战国三英杰,分别...

  • [明朝] 小西行长 日期:2019-05-09 07:49:32 点击:497 好评:0

    小西行长 (平假名:こにしゆきなが,罗马字:KonishiYukinaga,1555?-1600,天主教教名John) ,日本安土桃山时代后期武将。堺市豪商小西隆佐之子。通称弥九郎。初为备前国宇喜多氏之家臣,1579年受丰臣秀吉所招,因屡立战功,1585年为摄津守,赐姓丰臣。15...

  • [明朝] 德川家康 日期:2019-03-22 11:21:53 点击:440 好评:0

    德川家康 (日语:とくがわいえやす,英语:TokugawaIeyasu;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 [1],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三河国大名,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英杰 (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 之一。日本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

栏目列表
站长推荐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日本战国人物——丰臣秀吉
发布:2018-12-21 22:31:02
点击:2236  佳度:0
王阳明——勿以心为形役
发布:2017-02-19 09:06:13
点击:1844  佳度:4
梦中之梦——丰臣秀吉
发布:2018-12-21 15:43:49
点击:771  佳度:0
小西行长
发布:2019-05-09 07:49:32
点击:497  佳度:0
德川家康
发布:2019-03-22 11:21:53
点击:440  佳度:0
李舜臣
发布:2019-05-27 10:06:47
点击:423  佳度:0
丰臣秀吉侧室——浅井茶茶
发布:2018-12-25 13:26:45
点击:364  佳度:0
藤堂高虎
发布:2019-05-09 07:33:01
点击:358  佳度:0